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良好的課堂氛圍是小學生在音樂課程中獲得高質(zhì)量審美體驗的重要保證。輕松愉悅、契合音樂情境的氛圍營造能夠幫助小學生深入感受音樂內(nèi)容,獲得深刻的審美感受。教師在課堂中的語言表達方式對小學音樂課堂氛圍的營造起著關(guān)鍵性的作用。本文從教師的口述及音樂語言、肢體動作和音樂符號等方面論述教師的語言表達方式對營造良好課堂氛圍的影響,認為良好課堂氛圍的營造需要教師幽默生動的語言,切合情境的肢體動作和直觀形象的符號。
【關(guān)鍵詞】小學音樂;教師語音;課堂氛圍;審美體驗;語言表達方式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小學音樂教育是學生接受審美教育的起步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對美的感受的重要起點?;谛W生好奇心強、情緒波動大、易受影響等特點,課堂氣氛的好壞對學生接受音樂審美教育的程度有著巨大的影響。良好的課堂氛圍能夠讓學生在愉悅的體驗中獲得輕松而美妙的審美感受,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語言表達方式對音樂課堂氛圍的營造有著至關(guān)重要的影響。
一、對語言表達方式的界定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們進行溝通的主要表達方式。語言就廣義而言,是采用一套具有共同處理規(guī)則來進行表達的溝通指令,指令會以視覺、聲音或者觸覺方式來傳遞。
語言的表達方式是指人們使用語言的形式。人們使用語言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人的肢體行為和符號。人的肢體行為是人們使用語言的主要形式,口述聲音、手勢及表情就是人的肢體行為體現(xiàn)。符號的應用主要表現(xiàn)為文字,文字是現(xiàn)代人類語言最大的應用類。廣義的語言文字還包括音符、圖畫、數(shù)學符號等。
二、音樂課堂中語言表達方式的分類
基于上述對語言的表達方式的分類,即人的肢體行為和符號兩大類,認為語言將通過口述聲音、手勢、表情、肢體動作以及音符、圖畫和各種符號來表示。在音樂課堂中,教師語言的表達方式也可以對應的分為兩大類,即語言與肢體動作和符號。
(一)教師的口頭語言與肢體動作
音樂課堂中教師的口頭語言主要指教師在課堂中口述的一切聲音。包括講解和示范中對學生采用的描述性的語言、擊打節(jié)奏的象聲詞、音高和旋律的演唱等。口頭語言是教學中教師傳遞給學生最主要的表達方式,也是影響和帶動課堂氣氛的最直接的因素。而非講述性語言外的音高節(jié)奏的示范,更是體現(xiàn)著音樂教師的基本素養(yǎng)。
音樂課堂中教師的肢體動作包括教師的表情、手勢和身體的動作。在音樂課堂中教師肢體的展示對學生的帶動作用尤為重要。生動甚至略顯夸張的表情更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模仿的欲望,而具備高素質(zhì)的音樂教師高水平的范唱和收放自如的表現(xiàn)更讓學生信服,從而全身心地投入課堂。
(二)音樂課堂中的符號表達
音樂課堂中的符號表達,指教師在音樂課堂中對音符、畫圖、圖形譜、色卡等各種道具的展示和使用。音樂是抽象的,具有非語義性,需要借助各種直觀形象的表現(xiàn)方式幫助學生理解。貼近學生實際,鮮明直觀的符號更容易受到學生的喜愛,促進良好課堂氛圍的形成。
三、語言的表達方式對音樂課堂氛圍的影響
(一)幽默生動的語言
教師幽默生動的音樂教學語言是拉近師生距離,激發(fā)學習興趣,營造良好課堂氛圍的利器。小學生處于好奇心強,活潑好動的階段,喜歡輕松幽默的口吻和形象生動、貼近生活實際的語言。在音樂課堂中,不具有語義性的音樂內(nèi)容給了師生很大的想象與表達空間,在師生共同營造的音樂情境中,教師的語言對整個氛圍起著極強的引導作用。在恰到好處的時間用生動的語言給予學生針對性地引領(lǐng),能夠讓學生快速而清晰地感受音樂內(nèi)容和音樂要素的重要意義。
例如人音版小學二年級下冊《貓虎歌》一課的教學,歌曲最后一句“森林之王你服不服”,講述的是小貓給老虎當師傅,爬上樹之后對著老虎炫耀時得意洋洋的樣子。在最后一個“服”字的演唱上,很多學生容易拖長音,將本來一拍的音符唱成兩拍。教師幾次提醒最后一個音不要唱得太長,但是總有一些學生不自覺地拖長音。這時,我對這幾位同學說:幾位貓咪同志,你們的尾巴拖得太長了,老虎一撲就能夠到你們的尾巴啦,快把尾巴收回去,不要被老虎吃掉啦,老師看看哪位小貓咪收得最干凈。同學們頓時來了精神,全神貫注地演唱,聲音干凈整齊,再也沒有聽到拖長的聲音。這就是教師不同的語言對學生理解和表現(xiàn)音樂的不同影響,將學生帶入情境,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高質(zhì)量地完成歌曲的演唱。
