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枝明
【摘要】數學一直給人的印象都是枯燥、難,尤其是隨著年級的增長,所學的知識也越來越多,如果學生不能達到靈活利用的話,學習效率會大大下降。所以,為了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也為了讓數學課堂“活”起來,在教學時,我們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課堂主體性,要鼓勵學生在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等活動的參與中強化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加深印象,進而,真正構建出具有靈動性的數學課堂。
【關鍵詞】初中數學 活 靈動 先學后教 問題探究 一題多解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5-0139-02
“活”的、靈動的數學課堂是相對于死板、枯燥的課堂而言的,眾所周知,在教師灌輸式的課堂中學生不愿意參與,積極性低,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所以,為了改變現狀,也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凸顯學生的數學課堂主體地位,在教學時,我們要注重靈動課堂的構建,通過多種活動的組織來真正為學生基本數學素養(yǎng)的提升打好基礎。
1.先學后教
所謂的先學后教是指在上課伊始教師不再是對新課進行教授,而是讓學生自己在了解學習目標的前提下對相關的內容進行學習,這一方法的應用直接打破了傳統(tǒng)課堂上教師的先教后學,目的就是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課堂主體性,同時,也為構建“活”的數學課堂做好保障性工作。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中的“角邊角”定理時,由于上節(jié)課已經學過了“邊邊邊”和“邊角邊”定理,學生對三角形的判定已經有了基本的了解,所以,在角邊角這一定理的教學時,我選擇了先學后教的教學方式,首先,引導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即:邊角邊定理的推導以及靈活應用,之后,組織學生按照上節(jié)課的學習順序或者是自己的學習習慣對教材相關內容以及相關例題進行分析和學習,接著,為了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我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一兩道基本的習題進行練習,如:如圖,已知在△ABE和△ACD中,AB=AC,∠B=∠C,求證:BE=CD這是一道簡單地、基礎性的試題,考查了公共角和角邊角定理的應用,對檢驗學生的知識利用能力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最后,我在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簡單的講授和點撥,接著,我重新提出新的問題來組織學生再次對這部分知識進行自主學習,即:思考邊角邊與角邊角之間的不同?是否存在角角邊定理?等等,再一次組織學生進行先學,之后,針對相關問題進行點撥和講解,總之,先學后教模式就是在循環(huán)的學與教中進行的,這對學生綜合數學能力的提高有積極的作用。
2.問題探究
問題探究是鍛煉學生獨立思考,幫助學生樹立探究意識的有效方法之一,更是加強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有效方式之一,所以,為了發(fā)散學生的數學思維,也為了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在課堂上我們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與教材內容有關的問題情境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究,這樣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也能讓學生在問題思考中提高課堂參與度,進而,為學生基本數學素養(yǎng)以及探究能力的提高作出貢獻。
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時,為了構建具有活力的數學課堂,也為了讓學生在靈動的課堂上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在教學時,我先組織學生對下面幾個問題進行了思考:
(1)平行四邊形的概念?
(2)平行四邊形的性質都包括哪些方面?
(3)平行四邊形的性質與平行四邊形的判定之間的關系?
(4)已知平行四邊形的特點,即:對邊平行且相等、對角相等等,是否是隨意滿足其中幾個條件就可以判定這一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先組織學生從自己已知的經驗出發(fā),對上述的問題進行思考,并嘗試進行解答,這樣不僅能夠鼓勵學生自主進行思考和探索,而且,對學生基本數學意識的形成也有促進作用。之后,為了讓學生養(yǎng)成自主探究的習慣,我還組織學生思考了下面一個問題,即:如何證明“對角線互相平分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這樣的問題思考不同于上面幾個問題,該問題從對角線互相平分的角度入手,獨立的思考對日后學生知識的靈活應用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有助于靈動數學課堂的打造。
3.一題多解
一題多解是發(fā)散學生數學思維,提高學生基本知識靈活應用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而且,隨著新課程理念的貫徹落實,數學課堂上也不再單一的追求最優(yōu)的問題解決方式,也開始向一題多解的方向進行轉變,目的就是要為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作出貢獻。因此,在構建“活”的數學課堂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在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中豐富解題經驗,提高解題能力。
例如:在圓⊙中,BC是弦,AD是直徑,AD⊥BC,且垂足為E,連接AB、AC、BD、DC,如果在不增加輔助線以及字母的情況下,你能推導出哪些結論?
這是一道開放性試題,學生自己可以借助所學知識對上述的問題進行一題多解、一題多求等活動,比如:△AEB≌△AEC;△BED≌△CED;△ABD≌△ACD,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入手對這些結論進行證明,當然,除了全等的證明之外,還有相似的證明、角相等的證明等等,總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鼓勵學生進行一題多解,要鼓勵學生在這樣開放的環(huán)境中靈活的運用所學,進而,為構建活的數學課堂做好鋪墊。
總之,課改下的數學教師要給學生搭建展示的平臺,要通過恰當活動的組織來鼓勵學生自主參與,進而,讓枯燥、無趣的數學課堂活起來,同時,也為打造靈動的數學課堂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鐘權.初中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J].學周刊,2019(12):42.
[2]林英姿.初中數學“先學后教”模式的實踐探索[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