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素養(yǎng)及其模型構建研究

        2019-07-08 02:25:17朱書慧汪基德
        電化教育研究 2019年6期
        關鍵詞:信息技術素養(yǎng)模型構建幼兒園教師

        朱書慧 汪基德

        [摘 ? 要] 幼兒園教師是學前教育信息化的實踐主體,其信息技術素養(yǎng)水平將直接影響信息技術在學前教育中應用的效果和質量。文章在界定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素養(yǎng)概念的基礎上,結合文獻分析、專家咨詢以及實證檢驗的多輪迭代,構建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素養(yǎng)模型,包括信息技術使用的意識態(tài)度、知識技能、應用實踐、行為習慣四個層面。該模型為開展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探索提升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素養(yǎng)的有效路徑提供了依據(jù)。

        [關鍵詞] 幼兒園教師; 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素養(yǎng); 模型構建

        [中圖分類號] G434 ? ? ? ? ? ?[文獻標志碼] A

        [作者簡介] 朱書慧(1986—),女,河南博愛人。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教師教育信息化的理論與實踐研究。E-mail:zhushuhui@vip.henu.edu.cn。汪基德為通訊作者,E-mail:hndxwjd@163.com。

        一、問題的提出

        我國的學前教育信息化在教育信息化浪潮的推動下取得了長足進步。從最常見的廣播、照相機、電視機、投影儀到更具交互性和智能性的交互式電子白板、觸摸一體機、智能機器人、3D打印機等設備,在不同地域、不同等級的幼兒園中均有應用。幼兒園教師作為幼兒園教學活動、家園共育的直接實施者,如何用好這些技術設備,使之與幼兒的一日生活、游戲活動、教學活動以一種適宜的方式相整合,則要求幼兒園教師具備較高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水平。要提升幼兒園教師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水平,必須了解其構成模型與要素。因此,本研究將重點聚焦在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素養(yǎng)模型的構建以及與之相應的測評問卷的編制與有效性驗證上,以期為有效診斷幼兒園教師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水平提供科學依據(jù)。

        二、信息技術素養(yǎng)的概念界定及模型構建過程

        我們使用“信息技術素養(yǎng)”而非“信息技術能力”,是因為能力強調的是在具體的活動中發(fā)揮直接影響的心理特征,而素養(yǎng)的范圍更加廣泛,其中包括了能力。能力在素養(yǎng)的形成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甚至是核心力量,但并不是素養(yǎng)的全部。一旦素養(yǎng)形成,就養(yǎng)成了某種積極的習慣,內化為品質和涵養(yǎng),并在實踐中發(fā)揮較為長期的、積極的穩(wěn)定效應[1]。

        (一)信息技術素養(yǎng)的概念界定

        從教師的角度來看,信息技術素養(yǎng)主要指教師的技術使用能力、學習能力和使用技術的社會責任。具體包括三個方面的內涵:(1)使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即能夠利用信息技術高效地獲取信息、批判性地評價信息和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信息;(2)獨立學習的能力,即具備使用技術的強烈興趣,并能夠運用技術理解和表達他人的作品以及對信息進行獨立探究和創(chuàng)新;(3)社會責任,即認識信息對民主化社會的重要性,能實行與信息和信息技術相關的符合道德的行為,能積極參加小組活動來探求和創(chuàng)建信息[2]。

        信息技術素養(yǎng)是一種綜合性的能力,內在表現(xiàn)為信息技術意識態(tài)度和思維習慣,外在表現(xiàn)主要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隨著2013年《教育部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見》[3](以下簡稱《意見》)和2014年教育部辦公廳印發(f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試行)》的正式發(fā)布[4](以下簡稱《標準》),以往聚焦于幼兒園教師信息素養(yǎng)的研究轉變?yōu)閷π畔⒓夹g應用能力或信息技術素養(yǎng)的研究。如幼兒園教師信息素養(yǎng)指教學軟件的制作與應用[5],使用網絡獲取與交流信息、使用現(xiàn)代教學媒體以及對多媒體素材的獲取與處理、設計與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能力以及在多媒體教室中開展教學活動等[6];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指基本知識支持的信息技術應用行為,比較復雜、需要較多知識支持的操作,需要復雜知識支持的能力行為,基礎性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7];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素養(yǎng)指在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下,幼兒教師在教育教學和自我專業(yè)發(fā)展過程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對信息檢索、獲取、分析、處理、應用及整合能力,具體來說,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素養(yǎng)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即信息素養(yǎng)、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和教學設計能力[8]。

