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微課是指以微視頻為媒介而存在的教學資料,形式包括網絡資源、教師錄制的視頻,具有短小精悍、形象直觀等特點。將其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中,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從而達到借助微課成就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目的。
關鍵詞:微課;小學語文;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20-0147-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0.135
小學生活潑好動,往往難以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再加上以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更注重理論性,難以調動學生積極性,導致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相對低下。微課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打破了時空限制,以教學視頻為載體,重點針對某一知識點展開教學,有利于創(chuàng)建更為客觀真實的教學情境,促進學生理解重難點知識,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微課,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1]。
微課是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按照教學實踐要求,反映教師針對某一重點知識、教學環(huán)節(jié)而開展的教學活動的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機組合。其具有短小精悍的特點,通過幾分鐘的教學視頻直觀講解某一重點知識,符合小學生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的成長規(guī)律。微課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將其應用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能打破語文課堂教學的時空限制,通過播放微視頻,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創(chuàng)建更真實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知識,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提高學習效率[2]。
(一)運用微課提高課前預習效果
課前預習是提高課堂教學針對性、有效性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只有讓學生深入參與到課前自主預習中,了解到課堂大致的教學內容,并通過自主學習獲得一些感悟,產生一些疑惑,才能讓學生帶著這些感悟、疑惑真正參與到課堂學習中,深入探究所學內容,改變傳統(tǒng)小學語文課堂上學生被動聽講、學習的狀態(tài)。小學語文教師應積極利用微課,在課前根據教學內容的相關知識點設計微課視頻,利用實際問題、生活現象等情境導入,讓學生能在課前根據微課進行自主預習,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3]。例如,在《晏子使楚》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針對“晏子受辱后為什么不掉頭回國,改變出使楚國的用意”等問題設計微課,采用評書的形式講述當時諸侯割據的時代背景以及齊國在外交上緊張的政治局勢,從而闡述晏子出使楚國的重要性。讓學生根據微課進行課前預習,自主探究、解答疑惑,增強對文章的理解,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二)運用微課提高課堂導入趣味性
課堂導入是一節(jié)課的初始環(huán)節(jié),高質量的課堂導入能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從而為后續(xù)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展開奠定基礎。尤其是對于喜歡在課間嬉鬧的小學生而言,好的課堂導入能平復學生情緒,使之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從而保證所聽、所學內容具有連貫性。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運用微課進行課堂導入,將生活現象融入其中,創(chuàng)建真實的教學情境,從而對學生進行視聽等感官刺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快速進入課堂學習狀態(tài),提高教學效率[4]。例如,在《雪地里的小畫家》一課教學中,鑒于大部分小學生缺乏生活常識,難以體會教材中所描述的景象的現象,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將小動物在雪地中玩耍的景象制成微課動畫視頻,讓學生通過觀看微課視頻觀察不同小動物在雪地上留下的腳印,并在視頻中展示相應的實物圖片,讓學生進行趣味連線活動。通過這樣的微課導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提高課堂效率。
(三)運用微課,突破教學重難點
小學生抽象思維能力、認知能力較弱,對于小學語文中的很多理論知識理解不深,難以掌握課本中出現的重點、難點知識,學習效率不高。而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運用微課進行教學,通過形象的微課視頻直觀展示教材重難點知識,并將其分解,降低理解難度,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例如,在《觀潮》一課教學中,讓學生感受錢塘江大潮壯觀景象是教學重點,教師可以制作錢塘江潮“潮來時”景觀的微課視頻,通過播放潮來時“悶雷滾動、山崩地裂響聲”的錄音,播放潮來時的視頻,讓學生“入境”觀賞整體江潮涌來的情景,感受觀潮時的氣氛。通過微課視頻聲像并茂闡述課文內容,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
(四)運用微課豐富課堂內容
小學生生活閱歷尚淺,學習能力不足,再加上語文教材的限制,導致其在課文學習中容易對文章未清楚描寫的內容產生困惑,從而對課文的理解浮于表面。教師運用微課,豐富課堂內容,彌補這種教材內容上的缺陷,有利于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展開豐富聯(lián)想,開闊學生學習視野,促進學生深入探究所學內容。例如,在《葡萄溝》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微課展示新疆葡萄干的制作過程,從而促進學生對文章相應知識點具有更深刻的理解,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結合教學內容靈活運用微課,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將教學內容形象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創(chuàng)建更真實的教學情境,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打造出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1]邱林炎.運用微課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實踐研究[J].當代教研論叢,2017(10):55.
[2]周桂香.“微”中見大:讓微課成就小學語文高效課堂[J].中國教師,2017(12):52.
[3]楊秀玉.淺談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J].赤子(上中旬),2015(6):177.
[4]唐婷.談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的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4(11):49.[責任編輯 李愛莉]
作者簡介:余永達(1972.9— ),男,漢族,福建武夷山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