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歌 劉紹靜
摘要:媒介技術的發(fā)展給傳統(tǒng)意義上的文學閱讀模式帶來影響。本文以臨沂大學為例,通過問卷調查和數據分析,從文學閱讀的態(tài)度、動機、媒介、環(huán)境和方式角度出發(fā),探究新媒介環(huán)境下大學生文學閱讀現(xiàn)狀,為有效引導大學生文學閱讀提供建議。
關鍵詞:文學閱讀 閱讀模式 閱讀引導
一、引言
新興媒體的出現(xiàn)影響了傳統(tǒng)意義上的文學閱讀方式。大學生作為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才,文學閱讀在其成長中不可或缺。探究新媒介影響之下大學生的文學閱讀模式,分析新媒介環(huán)境下當代大學生文學閱讀的動機、途徑和方式的變化及其呈現(xiàn)出的新特點,對于高校制定更為切實有效的大學生人文素養(yǎng)可行性培養(yǎng)方案具有現(xiàn)實的指導意義。
二、數據的提取與整理
(一)調查問卷設計
本文所設計的調查問卷共分為2部分:第一部分是有關調查者性別、學科類型、年級專業(yè)等基礎性信息:第二部分是關于大學生文學閱讀模式的問卷調查,細分為閱讀態(tài)度、閱讀動機、閱讀媒介、閱讀環(huán)境、閱讀方式五個部分。共79道選擇題。
(二)調查實施
對臨沂大學在校生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問卷隨機發(fā)放,發(fā)放地為臨沂大學主校區(qū)24個學院,近百個本科專業(yè),共發(fā)放問卷900份,回收有效問卷759份。
(三)調查樣本的讀者分布
在759份調查樣本的性別分布上,男生369人,女生390人:在專業(yè)分布上,理工類318份,占比41.9%;文史類441人,占比58.1%。樣本總體分布比較均勻。
三、大學生文學閱讀模式探究
(一)閱讀態(tài)度
1.文學閱讀的認知程度。調查數據顯示,94.73%的大學生喜歡文學閱讀,特別喜歡文學閱讀占比29.51%;98.29%的大學生認為文學閱讀重要,非常重要占比69.17%。大學生由于其所處環(huán)境和所受教育,對文學閱讀重要性有著較高的認識,喜歡并愿意進行文學閱讀。
2.文學閱讀類課程設置態(tài)度。根據調查顯示,對文學閱讀類課程設置“不感興趣”和“無所謂”的總共占比15.10%。大學生對于文學閱讀類課程設置感興趣的多,厭惡的少,設置文學閱讀類課程不失為一條提升大學生文學閱讀素養(yǎng)的好途徑。
3.圖書館資源利用滿意度。圖書館是大學生獲得文學閱讀資源的重要去渠道。調查數據顯示,僅有6.85%的大學生認為圖書館不能滿足自己的文學閱讀需求?!皥D書館的書籍種類欠缺”,在各類原因中占比最高。
4.文學閱讀活動參與度。在閱讀推廣活動的參與意愿調查中,41.9%的人表示愿意參加,46.6%的人選擇視活動情況而定,不愿意參加的占11.5%而在實際的參與程度調查中,真正參加活動的大學生僅有15.7%。在文學閱讀社團活動、文學閱讀課外活動等的調查中,依然表現(xiàn)出了同樣的趨勢。調查數據顯示,大多數大學生了解并愿意參加文學閱讀活動,但卻因為各種原因最終選擇了放棄。
(二)閱讀動機
1.閱讀目的?!芭d趣愛好”“學習知識”“放松身心”在數據調查中占有前三的位置。這表明,在大學生的閱讀動機方面,娛樂性和功利性并存。一方面,大學生以興趣為出發(fā)點,通過文學閱讀滿足興趣、提升興趣;另一方面,大學生也希望通過閱讀達到學習知識、增長見識的目的。
2.升學、考試的影響。大學生當前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升學考試是大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超過一半的同學認為文學閱讀量和考試成績存在必然聯(lián)系,那些文學閱讀量足夠的同學往往在考試中擁有更好的表現(xiàn)。但43.3%的大學生表示升學、考試會影響自己日常的閱讀選擇,認為完全無影響的僅占2%。
(三)閱讀媒介
1.信息交流渠道。根據數據,“微博、微信”“網站、網頁”是大學生獲取閱讀資訊、閱讀推廣活動信息的主要渠道。而同學之間的圖書信息交流,主要依靠口頭傳播,占比76.5%。在紛繁復雜的大眾傳播中,微博微信、網頁網站更能抓住讀者眼球;而在人際傳播中,口語傳播以其高效、直接更受讀者歡迎。
2.圖書獲得渠道。47.3%的大學生選擇了圖書館借閱,圖書館成為大學生獲取圖書的最主要渠道:24.37%的大學生選擇書店購買,在線下購書渠道中,新華書店占比最高;21.61%的人選擇網上購買,“淘寶店鋪”“網上書城”是最常用的網絡購書平臺。
3.常用閱讀媒介。如圖2所示,在對大學生最長使用的閱讀媒介進行調查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大學生最常使用的閱讀媒介是手機,占比78.7%。而在手機閱讀方式的使用偏好上,“書城APP”,“訂閱號、公眾號”位居前列。但72.5%的大學生仍然選擇了紙質書,并且在不考慮價格因素的前提下,80.2%的同學更愿意選擇紙質圖書。大學生對紙質圖書的價格承受力更高,53.2%的大學生愿意接受25元以上的紙質圖書,而對于電子圖書來講,這個數據僅占8.4%。