        我們將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素養(yǎng)界定為:為促進幼兒發(fā)展,在遵循幼兒教育規(guī)律的前提下,幼兒園教師在幼兒園一日生活、教育教學、保育管理以及自身專業(yè)發(fā)展中積極合理地使用信息技術,并且遵循信息技術使用的倫理道德和規(guī)范,形成一種穩(wěn)定的信息技術思維與行為習慣。

        (二)模型構建過程

        模型構建的目的在于,以一個特定視角把握事物的內部邏輯結構及本質[9]。為保證模型構建的科學性,借鑒能力素質模型構建方法和專家咨詢法,構建模型的方法及流程為:(1)初步建立模型。梳理相關研究領域的文獻資料,參照《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教學人員)(試行)》《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試行)》,結合幼兒園教育教學的特征,篩選模型要素,初步形成信息技術素養(yǎng)模型。(2)修正模型。以郵件、訪談和填寫問卷的方式進行專家咨詢,經過多輪專家咨詢,使意見逐步趨于集中統(tǒng)一,對初步構建的模型進行修正。(3)確立模型,編制測評問卷。在獲得各領域專家的一致性認同后,編制針對幼兒園教師的調查問卷并進行預測,利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驗證性因素分析,最終確立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素養(yǎng)模型,并驗證其合理性。

        三、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素養(yǎng)模型的構建

        全美幼兒教育協(xié)會(NAEYC)聯(lián)合圣文森特學院的弗萊德·羅杰斯兒童媒體與早期學習研究中心(Fred Rogers Center for Early Learning and Children's Media at Saint Vincent College)于2012年發(fā)布了《作為工具的技術與交互式媒體為0~8歲兒童的服務》研究報告[10]。新的立場聲明認為,數(shù)字時代為早期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新的技術和互動媒體,這些技術為促進兒童的認知、社會、情感、身體和語言的發(fā)展提供了潛力。而如何充分發(fā)揮這種潛力,使之更好地支持幼兒的全面發(fā)展對幼兒園教師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已有的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素養(yǎng)模型、框架

        芝加哥公立學校的早期教育系和埃里克森兒童發(fā)展研究院(The Early Childhood Department of the Chicago Public Schools & Erikson Institute)共同合作,為早期教育教師設計開發(fā)名為Head Start Program的教育技術能力發(fā)展項目[11],該項目包括4個方面的能力:信息技術使用態(tài)度、信息技術知識與技能、課堂使用信息技術的教學策略、利用信息技術豐富教室環(huán)境和學習材料。在英國,早期教育教師逐漸認識到信息技術技能與信息文化素養(yǎng)已經成為每一位公民進入信息時代的通行證,更是信息時代的教師必須要掌握的教學技能中的核心技術和必備修養(yǎng)[12]。2005年,英國教師培訓署公布了題為《培訓需求的鑒定》(Identification of Training Needs)的文件,要求教師不僅要知道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而且要能夠在課堂中或游戲活動中使用ICT促進兒童發(fā)展,并認識到ICT同樣可以對這一年齡的兒童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時,分別針對“基礎階段”(Foundation Stage,3~5歲)和“關鍵階段一”(Key Stage One,5~7歲)[13]給出具體的要求,比如在基礎階段,要求教師能夠鼓勵兒童熟悉ICT并正確使用它;確保所有的兒童都有機會使用ICT,并能考慮到他們以前使用ICT的經驗;有效地教給兒童輸入設備的必要操作技能,如開關電源、鼠標和鍵盤的使用等;使用ICT支持兒童語言表達能力和讀寫能力的發(fā)展;使用ICT支持早期教育機構的發(fā)展;利用互聯(lián)網技術加強家園合作;使用ICT支持兒童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如鼓勵他們通過多媒體技術對圖案、形狀、聲音和色彩的認知與理解;鼓勵兒童通過使用ICT進行協(xié)作學習,確定角色,分擔責任,學會合作[14]。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信息技術研究中心(UNESCO 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in Education,IITE)在2012年發(fā)表《認識ICT在早期教育中的潛力》研究報告,對來自全球17個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幼兒園或早期教育中心應用技術的案例進行分析,認為創(chuàng)造性地將ICT整合到早期教育中能夠促進兒童的發(fā)展,使兒童的發(fā)展能夠適應數(shù)字社會的不斷演進[15]。其中,斯洛伐克共和國的“在早期教育中整合ICT技術”研究構建了幼兒園教師初級ICT能力框架[16],如圖1所示。

