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毓琳
【摘 要】 閱讀是學習英語的一種基本能力,但很多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存在著一些障礙。針對這一問題,本文分析了一些影響他們閱讀的基本因素。根據(jù)這些因素,文章進一步提出了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方法,如: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夯實語言知識,培養(yǎng)閱讀技巧等。
【關鍵詞】 閱讀能力 影響因素 閱讀習慣 閱讀技巧
一、培養(yǎng)閱讀能力的重要性
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指出: “語言技能是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技能包括聽、說、讀、看、寫等方面的技能。聽、讀、看是理解性技能,說和寫是表達性技能。理解性技能和表達性技能在語言學習過程中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睆哪撤N意義上來說,閱讀能力的提高,是聽、說、看、寫能力提高的關鍵。另外,從長遠來看,中學階段閱讀能力的高低對學生以后學習生活的進一步深造也有很大的影響。
二、影響閱讀的基礎因素
詞匯和語法知識是培養(yǎng)閱讀能力的基礎,缺乏一定詞匯量和語法知識,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就成了空中樓閣。而文化背景知識則在閱讀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影響著讀者的閱讀速度和理解程度。
1. 詞匯量
詞匯是最基本的語言材料,讀者的詞匯量越大,理解語言的范圍就越廣;詞匯量不夠就會因“生詞障礙”而“處處碰壁”。生詞過多,會影響文章的理解,有時甚至會讓讀者心煩意亂,失去閱讀的興趣和信心。
2. 語法知識
有的學生雖然有一定的詞匯量,卻還是不能理解句子的意思,這就是語法的問題了。如果學生的語法知識掌握得不扎實,不能正確理解文章中的各種從句,也會影響對文章的理解。
3. 文化背景知識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同時語言又受文化的影響,反映文化。有些學生詞匯量不錯,也有一定的語法知識,卻仍然看不懂文章,原因就在于他們對文章的文化背景知識不熟悉。如果學生不了解文化,閱讀起來就會比較慢,而且不能完全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
三、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1. 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的閱讀興趣越濃,閱讀面越廣,他的閱讀能力就越強,能更好地理解閱讀材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調(diào)動其積極因素。而要做到這點,教師可選擇一些有趣味性、貼近時代、生活氣息濃厚、引人入勝的文章讓學生去讀,借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2.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良好的閱讀習慣是提高閱讀效率的保證,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yǎng)學生默讀的習慣,糾正唇讀、聲讀,克服指讀、回讀等不良習慣,才能提高閱讀速度。在平時的訓練中,還應進行限時訓練。一篇200詞左右的閱讀材料一般控制在7、8分鐘左右,這樣在考試中學生才能順利按時完成閱讀題。
3. 夯實學生的語言知識
詞匯和語法是英語學習的基礎,是英語閱讀能力的基礎。因此,在教學中,要提高學生的詞匯量和語法知識,為閱讀打好基礎。
第一,擴大詞匯量。詞匯是影響閱讀的第一要素,離開了詞匯,閱讀就等于紙上談兵。高考要求學生掌握3200個詞,詞匯較多,因此平時應要求學生勤記、多記單詞,同時還應輔導一些有用的單詞記憶法,如:利用音標記憶法,構詞法(eg. fore-表示“前面,先前”:
Foretell 預言;foreward 前方,前言;forehead 前額;foreground 前景 ),同類記憶法,對比記憶法等。
第二,扎實語法知識。通常高考閱讀理解題不僅信息量大、生詞多,而且長難句較多。這就要求考生有牢固的語法功底,才能剖析結(jié)構,理清句子成分,掌握句子、文章意義。如2018年全國高考卷 (一)C篇閱讀理解中有這么一句話“The general rule is that mild zones have relatively few languages, often spoken by many people, while hot, wet zones have lots, often spoken by small numbers.”首先,該長句中含有一個that引導的表語從句,從句中又有兩個并列句,由“while”引導,表對比。而并列句中又由“often spoken by many people”當后置定語,來修飾前面的“few languages”。如果學生不能分析其結(jié)構,則會因為句子較長,看得云里霧里,較難理解該句話意思。由此可見,在平時扎實語法知識還是非常必要的。
4. 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技巧
在閱讀教學中,巧妙地使用閱讀技巧,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笆谌艘贼~不如授人以漁”,學生只有在掌握有效的閱讀技巧基礎上,才能獨立而準確地閱讀,從而不斷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第一,猜測詞義。閱讀理解中學生經(jīng)常難免會碰到一些生詞。這時,不能一碰到生詞就去查字典。有些表地名、人名的生詞可直接跳過去,而對于有些會影響理解的詞匯,可進行猜測。教師可引導學生根據(jù)經(jīng)驗常識、上下文中的定義解釋、同義詞、反義詞等進行猜測。如2018年全國高考卷(二)B篇閱讀中第26題問最后一段中的“juicer”是什么。本身“juice”是“果汁”的意思,又由下文“they love feeding the fruit and frozen bananas into the top of the machine ”中的“the machine”,可以推斷出“juicer”應是“榨汁機”的意思。
第二,略讀。迅速瀏覽全文,抓住文章大意和主題句,明確作者的態(tài)度和意圖,掌握篇章結(jié)構進而抓住文中的中心思想。當題目提問有關文章的topic或 main idea時,該方法既能提高閱讀速度,又能較為準確地回答問題。
5. 拓寬學生的文化背景知識,增加課外閱讀
研究表明,當語篇涉及讀者較熟悉的主題時,他們能順利地理解文章信息;反之,則會出現(xiàn)理解障礙。并且,如果讀者對文章的背景知識有一定的了解,他們的閱讀速度就會更快。如2017年全國高考卷(一)D篇閱讀理解,是一篇科技閱讀文,主要介紹自制蒸餾器的方法和步驟。不同程度的學生在這篇文章得分有巨大的差異。對科普文章比較有研究,或動手能力強的學生會更有優(yōu)勢。而沒有一定背景知識的學生,對這一主題極為陌生,加之生詞量較大,做起來則難度較大。
總之,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不能一蹴而就,這是一個長期訓練的過程。因此,我們應采取多種辦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指導學生正確地使用閱讀技巧,并將課本與學生的課外閱讀結(jié)合起來,持之以恒,不斷訓練,相信學生的閱讀能力一定會提高。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
[2] 潘海燕.英語閱讀策略與閱讀理解相關研究.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