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興國
【摘要】本文列舉了中學生輕生的各種現(xiàn)象,闡述了中學生輕生的原因,提出了預防的策略和相應措施。
【關鍵詞】中學生輕生 原因 預防措施
【中圖分類號】G6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5-0209-02
一、形形色色的中學生輕生現(xiàn)象
中學生輕生現(xiàn)象,是個異常沉重同時也是一個無法回避的話題,在我近三十年的教學生涯中,耳聞目睹的中學生輕生現(xiàn)象,不下十起,看到鮮活的生命消失在花季,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感到異常痛心。
案例一 學生張某,因患病久治不愈,于某天傍晚在家服毒自盡。
案例二 學生李某,因早戀受到家人制止,半夜服毒自盡。
案例三 學生李某軍,段考期間未將資料及時清理,后監(jiān)考老師從其座位中發(fā)現(xiàn)與考試科目相關的書籍,懷疑其舞弊,該生在學校浴室用鐵絲上吊自殺。
案例四 學生謝某雙,父母在外打工,該生找爺爺奶奶拿零用錢未得,然后喝農藥自殺于學校廁所。
案例五 學生郭某,父母離異,其小姨為初中教師,該生在初中一直保持年級第一名,后考入本縣重點高中,成績居全校二百多名,母親責罵,該生在放月假返校后從女生宿舍樓五樓跳下身亡。
案例六 學生劉某上課時看小說,被班主任發(fā)現(xiàn)后責罵了幾句,該生憤然從教學樓六樓跳下身亡。
案例七 學生王某,沉迷于網絡復活游戲,在某天下晚自習后,從寢室樓縱身往下一跌,幻想滿血復活,卻再也沒有醒來。
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報告,自殺已經成為中學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9%~20%的中學生曾實施過自殺行為,20%~75%的中學生曾認真考慮過自殺。無論是在美國還是在我國,自殺均已成為中學生死亡的前3位原因,而且我國中學生自殺死亡者占同年齡組各種原因死亡的比例高達19%。
二、中學生輕生現(xiàn)象發(fā)生的原因
家庭關愛的缺乏是中學生輕生的主要原因。家庭關系是否和睦,家庭結構是否正常,家庭成員是否健康,家庭事務處理是否民主,這些都影響到中學生身心是否能健康的成長。有研究表明,不良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家庭環(huán)境是中學生產生自殺意念的重要因素,其中自殺的中學生所處的家庭心理環(huán)境比對照組差,尤其是反映家庭親密度和矛盾性兩個指標上更加明顯。正常健康的家庭環(huán)境可以給人帶來最基本的安全感和社會支持,相反,畸形不良的家庭關系會給人留下長期的陰影和恐懼,因為家庭是與每個人關系最密切的社會組織,父母長輩的言行對每一個中學生產生的影響都是最深遠最難以磨滅的。特別是離異家庭對子女的拋棄,拒付撫養(yǎng)費和學生生活費用,更易使中學生感到親情的缺乏和生活的無助,從而產生厭世心理。
學業(yè)負擔的沉重和學校生活的失敗是中學生輕生的重要原因。中學階段,學習科目多,考試頻繁(周考、月考、段考、期考,每次考試后都進行全班或者全年級的排名),學生學習壓力大,考后各科教師對這些排名靠后學生的補課、談話使這些學生感到沉重的壓力,感覺生活的失敗和不如意,同時也感受到同學隱約的嘲笑和輕視,如果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不能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加上老師的漫罵和指責,極易使學生產生輕生的念頭。另外,除了學習本身的壓力之外,人際關系緊張,家庭條件貧困,感情受挫,遭到誣陷或被人誤解,患了自以為嚴重的或難以啟齒的疾病,以及老師不當?shù)慕虒W方式等因素均可導致學生產生緊張、焦慮、自卑、委屈、退縮、恐懼等心理問題或障礙,最終釀成不可挽回的悲劇。
社會的急劇變革和傳媒的誤導也是中學生輕生的因素之一。由于社會的急劇變革,人員的大流動,生產的大發(fā)展,父母親友長期在外打工導致的親情的淡薄,破壞了部分中學生的生存信心和意志。文化的多元化,價值觀念的變遷,沖擊了他們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模式,原來支持他們的人不在身邊了,多年的朋友遷走了,凡此種種,削弱中學生生存的能力、信心和意志,由此可能導致自殺率的增高。同時傳播媒體的不恰當報道,各種新聞媒體對自殺事件的宣傳,各種書籍、電視節(jié)目中對自殺的不當態(tài)度,也可能誤導部分中學生。
三、預防中學生輕生現(xiàn)象的對策
預防中學生輕生需要外界的幫助和自身的提升,也需要家庭和社會的支持,健全的家庭環(huán)境、和諧輕松的校園學習環(huán)境、較好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健康的個性和人格、較好的心理韌性等等是預防中學生輕生的防護網。
首先,父母要為子女構建一個和睦、民主、寬容的家庭環(huán)境。父母盡量不爭吵、不家暴、敬愛老人,團結鄰里,積極進取,做子女的表率。父母不要將自己未曾實現(xiàn)的理想去苛求子女實現(xiàn),對其過份嚴苛,使其無法忍受。
其次,學校要盡可能全面關愛學生。破除以考分論高低的傳統(tǒng)作法,力爭各次考試不排名或者不公布排名,學校應開展各類多樣的各種競賽和活動,使成績較差的學生參與其中,增加其獲得感、成就感,從而增強其自信心和自豪感。
最后,增強中學生的心理韌性。由于當今的中學生許多是獨生子女,沒有經歷過挫折,其抗挫折能力比較脆弱,因此增強此類中學生的抗挫折能力是預防其自殺的重要措施和途徑。
參考文獻:
[1]梁素改,閆敬,符雪垠等.自殺未遂中學生家庭功能特征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3(1):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