        (二)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素養(yǎng)初步模型

        在對國內外有關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素養(yǎng)或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構成要素進行篩選歸納的基礎上,課題組通過反復研討,以幼兒園教師的工作性質為切入點,從信息技術在幼兒園中發(fā)揮的作用和價值認知出發(fā),初步構建了幼兒園教師信息素養(yǎng)模型。模型分為四個層次,即意識態(tài)度、知識技能、應用實踐以及行為習慣,如圖2所示。

        幼兒園教師信息素養(yǎng)是通過這四個構成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而構成的統(tǒng)一體。意識態(tài)度是核心,教師本人對ICT的信念將決定技術在幼兒園中是否被采納[17],這種信念也是促進幼兒學習效果的重要條件[18]。幼兒教師對技術的理解與信仰將直接影響教師知識與技能的使用水平[19]。正確積極的信息技術使用意識與態(tài)度對幼兒園教師應用信息技術的意愿以及主動學習信息技術知識技能、應用信息技術進行實踐有著決定性的導向作用。知識技能的不斷積累是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素養(yǎng)形成的重要基礎,應用實踐的不斷完善是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素養(yǎng)形成的關鍵,僅有積極的使用態(tài)度和扎實的知識技能,如果不付諸行動,不在活動中應用,就發(fā)現(xiàn)不了信息技術在實際應用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信息技術素養(yǎng)水平的提升也就無從談起。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是最終意義上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素養(yǎng)提升的表現(xiàn)。

        (三)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素養(yǎng)模型的完善

        通過對相關專家的研究領域和已有研究成果進行梳理和篩選,選取來自西南大學、河南大學、山東師范大學、沈陽師范大學、浙江師范大學、魯東大學、新疆石河子大學等與幼兒園教師專業(yè)能力、信息素養(yǎng)研究相關的學者以及一線使用信息技術的幼兒園教師進行咨詢。經過三輪咨詢,專家意見達成一致,為最終的幼兒園教師信息素養(yǎng)模型的確立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參考。

        專家咨詢內容共分為兩部分,一是對模型的適切性進行評判;二是針對模型中包括的具體維度和要素,細化為可描述、可測量的題項,讓專家進行權重評判和修訂。其中,對于模型的適切性問題專家意見較為一致,認為該模型結構合理,內容完整。其次,對于模型的構成要素與描述,專家從專業(yè)角度給出了頗有價值的意見。經過兩輪修改后,在第三輪的咨詢中,意見達成一致。具體修正內容見表1。

        根據(jù)相關專家的咨詢意見,對原來的模型構成要素及問卷中題項的描述進行調整完善。根據(jù)專家和一線幼兒園教師的反饋意見,大都認為幼兒園教師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在現(xiàn)實中更多體現(xiàn)在“應用”上,既包括在個人日常生活、備課、布置教室環(huán)境中,也包括應用信息技術與家長、同行進行交流以及個人知識管理上。這一點與中小學教師并無太大差異,而如何與幼兒的一日生活相融合,讓信息技術滲透到幼兒一日生活的環(huán)節(jié)中是對幼兒園教師信息素養(yǎng)提出的更高要求。

