程培高
【摘要】反思當前的語文教學,存在著大量的非語文的因素,主要表現(xiàn)在關注了人文,卻淡化了語文,注重了開放、多元、拓展及綜合,使語文教學迷失了本真和自我。語文教學還應回歸文本和課堂,從聽說讀寫等方面夯實學生語文素養(yǎng),教出“語文味”。
【關鍵詞】語文味 教師素養(yǎng) 誦讀 品味 意境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2-0158-01
著名特級教師王崧舟說:“語文味”就是守住語文本體的一畝三分地。具體地說,語文味表現(xiàn)在“動情誦讀、靜心默讀”的“讀味”,“圈點批注、摘抄書作”的“寫味”,“品詞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下面我從執(zhí)教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春酒》一課,談談我追尋“語文味”的過程。
一、魅力語言,引出語文味
要使語文課有“語文味”,教師的語言必須先有“語文味”。其次,教師要深入鉆研教材,上課時將自己完全融入到教學情景中去,通過語言用自己的感情激發(fā)學生的情感。
如,在教學《春酒》時,先給大家播放MTV《外婆的澎湖灣》并讓大家一起唱,引起大家對童年生活的回憶,然后配樂導入“童年是人生的春天,童年是夢想的搖籃,童年是智慧的花蕾,童年是幸福的代言。每個人都有難以忘卻的童年,哪怕歷經(jīng)風雨,哪怕曾有傷痛。因為那是一筆無價的財富?!币幌挀軇恿藢W生的心弦,為學習課文做好了良好的心理準備?!罢w感知”之后我用一段過渡話語言引出下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甜甜的一杯春酒是節(jié)日的珍品,是母親的驕傲,更是我童年美好的回憶,讓我們與作者一起,在這杯甘醇的春酒中陶醉吧!”
二、動情誦讀,讀出語文味
語文素養(yǎng)不是靠分析出來的,而是主要靠讀出來的。瑯瑯的讀書聲,是語文課上最動聽的聲音,在瑯瑯書聲中,學生用心靈去擁抱語言,與作者的心靈直接交流,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
如《春酒》中我喝母親釀制的八寶酒時有這樣一段話“恨不得一口氣喝它三大杯。母親給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一點點,我端著、聞著,走來走去……”先讓學生朗讀整體感知語意,然后再品讀,抓住關鍵詞“恨不得”、“三大杯”、“一點點”、“端著、聞著,走來走去”反復讀,細細品,頭腦里一副畫面就出現(xiàn),母親的關愛,孩子的頑皮,八寶酒的好喝,那種欲喝不能,欲舍不得的神態(tài)活靈活現(xiàn)躍然于紙上。字里行間的韻味就了然于胸。
三、嚼詞析句,品出語文味
文章中的好詞好句只有細咀慢嚼才能品出芳香的語文味。教學中啟發(fā)學生選擇課文的精湛詞句與其相近詞句進行比較,采用“加一加”,“換一換”等方式,仔細解析它們在一定語境中的意義、范圍、程序、色彩,情味等方面的細微差別,讓學生比較,推敲感悟課文語言,對培養(yǎng)學生錘煉語言的良好習慣,增強教學境界的藝術美,濃化課堂教學的“語文味”極為有利。課文結(jié)尾說:“一句話提醒了我,究竟不是地道的家鄉(xiāng)味啊??墒墙形业侥膬喝フ艺嬲募阴??”如果把結(jié)尾的反問句改為陳述句會怎么樣,學生兩句邊對比邊讀,就忽然頓悟,原來反問更能突出作者此時懷念、留戀、傷痛的情感。
四、引導想象,寫出語文味
“文有以不言者”,名家都很擅長在文章中為讀者留下耐人尋味的藝術“空白”,其作品語言精練,內(nèi)容含蓄,“語中無其辭,句外有其意?!?/p>
如《春酒》的“拓展延伸”中我用多媒體展示了琦君的一段臨終遺言,并配以音樂動情朗讀給大家:“思鄉(xiāng)是千百年來,漂泊在外的游子心中永遠揮之不去的情節(jié)。這位一直在心靈深處尋找歸鄉(xiāng)之路的女子,是否會踩著滿院的花香,杖履點叩著當年她牽著母親的衣角走過的青石板,尋著童年的夢而來?
隔一條海峽夢回童年舊事,竭畢生心力寫盡故園深情——2006年6月7日,90高齡的琦君永遠擱下了那支生花妙筆。臨終前,她在病榻上一再念叨著:我想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呵……”緊接著趁熱打鐵“可是她再也回不到自己的家鄉(xiāng)了,再也見不到日夜守護她的母親了,也再不能品嘗芬芳甘醇的八寶酒了,我們只能祝愿她能夢回故鄉(xiāng)。試想一下假如琦君夢回故鄉(xiāng)她會對母親、鄉(xiāng)鄰、八寶酒說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層浪,激活了每位學生的心靈,他們都想一吐為快,把壓抑在心中的情感思想傾訴出來,結(jié)果自然就會入情入境,心靈達到與文本,與作者的高度融合。
總之,充盈語文味的課堂就像一縷晴和的陽光,溫暖著你我的心房。散發(fā)、流淌、洋溢、充盈語文味的課堂是我們追尋的理想。我們相信只要不斷讀書、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的素質(zhì)和精神的品位,語文味定會在語文課堂飄蕩!
參考文獻:
[1]梁龍超.試析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味”的追尋[J].考試周刊.2016(86)
[2]駱亞軍.讓語文課堂紀律管理充滿“語文味”[J].生活教育.2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