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程宜
摘 要:陶行知曾說:“教育是立國之本?!彼簧铝τ谏罱逃?,不斷實踐探索,改革創(chuàng)新,是我國生活教育的先驅(qū)者。文章結(jié)合教學實踐,從生活教育理論入手,從“實”“活”“行”三個方面解讀生活教育,闡述其在新時代的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陶行知;生活教育;數(shù)學教學;活教育
中圖分類號:G40-092.6;G623.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19-0088-01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是陶行知的名言。這位中國現(xiàn)代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是中國20世紀推動現(xiàn)代教育的先驅(qū),他堅持以與時俱進的生活教育推動教育現(xiàn)代化。他的人格魅力、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是一本厚實的教科書。在現(xiàn)如今全面推進素質(zhì)教育的進程中,陶行知的思想依然折射出時代的光芒,生活教育的智慧對教師的實踐工作依然有重要的指引作用。
陶行知指出,要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眼睛、嘴巴、空間、時間,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這正是生活教育理論思想的精髓:“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薄敖虒W做合一”,筆者嘗試以數(shù)學教學為基礎用“實”“活”“行”三個字來闡述。
其一,“實”。翻閱現(xiàn)代漢語詞典,“實”有這樣兩個解釋,一個是實際、事實;一個解釋為真,如實話。生活便是教育,從生活中得到教育,生活教育隨著生活改變而改變。而且生活決定教育,實際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內(nèi)容是生活所需的并在生活中進行,即“生活與生活摩擦才能起教育作用?!彪m然生活決定教育,但并不是說教育是讓人適應生活,而是主張以實際生活為中心去教人追求向前向上的生活。把“生活教育”運用到課堂中,教師有很多方式可以采用,例如在小學數(shù)學“米和厘米”這一單元,可讓學生想一想在生活中有什么物體大約是1厘米或1米的?這時候,學生就不是憑空想象了,得根據(jù)自己的實際生活去找尋這樣的物體。有學生覺得自己指甲蓋的寬度大約是1厘米,橡皮的厚度大約是1厘米,圖釘?shù)拈L度大約是1厘米;有學生認為飯桌的高度大約是1米,門的寬度大約是1米,售票處的免費線高度大約是1米。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觀點,旨在強調(diào)生活與教育不可分離的關系,讓兒童的教育適應兒童的生活特點??芍^是一種具有現(xiàn)代精神的教育觀念。
其二“活”?!拔覀円畹臅?,不要死的書;要真的書,不要假的書;要動的書,不要靜的書;要用的書,不要讀的書??傮w來說,我們要以生活為中心的教學做指導,不要以文字為中心的教科書?!边@是生活理論中與“生活即教育”有著緊密關聯(lián)的另一個重要命題“社會即學?!?,要充分利用社會的活環(huán)境、活事例進行教育。因此,上課不能局限于教室、實驗室,要想讓課堂充滿活力,就要與社會、大自然接軌。在蘇教版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我們身體上的尺”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理解什么是“一拃、一庹、一腳、一步”,筆者把課堂搬到了操場??吹剿{天、白云、綠樹,學生們也活力四射。在大自然中學生對“一拃、一庹、一腳、一步”有了形象的感知,加深對“身體上的尺”的直觀理解。正如陶行知所說:“時代是在繼續(xù)不斷地發(fā)展,做一個現(xiàn)代人,保證川流不息的現(xiàn)代化,教育應是動態(tài)的、接受熏陶的?!?/p>
其三,“行”。在親身的教育實踐中陶行知認識到應該是“行而后知”,遂改名為“陶行知”??梢娞招兄摹敖虒W做合一”對教學與實踐的關系、教育與生活的關系極為重視,教與學都是為了生活實踐的需要,要和生活實踐相結(jié)合。今天的素質(zhì)教育在“教學做合一”上就設計得很巧妙。例如,在“平行四邊形”的教學中,教師請學生準備兩張同樣大小的平行四邊形,用剪刀剪開,看能不能拼成一個長方形,若沒有“行”,這道題就會變成一個結(jié)論:平行四邊形能變成長方形。有了“行”,在“教學做合一”的指引下,就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不能拼成長方形?能的話,怎樣剪呢?然后又怎樣拼成長方形呢?實現(xiàn)知與行、理論與實踐的結(jié)合。最后學生不但收獲了書本知識,而且培養(yǎng)了生活能力、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有的教師把書本知識當作唯一的教育資料,其實真正的活書本是我們的大自然和大社會。這個巨大的知識寶庫能讓學生更直接地得到知識。筆者曾兼職美術課教學,鼓勵學生嘗試用花瓣當裝飾畫面,于是事先讓學生準備一些有顏色的花,以“我眼中的春天”為題進行創(chuàng)作。筆者以為孩子們會帶一些養(yǎng)在花盆里的花朵,出乎意料,他們帶的有油菜花、蠶豆花、路邊的小野花……在創(chuàng)作方面同樣也是出其不意。
筆者這才意識到,自己沒有和學生們一起去做,去接觸大自然,實在慚愧。學生們在進步,而筆者還在原地踏步。無論什么時候,教師與學生都要共同去做,必要時給予學生指導。學生自己能做的,應該讓他們自己做;學生自己能想的,讓他們自己想;教師要學生怎么做,就要教學生怎樣學。教師要和學生一起同頻共振,讓教育鮮活起來。
踏上三尺講臺,筆者時常在想:怎樣才算一名好老師?筆者想對學生說:我們會等你,用心去貼近你,傾聽你,和你們一起成長。行走在生活中的教育,讓你們有山的底氣、水的靈氣、海的大氣、民族的志氣。
參考文獻:
[1]劉如鶴.淺述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教學中的滲透——以“確定位置”的教學為例[J].小學教學參考,2018(20).
[2]諶安榮.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內(nèi)涵及其意義[J].廣西社會科學,20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