        同時,培養(yǎng)幼兒的信息素養(yǎng)以及使用信息技術過程中擔負的社會責任和倫理道德問題也備受專家關注。安全、健康地使用技術是起點,并且當教師已經具備一定的信息技術技能,輔助教學不再是難題時,更多地應該考慮培養(yǎng)幼兒的信息素養(yǎng),而不只是讓幼兒感覺“計算機就是個玩游戲的東西”。一位一線幼兒園教師在訪談中就提到:“幼兒園教師想到用電腦來教學的時候,為什么常常只想到要教軟件和玩游戲?難道沒有別的方式嗎?讓我們憂心的是,只要一談到電腦,孩子們大多只想到玩游戲,他們對電腦的概念是從游戲開始的,難道就這么一路玩下去,任其發(fā)展嗎?我們還能不能提供給孩子更多的關于電腦的用途?”因此,幼兒園教師具備使用信息技術的倫理道德和社會責任是形成信息技術素養(yǎng)的重要前提,這也是應用信息技術開展實踐活動到一定程度時才會逐漸形成的。

        根據(jù)上述意見,我們設計編制了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素養(yǎng)測評問卷,由三個分問卷構成:意識態(tài)度(12個題項)、知識技能(12個題項)、應用行為(24個題項),合計48個題項。雖然我們初步構建的模型包含了四個要素,但在編制問卷時,將應用實踐與行為習慣合并為應用行為,因為有些行為習慣也會體現(xiàn)在應用實踐中,為更全面地收集信息,故將兩者合并,但在探索性因素分析時對其進行因子歸類。

        四、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素養(yǎng)模型的驗證

        (一)數(shù)據(jù)收集與處理

        借助承擔的河南省幼兒園骨干教師培訓項目,筆者對參與培訓的幼兒園教師、園長等進行了問卷調查和訪談。對初測問卷的預調查選取河南省開封、鄭州、濟源、周口、新鄉(xiāng)、安陽、焦作、商丘等地的750名幼兒園骨干教師進行初測問卷的發(fā)放。經過對有效問卷的嚴格控制,最后回收有效問卷646份,問卷的有效回收率為86.1%。將樣本進行分半處理,即樣本1和樣本2各包括323名被試。通過SPSS17.0和AMOS17.0對樣本1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對問卷題項和結構維度進行檢驗,再對樣本2進行問卷信效度的檢驗和結構驗證。

        (二)探索性因素分析

        利用樣本1對意識態(tài)度、知識技能、應用行為三個分量表分別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分析結果顯示,三個分問卷所得數(shù)據(jù)的KMO值均大于0.8,分別為0.857、0.929和0.945,且Bartlett球形檢驗均達到極其顯著水平,說明樣本數(shù)據(jù)適合進行因素探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對數(shù)據(jù)進行因子分析,并對因素負荷矩陣進行斜交旋轉,以特征值大于1作為主成分保留的標準。逐一剔除部分存在因子載荷過低(<0.4)或者多重載荷(在兩個及以上因子上的載荷值同時超過0.4)的題項。在刪除題項時不能只參照數(shù)據(jù)分析的結果,還要具體看題項所表達的內容,以保證問卷內容的完整性。經過探索性因素分析,三個量表的因子歸類見表2、表3、表4。

        1. 信息技術意識態(tài)度

        應用T檢驗對樣本1進行分析。求出各題項的決斷值,分析結果顯示,樣本分布的總體參數(shù)為0,說明樣本符合正態(tài)分布。每個題項的p值均接近0.00,均達到了顯著水平,說明這些題項能有效鑒別不同受試者的認知程度,具有很強的鑒別能力。

        通過對樣本1的積差相關系數(shù)和顯著性檢驗,得到題項 A10與參與量表總分的相關系數(shù)絕對值為0.089,遠小于0.4的標準,且p值為0.097,大于0.05,因此,考慮將A10納入刪除范疇。后又經主成分分析及可靠性分析,題項A10(A10為“我不提倡3歲以下的兒童使用信息技術,有損他們的健康。”)各項指標均達不到標準,予以刪除。刪除A10后,量表的Cronbach's alpha系數(shù)為0.837。再用同樣的方法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KMO值為0.861,抽出了2個共同因子,可以解釋50.01%的變異量。因子1命名為“技術認同”,主要考察幼兒園教師對信息技術對幼兒教育的價值認同以及自身發(fā)展的價值認同;因子2命名為“技術態(tài)度”,主要考察幼兒園教師對主動運用信息技術解決日?;蚬ぷ髦袉栴}的態(tài)度。