音樂教師的語言除了口頭語言還包括教師的范唱、對節(jié)奏和音高的示范等。由于小學生向師性強,每個人都熱衷于模仿教師的聲音、行為等,在歌唱中,更是以音樂教師的聲音為導向。因此,教師唱得生動、有感情,自然會帶動學生的情緒,學生在模仿中感受歌曲的情緒情感,也有利于帶動學生進行更高一層的創(chuàng)造性表現(xiàn)。
(二)切合情境的肢體動作
肢體動作是音樂課堂中幫助表現(xiàn)音樂、表達音樂情感的有力支撐。切合情境、恰到好處的肢體動作是進行良好師生互動,體會音樂要素,感受音樂情緒的得力助手。在音樂課堂中,音樂教師的表情、手勢、身體動作,甚至帶動學生的聲勢動作、律動、舞蹈等都可稱為教師的肢體動作。音樂的感受需要多方面多要素的支撐,切合音樂內(nèi)容的表情呈現(xiàn)可以給予學生直觀的情緒提示;根據(jù)音樂強弱、高低、演奏或演唱方式進行的聲勢及律動,可以帶領(lǐng)學生充分體驗音樂的表現(xiàn)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肢體動作的引導是否到位,是否貼合情境就顯得尤為重要。
例如在學習音的強弱時,為了讓學生對強弱的感受更明顯,教師選擇用肢體的收縮和舒展引導學生體會音樂的強弱變化。在弱的地方引導孩子像未開放的花苞一樣蜷縮身體,隨著音樂在漸強的過程中逐漸舒展,身體和手部動作一起慢慢展開,像花朵慢慢地開放,最后完全地舒展,用身體的感受來體會音樂強弱的變化過程。
(三)直觀形象的符號
直觀形象的符號是學習音樂的良好輔助。由于音樂語言的抽象性,對音樂的體會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感受,無法通過絕對準確的語言進行概括。因此,借助符號等工具將音樂要素表現(xiàn)出來,能夠幫助學生在理解音樂要素中產(chǎn)生自己的體會,提高感受音樂的能力。在小學課堂中,若能借助圖形譜、色卡等符號工具幫助學生體會音樂的走向和情緒變化,就能夠變抽象為具體,讓每一位學生通過道具直觀產(chǎn)生自己對音樂作品的認知。
例如常用的音樂圖形譜,就是通過實物道具、點、線等形象化的、簡潔明了的圖畫或符號將抽象的音樂具體化、形象化、直觀化,以體現(xiàn)旋律走向、節(jié)奏長短和音的強弱等音樂表現(xiàn)要素。運用音樂圖形譜鮮活了枯燥的音樂讀譜知識,創(chuàng)設了輕松活潑、明快簡練、引人入勝的學習情境。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強化音樂審美感受,提高審美能力,富有新意和創(chuàng)造性,深受學生的喜愛。運用圖形譜等工具在創(chuàng)設輕松氛圍的同時也發(fā)揮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在理解音樂要素之后根據(jù)音樂的特點進行有規(guī)律的創(chuàng)作,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輕松玩音樂。
教師是音樂課堂的引導者,一節(jié)音樂課能否擁有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能否帶領(lǐng)孩子深入地感受音樂,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引導方式。幽默生動的語言、切合情境的肢體動作和直觀形象的音樂符號是教師創(chuàng)設良好課堂氛圍的關(guān)鍵,能夠引領(lǐng)學生快速進入情境,并跟隨教師的指引一步步探尋音樂的奧秘。音樂課堂應該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享受音樂、理解音樂甚至創(chuàng)造音樂,作為音樂教師,應當在語言表達方式上不斷磨練自己,提升個人魅力,為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而努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12).
作者簡介:白潔(1990—),研究生,廈門市集美區(qū)窗內(nèi)小學,研究方向:音樂與舞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