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倡導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合作、探究式學習,強調由學生的合作探究來引領課堂教學的深入。在組織小學生進行課堂合作探究的過程中,語文教師要明確合作探究目標,指導探究方法;鼓勵學生提問,在問題中提升學生思維能力;倡導求異廣泛論證,進行交流展示。從而提升課堂探究成效,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高效。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引導;合作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23-0079-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3.069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更加注重合作、探究式學習,強調由學生的合作探究來引領課堂學習的深入。課堂合作、探究學習,其好處不言而喻。但是在實際操作中,也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如課堂探究無序、低效,學生不會探究,探究的積極性不高。這就需要語文教師積極采取有效的措施,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方法指導。
在小學語文課堂學習中,很多語文教師都會選擇采用引領學生的探究學習,但實際所取得的效果卻是不盡如人意。之所以產生如此的合作探究效果,最重要的原因是學生合作探究目標的選擇不夠明確,不夠恰當。有的語文教師善于從文本的重點、難點出發(fā),結合學生具體的學習情況,基于學生學習能力基礎上,設計一些可適當提升且深具開放性的問題,并且善于設置巧妙的問題情境,激發(fā)起學生濃烈的探究欲望。正因為如此,在其課堂上,呈現(xiàn)出的便是學生有序、有效的探究。相反的,有些語文教師設計的合作探究目標不適合學生,無法激發(fā)起學生的探究熱情,學生的探究當然也就無法順利進行了。
以教學人教版四年級下冊《夜鶯的歌聲》為例。在組織學生合作探究過程中,如果語文教師僅僅是引導學生從相對獨立的字詞句角度來探究課文的話,學生往往會對這樣的學習任務感到無趣。因為這篇文章文字淺顯易懂,學生自學難度很小,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就要提升一下難度,讓學生感覺到本課的學習內容具有挑戰(zhàn)性,當然也就能提起合作探究的興趣了。具體來說,教師可從課文的整體出發(fā),從引導學生把握主人公的形象入手,讓學生嘗試著從各自的理解角度,對小主人公做出評價,并針對學生的觀點,組織學生進行探討或者辯論,如此,學生就會感到本節(jié)課既具有挑戰(zhàn)性,又具有開放性,也自然就會積極投身到本節(jié)課的合作探究中去。
古人云:“學貴知疑,大疑則大進,小疑則小進?!闭f的就是質疑對于學習進步的促進關系。教師要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合作探究,使學生獲得學習上的進步,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學生的提問水平,引領學生課堂合作探究問題的生成,具體操作時,往往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是教師課前從文本內容及學生學習基本情況出發(fā),預先設計好問題;二是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生成的問題,這些問題是無法預計的,需要語文教師具有對學生學習過程準確把握,及完成教學目標的教學智慧。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可能會產生很多問題。因課堂教學實踐有限,有時候不能將每個問題一一組織進行合作探究,這時就需要語文教師組織學生,通過小組內部的相互解答來釋疑,并把學生內部無法解決的問題提交到課堂上,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合作探究,由此便可提高課堂提問效率。
以人教版三年級下冊《可貴的沉默》為例。課文講述的是一位善于教學的教師,在課堂上巧妙引導學生從記住爸爸媽媽生日出發(fā),進而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的故事。文章本身沒有文字障礙,易于理解。如果要求學生從文章內容角度出發(fā),去提出有質量問題的話,對學生來說難度不小。這個時候,教師就要善于提醒學生從文章的標題出發(fā),組織他們去討論文章題目本身包含著什么意思,嘗試著從作者意圖上,去解釋文章題目確立的初衷。在組織學生充分討論、自由發(fā)表意見的基礎上,語文教師再進行匯總綜合,得出一個共同討論的結果。這樣,學生很容易就解決了這個問題,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文章的內容。
因為是組織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xiàn)意見不一的時候。這個時候,語文教師就要善于引導學生大膽地亮出自己的觀點,并且培養(yǎng)他們學習小組內部借助辯論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此,學生便會在與同學爭辯的過程中印證自己的觀點,進而發(fā)現(xiàn)自己學習上的不足,吸收他人的優(yōu)秀做法,矯正自己的錯誤。與此同時,為了使學生的理解分析能夠以顯性的方式出現(xiàn),教師要鼓勵學生勇于在組內、班級內部交流展示,這樣學生就能在自我表現(xiàn)的過程中,更明白地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留下深刻的印象,并獲得學習提升的自豪感,培養(yǎng)語文學習的興趣。
參考文獻:
[1]尹小平.語文“探究能力”的探索與商榷[J].語文教學通訊,2009(10).
[2]劉勤.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探究式學習的優(yōu)化策略研究[D].蘇州大學,2015.
[3]張愛英.小學語文探究性閱讀的理解與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5(11).
[責任編輯 谷會巧]
作者簡介:王瑞卿(1975.12— ),女,漢族,福建南靖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