        2. 信息技術知識技能

        “信息技術知識技能”中原定的12個題項具有很好的內部一致性,Cronbach's alpha值為0.901,經探索性因素分析,只提取出1個因子,KMO值為0.929,Bartlett球形檢驗顯著,方差貢獻率47.38%。

        在之前的專家咨詢和對一線幼兒園教師的訪談中了解到,教師對信息技術知識技能層面更多關注“技能”,認為幼兒園教師只要會用信息技術基本就能滿足日常所需,而對于理論層面的知識,如現(xiàn)代教育技術理論、學習理論等需求較少。因此,在題項設置時,偏重于對信息技術操作技能的考察,只設置了S11、S7、S5、S6等四個有關信息技術知識理念的選項,但經探索性因素分析顯示,兩類題項的同質性較高,也說明實際應用中,知識理念與技能操作相輔相成,融為一體。

        3. 信息技術應用行為

        信息技術應用行為包含模型中的應用實踐和行為習慣兩個要素。其中,信息技術應用實踐主要考察幼兒園教師運用技術支持幼兒發(fā)展的實踐和支持自身發(fā)展的實踐;信息技術行為習慣主要考察幼兒園教師應用信息技術過程中的社會責任和倫理道德表現(xiàn)。經探索性因素分析,提取出3個因子,KMO值為0.948,Bartlett球形檢驗顯著,累計方差貢獻率55.90%,

        如表4所示,“信息技術應用行為”量表提取出的3個因子分別命名為“應用實踐”“一日生活相融合”“責任道德”。信息技術應用實踐主要考察幼兒園教師將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活動、交流協(xié)作以及自身發(fā)展的實踐。一日生活相融合考察幼兒園教師將信息技術滲透到幼兒一日生活中,有意識地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甚至是信息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責任道德考察幼兒園教師在使用信息技術過程中考慮到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并且遵循一定的倫理道德。

        (三)驗證性因素分析

        研究采用 AMOS17.0對樣本2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通過對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模型進行模型檢驗,結果顯示,模型達到擬合優(yōu)度模型的水平,結果見表5。

        幼兒園教師技術素養(yǎng)模型的χ2/df為2.046,小于5, AGFI為0.778,非常接近有效擬合標準,CFI、TLI、IFI均達到有效指標,即大于0.8,RMSEA為0.055,小于0.08。整體而言,修正后的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素養(yǎng)模型具有良好的擬合性,即本研究所構建的有關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素養(yǎng)模型是合理的,后面經過CFA的驗證進一步確保量表的結構效度。

        (四)信效度檢驗

        1. 信度檢驗

        對問卷的信度進行檢驗,見表 6。問卷的整體信度系數(shù)為0.956,除技術態(tài)度維度的信度系數(shù)為0.63外,其他各維度的信度系數(shù)均大于0.8,說明問卷具有較高的信度。

        2. 內容效度分析

        根據(jù)之前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果來看,本研究構建的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素養(yǎng)測評問卷能夠反映幼兒園教師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水平,并且通過前期對專家和一線幼兒園教師的多次咨詢,在題項描述上盡量貼近幼兒園教師的生活工作實際,確保各題項具有較好的代表性,因此,本問卷具有較好的內容效度。

        3. 結構效度分析

        通過AMOS17.0對模型做CFA檢驗,得到的標準化路徑系數(shù)如圖3所示。結果顯示,題項與各自維度間的標準化載荷系數(shù)大部分高于0.5,達到0.7以上,結構效度良好,在有效范圍內。

