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政治性、時代性是政治課程的基本特征,但近些年來,伴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高速發(fā)展,教材部分內容顯得有些與時代脫節(jié)。當前,雖然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們逐漸開始重視時事政治教育,但重視程度還遠遠不夠,教學方法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本文將從實際的教學經驗出發(fā),探討時事政治與高中政治教學的有效整合策略。
關鍵詞:時事政治;高中政治;教學策略
一、 引言
我國的教育觀念在信息化和經濟化的進程中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課改明確要求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教學活動不能僅僅局限于課本知識,要幫助學生拓展眼界,豐富內涵,培養(yǎng)符合現代化建設要求的綜合型人才。其中,高中政治作為與國家政治建設和經濟文化建設關系最為密切的學科之一,是教師幫助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塑造健康向上人格的重要工具。
二、
時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意義和重要作用
(一) 時事政治成為高中政治教材的重要補充
任何一門學科教材的編寫依據都是過去一段時間內經濟社會的發(fā)展概況,在經濟社會高速發(fā)展的今天,教材的滯后性顯得更為明顯。但由于教材的編寫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國家教育部門不可能高頻率更新教材。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根據經濟社會發(fā)展概況,將時事政治有機地補充到政治教學中,可以有效地解決政治教材與時代發(fā)展相脫離的問題,也可以使得高中政治教育與時俱進,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 有利于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影響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但高中政治教材的內容整體上比較枯燥乏味,很多理論知識晦澀難懂。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如果教師可以將時事政治的內容與課本理論知識相結合,通過現實世界中的案例講解理論知識,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本知識,還能極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整體的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三) 有利于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新課程改革要求中明確指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能啟發(fā)學生用課本知識內容來分析現實世界中的時事政治問題,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鞏固已經學習到的知識,還會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
時事政治與高中政治教學的有效整合策略
(一) 在課堂中增加對時事政治的討論
時事政治是高中政治教學的重要輔助手段之一,但從目前的現實情況來看,教師和學生都沒有給予其足夠的重視。教師在課堂上很少提及時事政治,而學生在課后也幾乎不主動了解時事政治,主要依靠專家們考前總結的資料來應付考試,考試結束后往往忘得一干二凈。為了改變目前這種尷尬的教育局面,將時事政治與高中政治緊密結合起來,教師和學生都應該做出相應的改變。其中,主要的是教師的課堂教學策略的改變。第一,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不能只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幫助學生了解時事政治,真正做一個熱愛國家、關心國家的優(yōu)秀青年。第二,教師在課堂上要適當增加時事政治的內容。不能養(yǎng)成學生考試前依靠抓專家資料的壞習慣,要與學生一起,從平時的點滴積累做起,這樣的長期積累過程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掌握知識,還可以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具體實際教學來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將與某些理論相關的時事政治及時補充進來,引導大家積極進行討論,并鼓勵學生分享類似的政治事件,激發(fā)大家的學習興趣。第三,巧妙設置課堂內容。一節(jié)課40分鐘的教學中,教師如果一直在講授專業(yè)知識,學生不免感到枯燥乏味,所以教師可以巧妙設計課堂內容,將時事政治與理論結合起來,活躍課堂氛圍。比如教師可以利用課前五分鐘,讓學生輪流分享自己在最近一段時間內了解到的時事政治,或者讓學生自備PPT就某一理論內容結合時事政治進行講解,教師最后進行補充總結等。
(二) 巧用時事政治講解高中政治
時政熱點教學是對政治理論最為直接現實的講解。高中政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巧用時事政治講解高中政治理論內容,將那些晦澀難懂的理論轉變成鮮活生動的案例,幫助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比如在講解《我國公民的政治參與》時,教師首先可以向學生播放人民代表大會開會時的片段和人民政協(xié)會議召開時的情景,并可以讓學生講解最近一次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協(xié)會議召開的時間,討論的主要內容以及取得了哪些成果。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現實生活中父母參加的基層自治組織——村民委員會或城市居民委員會的選舉情況,談一談現實選舉與理論知識之間的聯系與區(qū)別。再比如,在講授《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一課時,教師可以用“絲綢之路”作為背景教學,啟發(fā)學生對我國實施全面對外開放格局的思考,幫助學生進一步深入理解我國的對外開放戰(zhàn)略。
(三) 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在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觀念中,學生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通過教師講解的內容掌握知識,參加考試。從現實的情況來看,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適應現代化教育的需要,不能培養(yǎng)出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為此,教師應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才能真正實現時事政治與高中政治教學的有效結合。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可以讓學生定期分享這一段時間內發(fā)生的國家大事和國際大事,還可以讓學生將他們了解到的新聞與課本知識結合寫成小論文,并對優(yōu)秀作品進行獎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教師還可以增加課堂小組討論的環(huán)節(jié),比如在學習《經濟全球化》這一章節(jié)時,可以讓大家分組討論經濟全球化在現實生活中的表現和帶來的影響,并將小組討論結果與全班同學進行分享。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對經濟全球化的認識會更加深刻。只有學生自己真正地愛上這門學科,并愿意通過自主探究來提高學習成績,才能真正實現課本理論與現實知識的相結合。
四、 結語
綜上所述,時事政治與高中政治教學的有效整合是改變現階段高中政治教學模式,提高整體教學水平,培養(yǎng)合格的現代化人才的應有之舉。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與學生通力合作,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劉波濤.關于高中政治教學與時事政治之間融合課堂初探[J].長江叢刊,2018(24):287.
作者簡介:
李薇薇,吉林省白山市,吉林省白山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