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鈺玲 李志軍
【摘要】在當今社會,“信息技術”代表了一種最先進的社會生產力,它越來越多的融入到了我們學習、工作和生活之中,這樣的發(fā)展趨勢也使得“教育信息化”成為“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之一?!拔⒄n”的應用為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模式帶來了機遇?!拔⒄n”雖小但意義不凡;“微課”雖小但以小見大;科學運用“微課”資源,使課堂教學“生成”更加靈活而有實效。總之,信息技術教師一定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學科優(yōu)勢,探索出一套運用“微課”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為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服務,為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服務,為我國素質教育的騰飛服務。
【關鍵詞】信息技術 ?微課 ?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3-0123-01
在當今社會,“信息技術”代表了一種最先進的社會生產力,它越來越多的融入到了我們學習、工作和生活之中,這樣的發(fā)展趨勢也使得“教育信息化”成為“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之一。信息技術課程受到了中小學生廣泛的關注和喜愛。但信息技術課程畢竟是一門學科,其同樣具有學習的嚴肅性、深刻性、科學性。其教學同樣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同樣需要一定的教學效率。
一、“微課”雖小,意義不凡
課程性質決定教學理念,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應用性課程,其核心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通過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提高學生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在信息技術課程中,由于教學內容大多圍繞平臺、軟件運用技術進行,相對內容單一、枯燥,而我們所教的學生可能來自四面八方,他們由于自身對信息技術認知基礎的不同,其操作能力也是有高有低。面對種種實際教學情況,一些軟件的使用方法、使用技巧往往會成為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在我們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一張嘴、一支粉筆的“口手相傳”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是越來越少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有人說:在當今信息加工的各種方式中,“微……”代表了一種新的趨勢,如微博、微信、微電影、微店、微客、微營銷……致使當今的網絡時代已經演變成為了“微時代”?!拔⒄n”作為這場“微運動”中的一員以“見微知著、小課堂大教學”進入了我們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視野。
“微課”也被稱為微課程,主要是利用視頻為載體的教學活動。一般而言,“微課”不僅主題突出,而且指向明確;在我們一節(jié)信息技術課中,往往有很多的知識點,按照常規(guī)教學一堂課下來,學生往往被灌的云山霧罩。但是“微課”只涉及一、兩個知識點,并且教學目標明確、教學語言言簡意賅;在課堂上鏈接一個“微課”視頻,不僅僅能激活課堂氛圍,給學生學習的新鮮感,而且能夠提高學生的關注度,進而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精神。例如:信息課中,教師介紹“信息的概念”,以為我們只是照本宣科的介紹個三言五語,畢竟大家對“信息”這個詞語并不陌生,但往往學生對于“信息的概念”并沒有真正的理解。我們試著用一個介紹“天氣預報如何得知的微課”來幫助學生理解這一概念,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當學生了解到“氣象衛(wèi)星采集天氣信息-雷達接受存儲信息-計算機加工信息-網絡傳輸信息-發(fā)布天氣預報信息”這一工作流程,學生們真正認識到了信息的力量。正是由于“微課”的直觀性教學,所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正是“微課”雖小、意義不凡。
二、“微課”雖小,以小見大
學科核心素養(yǎng)指向課程目標,教學理念印證教學結構,“微課”的應用給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模式帶來了機遇。它把教師從對軟件使用的反復講述和演示中解脫出來,更好的從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上指向課程目標,從教學理念印證教學結構。在有限的授課時間內,“微課”擴大課堂教學知識容量、雖小見大。
“微課”的設計是系統(tǒng)性的?!奥槿鸽m小五臟俱全”時效性強的“微課”要從內容、知識點、學習者特征、工具的使用、后期的編輯、教學反思、應用反饋、修改與完善等等環(huán)節(jié)深入研究,設計腳本,把握各個環(huán)節(jié)的銜接,才能制作出精良的“微課”。
教師把“微課”作為一種學習資源提供給學生,是為了解決學生學習水平的個性差異問題。為了讓學生能夠自主思考、靈活表達,就要發(fā)揮“微課”有效地、支撐個性化的學習特點。前提是學生必須有“自主”的時間與空間。“課微”雖然短小,但它所蘊含的知識內涵和教學意義是非常巨大的。一個“微課”雖然只講解了一、兩個知識點,看似很慢,但穩(wěn)步推進,實際效果卻是非常明顯的,那就是“積少成多、集腋成裘”。通過這些“微”知識的不斷積累,教師為學生搭建了知識的橋梁,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能力,更促進了學生的信息意識,為學生的計算思維預設了相關的場景,使學生不斷的適應數字化學習環(huán)境,進一步培養(yǎng)了學生的信息安全意識,使學生逐步了解并遵守信息社會中的種種法律法規(guī),樹立信息社會道德。
三、“微課”雖小,靈活高效
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科學運用“微課”資源,使課堂教學“生成”更加靈活而高效。學生有差異、課程有多種類型,不同的課型對“微課”有不同的需求,也不是所有課堂都需要“微課”。面對現在的“微課”熱潮,我們也需要頭腦冷靜,不能生搬硬套、盲目跟風,避免把“微課”變成黑板的電子化,必須根據教育教學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教育教學方式,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果。
現階段信息技術“微課”應當包括教學設計、微視頻、導學案、微練習題、師生互動等方面。教學知識點的選取和微視頻的制作質量對于學生掌握知識的效率有著直接的影響,良好的視頻總能夠最大限度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信息技術教學而言,微練習題可以是客觀題、主觀題或者實驗操作題,也可以是教師設計一個小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這是檢查學生對知識掌握情況的基本途徑;師生互動主要包括教師對學生學習的評價和學生對教師教學的反饋兩個方面的內容,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不僅可以促使學生主動的去探究新的知識,更能夠幫助教師查漏補缺,針對學生的不足之處來完善“微課”設計。
信息技術教師本身有著很強的技術技能,從錄制到剪輯都要比其他學科的老師有優(yōu)勢,更能抓住信息教學的重點,利用視頻等媒體通過各種各樣的平臺展示所表達的內容。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同一個知識點,教師往往需要在不同班級多次進行重復性講解。如果利用“微課”,教師即可以一次錄制,反復使用,并且可以永久保存。共享到教師個人網絡空間、微信群、QQ群或者網絡資源平臺上等等,供學生隨時查閱,邊觀看邊學習,易于操作。這不僅減少了老師的重復性勞動,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自由度,使學習具有即時性、高效性。這些資源我們在課堂上也都可以利用。
總之,信息技術教師一定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學科優(yōu)勢,探索出一套運用“微課”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在“微課”的內容設計上要注意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微課”的運用上體現出教學活動的銜接性、資源的合理利用性;在培養(yǎng)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大前提下,教師也要不斷提升自身信息化素養(yǎng),用更敏銳的視角去觀察、去發(fā)現新問題,去掌握新技術,用更好的創(chuàng)意制作出更加精良的“微課”資源,為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服務,為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服務,為我國素質教育的騰飛服務。
參考文獻:
[1]嚴成祝.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方法淺析[J].學周刊.2014(29)
[2]王雄浩.探究活動,任務驅動[J].小學教學參考.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