        五、討論與總結

        本研究依據(jù)模型構建的基本方法,在咨詢多個領域專家以及一線幼兒園教師的基礎上,完成了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素養(yǎng)模型的構建,并編制了測評問卷,對其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驗證性因素分析,進一步修正完善模型,確保研究過程的規(guī)范性和嚴謹性,盡可能使構建的模型符合幼兒園教師的特點,能夠較為真實地反映其信息技術素養(yǎng)水平,為制訂后續(xù)的提升方案提供數(shù)據(jù)支持。本研究構建的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素養(yǎng)模型,從四個層面、六個維度來考察幼兒園教師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水平:信息技術意識態(tài)度(包括技術態(tài)度和技術認同)、信息技術知識技能、信息技術應用實踐、信息技術行為習慣(包括與幼兒一日生活相融合和責任道德)。

        信息技術的意識態(tài)度是幼兒園教師應用信息技術的前提,如果幼兒園教師對技術沒有一個正確積極的認知,認識不到信息技術已經像空氣與水一樣,成為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環(huán)境要素,意識不到當今技術的發(fā)展對幼兒有積極的作用,能促進幼兒更好地學習和發(fā)展,那么他在教學實踐中對應用教育技術就會報以消極的態(tài)度。同時,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與網絡的應用對個人的終身學習、專業(yè)能力發(fā)展也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如果教師不認為這是發(fā)展個人專業(yè)能力的有效途徑,也就不會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之余積極使用信息技術、有效管理個人知識。

        對于幼兒園教師來說,其本身對其信息技術的要求并不高,大多掌握基本常用的技能操作,但如何讓這些最基本、最常用的技能在實踐中有效地發(fā)揮作用,還需要具備必要的教育技術理論與知識。信息技術應用實踐是指幼兒園教師將信息技術知識與技能有效應用于教學實踐的能力,具體包括基于信息技術的課程設計與實施能力、基于信息技術的管理與合作能力。信息技術應用習慣是指幼兒園教師將信息技術與幼兒的一日生活相融合,并在融合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到技術使用的責任與道德問題,這是教師信息技術應用實踐提升后形成的一種穩(wěn)定的行為表現(xiàn)。一日生活是幼兒園培養(yǎng)幼兒的重要形式,科學合理安排一日生活的環(huán)節(jié)對幼兒的良好生活、衛(wèi)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有重要的影響。這也是幼兒園教師良好信息技術素養(yǎng)得以體現(xiàn)的重要標志。

        構建模型是服務于培訓、服務于探索提升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素養(yǎng)的有效路徑,后續(xù)我們將在構建模型測評問卷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影響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素養(yǎng)水平的因素,探討構成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素養(yǎng)各要素的內部作用機制,為設計、開發(fā)符合幼兒園教師需求的信息技術課程內容及開展培訓的模式提供有效的數(shù)據(jù)和理論支持。

        [參考文獻]

        [1] 李芒.教師十大素養(yǎng)——技術素養(yǎng)[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105.

        [2] 張春雨.如何培養(yǎng)教師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J].上海教育,2001(14):2l-23.

        [3] 教育部.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見[Z].教師〔2013〕13號,2013-10-25.

        [4]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f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試行)》的通知[Z].教師廳函〔2014〕7號,2014-06-11.

        [5] 浦月娟.提高信息素養(yǎng),促進幼兒教師專業(yè)發(fā)展[J].上海教育科研,2005(11):94-95.

        [6] 劉珍芳.幼兒教師信息素養(yǎng)培養(yǎng)模式研究[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1(5):64-65.

        [7] 王吉.幼兒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內涵研究[J].教師教育學報,2016(5):48-49.

        [8] 劉洋.“互聯(lián)網+教育”新常態(tài)下學前教育教師信息技術素養(yǎng)調查與提升策略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8(7):90-96.

        [9] 趙可云,楊鑫.教研員區(qū)域信息化教學領導力模型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7(3):118-124.

        [10] NAEYC & Fred Rogers Center for Early Learning and Children's Media. Technology and interactive media as tools in early childhood programs serving children from birth through age 8 [EB/OL]. [2018-11-23]. https://www.naeyc.org/sites/default/files/globally-shared/downloads/PDFs/resources/topics/PS_technology_WEB.pdf.

        [11] CHEN J Q,CHANG C .A comprehensive approach to technology training for early childhood teachers[J]. Early education & development,2006(3):443-465.

