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教育理念的不斷改革使現代教育模式發(fā)生了很大的轉變。學校以及教師為了響應并緊跟素質化教育的步伐,在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式上不斷創(chuàng)新,為了能夠用更有效的方式改變固有的教學環(huán)境,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課堂參與的主體性,進而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小學數學的教學施展過程中,互動式的教學是教師以及學生都傾向的方法,師生的互動能夠有效活躍課堂的氣氛,提升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數學;互動;教育模式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9-0028-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9.020
新課標的深入發(fā)展改變了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它的理念是圍繞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轉為主動學習知識。小學數學對小學生在思維的形成與發(fā)展中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如何把握好數學教學的方式成為了一個關鍵的目標?;邮浇虒W的出現,便極大地轉變了小學生固有的學習模式,它通過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中的良好互動,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在數學問題的思考上有了自己的看法,對知識的吸收也更為高效。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師生進行良好的互動能夠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在學生自主思考的前提下,教師的積極引導能夠使學生擺脫教師以及課本的束縛,發(fā)散自己的思維,提升自身數學能力。
在數學教學期間,教師的思維與學生的思維進行良好的溝通能夠加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拥慕虒W方式,以教師的提出問題、學生思考問題,再將自己的看法與教師進行討論,在教師與學生之間搭起了一個橋梁,使學生與教師沒有上下的地位區(qū)分,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輔導性地位,但是二者又是平等的關系,便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互動合作。通過在數學教學中的互動,著重培育學生的個性化、創(chuàng)新能力等各項素質全面發(fā)展,用平等的方式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高效地完成數學知識體系的構建。
(一)培養(yǎng)學生的課堂傾聽習慣
小學生正是處于注意力較分散、耐心不夠、自我控制能力不足的階段。在課堂中嬉笑打鬧、不能認真聽講,這嚴重地影響到學生對知識的吸收以及整個課堂的教學效率。這時就需要引導學生尊重教師以及學生的發(fā)言,遵守課堂秩序,學會傾聽別人的觀點,在其他同學或者教師發(fā)言期間,應該遵守秩序,做到不打擾其他人的思路,并從中學習優(yōu)秀同學值得學習的內容,可以在傾聽完之后再提出自己的看法,與同學和教師進行分析討論,在尊重別人的立場的同時也能夠提高自己對問題的認識。
(二) 運用創(chuàng)新的互動教育手段
隨著信息時代的快速發(fā)展,課堂教育已經不僅僅局限于書本和黑板,多媒體的出現使課堂教學中增加了許多活力。在數學教學期間,教師要盡可能多地使用多媒體教學,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以及學習的熱情,通過多媒體的展現,吸引學生的興趣,將學生在課堂中轉為主體位置。例如,在教學“圓”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找一些與生活相關的物品圖片,讓學生討論圖片中有哪些是圓的,以及我們常見的圓還存在于生活的哪些方面。討論完這些以后,教師可以汽車作為切入點,先放入汽車行駛的視頻,再放入三角形以及四邊形的照片和旋轉視頻,讓學生體會圓在實際生活中應用的優(yōu)勢。通過以上多媒體視頻和圖片的展現,我們可使枯燥的課堂變得有活力、有趣味性,促使學生在觀看視頻和圖片中總結知識點,得出自己的結論。這樣的互動不僅能夠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同時提升了數學的教學質量。
(三) 玩與學的互動,完成教學內容
小學生正處于貪玩的階段,心智發(fā)育不完全,傳統的教學模式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在施教過程中,教師可將游戲融入到數學教學中,使學生能更快速地掌握知識點,并在拓展自身思維的同時,得到新的學習內容。假設學生喜歡玩拔河,那么教師就可以將學生分為兩組,一組8人,一組4人進行游戲。這時學生就會指出,兩邊的人數都不一樣怎么進行公平的競爭呢?教師就可以引出一組比二組多幾個人,以及一組人數是二組人數的幾倍的問題。這樣的教學可以使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直接有效地參與到教學中,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高效地完成了教學目標。
(四) 教師與學生的角色進行互換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進行適當的角色互換,讓學生當“小老師”來講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這樣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表達能力以及應變能力。同時,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逐步發(fā)現教學過程所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有效互動,能夠使小學數學的教學變得更加高效,在提升教學質量的同時增強了師生之間的互動,使師生關系更加融洽。在互動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教師要時刻以學生為中心,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地位,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加教學活動,實現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孟凡玉,陳佑清.小學數學課堂師生互動質量的觀察與評價———基于“課堂師生互動評估系統(CLASS)”的實證研究[J].基礎教育,2015(5).
[2]陳惠芳.落實有效互動,綻放課堂精彩[J].新課程導學,2017(11).
[責任編輯 杜建立]
作者簡介: 何拴成(1971.6— ),男,漢族,甘肅靈臺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