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祿
摘 要:身處于在當下小學語文素質教育已經迅速普及的潮流中,該如何通過閱讀教學以提高小學生漢語的溝通交流的水平和閱讀后思考討論的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師不懈探求的熱門話題[1]。而本文根據(jù)日常教學以及書籍查閱,對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這一問題,給出了一些小小的見解和看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小學生
課堂上的學習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和渠道。相對的,同時,也是小學老師進行有關教學的第一陣地。而在語文教學中占了極大比重的,就是語文閱讀。閱讀無論是在語文學習的哪個階段,小學、初中或者是高中,都與語文這門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而在小學階段的閱讀,更是替未來小學生的語文閱讀打下基礎的關鍵時期,更應該給予重視。在語文教育新課標實施后,盡管小學的語文閱讀教學發(fā)生了極大的變化,但是依然有較大一部分的小學語文教師在教授閱讀內容時,依然是毫無創(chuàng)新的分析文章結構,概括文章大意,解析文章涵義上。抑或是引導學生去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每段段落的大意,相關的表現(xiàn)手法,表達方式以及目標文章的寫作特點等。這種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方式固然可以幫助小學生盡快的掌握閱讀的基礎知識,但是方法卻太過乏味無趣。單純的講述閱讀手法,長時間后只會讓學生感到膩煩,最后收效甚微,甚至讓學生失去對學習語文的興趣。因此,本文對于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這一問題進行了一些探討。
一、閱讀教學問題分析
1.新式教學下教師主體位置的缺失。
在新教學模式中,有些教師因為當代“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當課堂的主人”的呼聲的出現(xiàn),在課堂中過分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過分地讓學生進行自主思考、討論,從而讓課堂上開始演變?yōu)樽寣W生自主學習的地方。甚至在有些語文閱讀課堂上,老師只是匆匆忙忙的把課文隨便的讓學生閱讀一遍,然后劃幾句重點句子,就讓學生開展自主討論學習,使學課堂上嚴重的缺少了教師所應該承擔的對學生的引導性。而這樣缺乏老師指導的語文閱讀課堂,很容易導致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不足,覺得文章閱讀晦澀難懂,從而導致學生難以完成課堂上的任務,致使老師的閱讀教學有效性極大的降低,在不知不覺中加大了學生在語文閱讀上的學習難度,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從而極大的打擊了學生對語文閱讀的學習興趣。
例如:四年級語文課本中的《觀潮》一課,講述了觀潮中潮水洶涌澎湃、雷霆萬鈞的聲威和情狀,還描述了觀潮人數(shù)之多,熱情之激昂,運用直接或間接的手法表達描述出了錢塘江大潮的奇特和壯觀的景象,將大潮來臨的這一天下奇觀活靈活現(xiàn)的描繪在讀者面前,使人讀來便感到心馳神往。如果教師在教授這一課時,只是簡單的讓學生齊讀一遍課文,然后就讓學生開展討論,結果可想而知,學生或許能夠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洶涌,但卻很難了解為什么作者可以將大潮描繪的如此壯觀,因此,就更難將這中方法加以描述和運用。[2]
2.舊教學方法使學生興趣喪失。
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只是一味的講述文章思想,內容,表現(xiàn)手法等,時間久了就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因為教學方法的刻板化,讓學生很容易就對語文閱讀課堂產生厭煩心理,不愿意進行學習。
二、閱讀教學有關建議
1.適當?shù)慕Y合情景。
在小學教育中,教師最重要的就是要讓學生產生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原動力。教師可以在進行課文分析前對于教學內容提出相關問題,激發(fā)學生探求的欲望,從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課文,進行思考,找出問題的答案。同時,在當下這個電子教育設備普遍存在的課堂中,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PPT等,為學生展示相關的圖片并配上有關音頻,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主動的去學習,去尋找,并主動的參與課堂交流,然后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
例如:在五年級的語文課本中,《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父親冒著生命危險在美國洛杉磯大地震中不顧他人勸阻,歷經艱辛,在廢墟中救出兒子和同學的故事,文章贊頌了偉大的父愛,表揚了父子之間深厚的父子之情。教師在講述這篇文章的時候,可以適當?shù)睦迷O備,給小學生觀看一些有關于地震的圖片,讓學生充分了解地震這一可怕的現(xiàn)象,從而更加體現(xiàn)出父子之情的偉大。
2.創(chuàng)設教學方法。
教師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的至關重要的一部分,應該創(chuàng)設出屬于自己的教學方法。小學教師應該對教學的閱讀內容進行合理的加工,歸納出的教學重點和學生應該加以掌握的知識點,以避免流于形式。
比如:在講授四年級的《雅魯藏布大峽谷》時,可以從課本中描述雅魯藏布大峽谷驚心動魄的句子出發(fā),讓學生在心里描繪出一幅驚險的畫面,然后小學老師開始講述,這樣就能讓學生對雅魯藏布的“世界第一壯觀景象”有較為深刻的理解。
三、結語
小學生正是想象力最為豐富的時刻,“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教師應當正確的給予學生指導和肯定,不輕易的否定學生的想法,讓學生不至于對語文閱讀保持興趣和愛好,同時又能夠很好的提出自己的見解和想法,不限制學生思維的發(fā)散,只有這樣,才能夠讓語文閱讀煥發(fā)無限生機。
參考文獻:
[1]王麗梅,張立云,趙玲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初探[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3(3).
[2]龐華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5(7):173-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