4.對知識付費的態(tài)度。在對知識付費情況的調查中,有38 9%的大學生“接觸并支持”知識付費,27.0%的大學生持有“接觸但反對”意見,25.4%的大學生不曾接觸知識付費?!爸Ц秾殹薄拔⑿拧背蔀樽钍軐W生喜愛的知識付費渠道,“按流量支付”“嵌入廣告但閱讀內容免費”“部分章節(jié)收費”是大學生樂意接受的文學閱讀知識付費形式。
(四)閱讀環(huán)境
1.閱讀場所。58.8%的人認為自己平時的閱讀環(huán)境比較安靜,認為閱讀環(huán)境嘈雜的占比12%。排名前三的大學生文學閱讀場所分別是“宿舍”“教室”“圖書館”,而宿舍又以78.4%的占比位居榜首。在閱讀時間分布上,77.1%的大學生選擇了晚間閱讀,結束了一天的課程后,大學生們更愿意選擇在宿舍通過手機進行文學閱讀。
2.環(huán)境影響程度。家庭環(huán)境作為人生開始的第一環(huán)境,在調查過程中45.3%的大學生認為其會對自己的文學閱讀選擇造成很大影響,沒有及影響很小的總共占比15.9%;學校環(huán)境是現(xiàn)階段大學生最常處于的環(huán)境,50.6%的大學生認為其會對自己的閱讀習慣養(yǎng)成造成很大影響,沒有及影響很小的總共占比11.6%。二者的數據呈現(xiàn)相同的走向。
(五)閱讀方式
1.閱讀選擇。影響一個人做出閱讀選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數據調查中排名前三的依次是“個人興趣”“他人推薦”“作家名氣”。這表明,大學生做出閱讀選擇主要是從個人主觀興趣出發(fā),但也受外部客觀因素的影響,他人推薦以及圖書作者的知名度會引起大學生對某一類圖書的額外關注,從而做出相應的閱讀選擇行為。
2.閱讀時長。根據2016年4月公布的第十四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我國成年國民的紙媒閱讀時間最長,平均每天20.20分鐘,人均每天微信閱讀時長為26.00分鐘。在對大學生每天文學閱讀時間的調查中,處于1-2小時時間段的人數最多,占比40.1%,25.7%的大學生進行2小時以上的高時長閱讀。
3.閱讀深度。調查數據顯示,文學閱讀中遇到不懂的字或內容,大多數同學選擇了“立馬查閱相關資料直到弄懂為止”和“詢問老師或者同學”,“記下來以后再說”“直接跳過”總共占比38 7%。雖然數字化閱讀時代呈現(xiàn)出淺閱讀的特征,但大學生由于其良好的文學素養(yǎng)和學習習慣,在文學閱讀過程中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嘗試解決。
4.閱讀習慣。71.8%的大學生有自己的閱讀計劃,能夠一直堅持的有11.5%;90%的同學有做筆記或者批注的習慣,能夠一直堅持的有27.9%;78.7%的大學生因為文學閱讀產生過自發(fā)性寫作行為,能夠一直堅持的占比24.5%。大學生往往擁有一些良好的閱讀習慣,但在執(zhí)行力和貫徹度方面有所欠缺。
四、建議和對策
基于上述大學生文學閱讀態(tài)度、動機、媒介、環(huán)境和方式的調查數據和分析,我們總結了出了以下幾點建議,希望能夠為高校有效引導大學生文學閱讀提供幫助。
(一)優(yōu)化圖書館資源配置
新媒介技術使得大學生可以接觸到更豐富、更多樣的閱讀形式、資源和手段。高校圖書館應該在“求新”方面下功夫,不斷更新館藏資源,把日益豐富的圖書品種、日漸多元的圖書閱讀設備、不斷更新的圖書資訊帶給大家。
(二)豐富文學類課程設置
在傳統(tǒng)的文學必修課和文學選修課的基礎上,在給文學閱讀課堂注入新活力方面下功夫,以適應新媒介環(huán)境下閱讀需求的改變。如可以采用新說傳統(tǒng)課程、介紹新興圖書、電子圖書分享課等形式,通過迎合學生喜好,與學生展開互動,把創(chuàng)新帶進課堂,在交流中完成對學生的閱讀引導工作。
(三)開展閱讀文化節(jié),提高參與度
通過調查數據顯示,大部分學生樂意參加文學閱讀類活動。學??梢远ㄆ谂e辦一些閱讀文化節(jié),讓閱讀走進學生的生活。鑒于上文數據中學生實際參與度不高的問題,我們可以依托大學生最常去的閱讀場所,如:舉辦宿舍閱讀文化節(jié),學院讀書角、圖書館沙龍、以班級為單位開展閱讀大比拼,并提供相應的榮譽及獎勵,借此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四)提供閱讀引導,培養(yǎng)好習慣
大部分學生都有良好的閱讀習慣,但并不能夠一直堅持。針對此類現(xiàn)象,我們可以安排教師對學生進行文學閱讀輔導,傳授文學閱讀經驗,并幫助學生制定文學閱讀計劃。通過師生監(jiān)督、學生之間的監(jiān)督,強化自己的好習慣,提高文學閱讀效率。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意識及創(chuàng)作能力,給予一定的鼓勵和支持。
(五)利用新媒體,打造“書香校園”
高校要充分發(fā)揮新媒體時代的新優(yōu)勢,利用新媒體傳播的覆蓋面廣、迅速即時的特點,打造“書香校園”,給學生提供最好的閱讀環(huán)境。通過校園網,完成新老閱讀媒介的優(yōu)勢互補;開辟閱讀論壇,提供意見交流場所;發(fā)揚本校特色,形成特色化閱讀體系,依托大學城所在的地域文化,打造本校閱讀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