        [12] 張舒予.英國蘇格蘭的教育改革與學校信息技術教育[J].外國教育研究,2006(3):45-48.

        [13] AUTHORITY Q C. Curriculum guidance for the foundation stage[M/OL].London:QCA publications,2000[2018-11-30].http://www.teacherstuff.org.uk/foundationstage.pdf .

        [14] ICT training for teacher:primary foundation stage [EB/OL]. [2018-11-23]. http://talent.aldermary.com/pricor/foundation.html.

        [15] 王榮,曾海軍.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ICT促進教育發(fā)展相關項目分析[J].開放教育研究,2013(2):108-120.

        [16] IVAN KALAS. Recognizing the potential of ICT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analytical survey[M/OL]. Moscow: UNESCO 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in Education, [2018-11-23]. https://iite.unesco.org/publications/3214673/.

        [17] SUGAR W,CRAWLEY F,F(xiàn)INE B.Examining teachers' decisions to adopt new technology[J].Educational technology and society,2004,7(4):201-213.

        [18] GIALAMAS V, NIKOLOPOULOU K. In-service and pre-service early childhood teachers' views and intentions about ICT use in early childhood settings: a comparative study[J]. Computers & education,2010,55(1):333-341.

        [19] 張炳林,王程程.國外學前教育信息化發(fā)展與啟示[J].電化教育研究,2014(10):29-35.

        [20] 吳明隆.結構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與應用[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7:42.

        [Abstract] Kindergarten teachers are the practice subjects of preschool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and their ICT literacy proficiency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effectiveness and quality of application of ICT in preschool education. On the basic of defining the concept of ICT literacy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this paper builds a model of ICT literacy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by combining multiple iterations of literature analysis, expert consultation and empirical test. The model includes four aspects: teachers' awareness and attitudes, knowledge and skills, application practices and behavior habits of u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model provides a basis both for carrying out training on the improvement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ICT application abilities and for exploring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ICT literacy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Keywords] Kindergarten Teach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CT Literacy; Model Construction

        猜你喜歡
        信息技術素養(yǎng)模型構建幼兒園教師
        中學生信息技術素養(yǎng)養(yǎng)成的實踐研究
        淺談小學生信息技術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對策
        微格教研視域下幼兒園教師學習共同體建設探索
        模型構建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基于云計算的大學生移動學習模型構建
        亞太教育(2016年31期)2016-12-12 21:20:54
        高中物理解題的模型構建
        考試周刊(2016年89期)2016-12-01 13:31:12
        幼兒園教師職業(yè)倦怠現(xiàn)狀研究報告
        科教導刊(2016年27期)2016-11-15 22:12:12
        優(yōu)化管理,過渡也精彩
        科教導刊(2016年27期)2016-11-15 22:10:03
        如何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
        考試周刊(2016年54期)2016-07-18 07:33:14
        幼兒園教師培養(yǎng)之我見
        考試周刊(2016年38期)2016-06-12 07:51:50
        av在线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开心婷婷五月激情综合社区| 97se在线观看| 久久久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三区四区| 国产91第一页|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蜜桃| 日韩av一区二区不卡在线| 国产在线91精品观看| 粗大的内捧猛烈进出小视频 | 激性欧美激情在线| 99久久久久国产| 国产精品久久中文字幕第一页| 69久久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最全av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av制服另类专区| YW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日韩国产人成在线播放| 中文字日产幕码三区做法| 人妻丰满av无码中文字幕|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精品国产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免费人成视网站在线剧情| 人妻有码中文字幕| 午夜福利电影| 免费视频成人 国产精品网站|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丰满熟女| 成人无码av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无码无码专区| 国产精品亚洲婷婷99久久精品| 亚洲一区二区日韩精品在线| 狠狠躁天天躁中文字幕| 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综合| 日韩在线不卡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av午夜福利一区二区国产| 日本中文字幕精品久久| 中国少妇×xxxx性裸交| 熟女少妇在线视频播放| 中文字幕在线久热精品| 国产黄片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免费无码视频在线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