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外經濟與文化交流愈發(fā)深入的全球化發(fā)展趨勢下,我國傳統(tǒng)的文化體系受到巨大沖擊。在高職的美術教育體系當中,中國美術的空間也在逐漸被西方美術侵占,國畫教學在這樣的趨勢下也開始被忽視,無法體現出其應有的價值與重要性。我們需要針對高職的國畫教學優(yōu)化展開討論,為國畫教學的改革提供依據。
關鍵詞:高職教學 美術教學 國畫教學
在高職美術教學體系當中,國畫作為我國的特有藝術形式,本應是比重最大的重要一環(huán),但是在經濟與文化發(fā)展全球化的趨勢下,在高職美術教學內容當中,西方美術形式的比重開始趕超中國美術,這使得國畫的魅力無法真正得以體現,甚至扭曲了新一代的文化認知,不利于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由此可見,對于國畫教學的改革迫在眉睫,應當深入思考,以保證教學質量。
一、高職美術教學當中國畫教學的問題分析
(一)受到西方美術文化影響
在我國當前的美術文化體系當中,西方美術所占據的比重,是隨著文化交流不斷加深而持續(xù)提升的。近年來,多數學生在進入高校之前都很少接觸國畫的相關理論以及繪畫技法,對于國畫的興趣也不高,甚至認為國畫體現出了滯后性。這主要是由于這些學生所學到的繪畫技法、接觸到的繪畫風格,多是源于西方美術文化體系。這是我國教學領域因追求文化融合而對于文化傳承缺乏重視導致的結果。在我國高職美術教學考核內容當中,西方美術相關的內容占據多數,所涉及的我國傳統(tǒng)美術內容十分有限,學生自然也不會真正提起重視,無法有深入的了解。
(二)缺乏思想教育
人對于文化的熱愛,其形成的過程是潛移默化的熏染,而不是機械的教育。即使建立起學生的文化認同感,也須先從思想教育入手,讓學生感受到國畫的魅力,如此,他們自然會對國畫學習有更高的熱情。但是當前我國許多院校的美術教學都重視技巧的提升,整個教學過程都體現出照本宣科的特點,即便有國畫教學,教師也多數是單純地引導學生學習國畫的技法,而并不注重對我國國畫相關背景的補充,也并不能做到積極地開展鑒賞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對于教學情境的建設不夠用心。這自然會讓學生感到厭煩,學生因缺乏思想上的引導,對國畫缺乏認同感。這顯然會對國畫教育產生不利,但是許多院校及教師卻并未意識到事態(tài)的緊迫性。[1]
(三)教學方式缺乏創(chuàng)新性
我國的國畫文化,長久以來都被認為是缺乏變化性的單一的表現形式,這對我國的國畫文化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誤解。任何的藝術表現形式,都有其核心特征,但是這并不代表其沒有創(chuàng)新性的體現形式,如何在傳承的同時達成創(chuàng)新,這正是教師需要教給學生的知識。學生意識不到這一點,與教師的教學方式落后且單一有一定的關系,在我國藝術領域當中,許多優(yōu)秀的人才將國畫要素以多樣化的形式,以不同的途徑加以利用,以更具創(chuàng)新性的形式去體現,但是學生如果無法發(fā)現,那么也無法真切地感受到國畫一直以來在我國文化藝術領域的變化與發(fā)展。
(四)國畫文化宣傳力度不足
要確保一種藝術表達形式不被時代淘汰,長久地傳承下去,藝術宣傳是必要的工作。國畫要得到長久的傳承發(fā)展,自然也要經過大范圍的、各種形式的宣傳去達成普及目標。作為中國美術領域的主要藝術表達形式,國畫本應是我國美術文化發(fā)展的核心重點,但是隨著我國與世界各國在文化上的交流越來越深入,我國的國畫文化宣傳已經開始陷入被動的局面,受到國家外交需求的影響,西方文化相關的宣傳與活動越來越多,國畫文化宣傳的力度便必然會相對削弱。
二、高職院校國畫教學改革措施
(一)提升國畫比重
國畫是我國文化領域長久發(fā)展所留存的優(yōu)秀文化遺產,有著不可忽視的分量與意義。隨著時間的不斷沉淀,國畫本應綻放更加奪目的光彩,但當前卻受西方文化沖擊,這與教師甚至是整個教學領域對國畫教學的重視不足有很大關系。作為我國文化藝術領域的文化遺產,國畫應當且必須得到重視,這是我國文化發(fā)展的必要條件。因此,我們必須提升國畫在美術教學體系中的比重。并且在高職的美術考核內容當中,也應當融入國畫相關的內容。除此之外,校方也要提升教師隊伍的國畫素養(yǎng),應當組織教師參與國畫專業(yè)培訓,參與相應的等級考試,這樣才具備指導學生的資格。這樣的完善體系,能夠體現出校方對國畫教學的重視,也能夠讓學生的國畫學習更加專業(yè)化。[2]
(二)重視思想教育
國畫的美妙之處,在于其特有的風韻、特殊的表達手法以及通過畫面所建立起的美妙情境。這是不通過認真的體會便無法理解的魅力,也是吸引學生深入了解國畫的必要條件。因此,教師必須更加重視潛移默化的思想熏染。在對國畫鑒賞的作品進行選擇時,應當遵循時代跨度廣、內容多元化、風格多元化的原則,從不同時代、不同風格的不同作者作品當中,選擇優(yōu)質的國畫作品作為鑒賞課的素材。許多教師,在選擇國畫鑒賞的作品素材時,普遍局限于作品的時代以及作者的知名度。但是即便是當代的作者,或是各個時期未受到廣泛關注的作者,都可能有值得欣賞的優(yōu)秀國畫作品,而并不只是在齊白石、張大千等大師的作品當中選擇。內容也不僅僅局限于蝦子、石頭與飛奔的馬群,自然界的鳥獸、山樹,路邊的街景,都可能展現出不同的美感。獨具慧眼,廣泛選材,才能讓學生的鑒賞擺脫局限。
(三)革新教學方式
無論是我國,還是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其藝術表達形式都是隨著時代趨勢的演變而不斷變化的。但是西方文化的傳播,影響了大眾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的深入了解,所以國畫的“滯后性”印象也在我國的學生群體心中根深蒂固。事實上,我國文化藝術領域,一直以來都有不懈努力研究國畫創(chuàng)新,并且以不同的形式展現國畫魅力的優(yōu)秀人才,服裝、舞臺布景、平面設計當中,都有國畫要素的存在,展現著無法取代的獨特美感。這種美感是不會隨時代發(fā)展而過時的,重點在于通過怎樣的形式表現出來,怎樣在不破壞核心的原則下去進行創(chuàng)新性的表達。教師也可以以此為目標去改革教學方式,例如可以讓學生去設計一件國畫主題的服裝,設計一面國畫風格的布景墻,形式產生變化,國畫的創(chuàng)新性也會體現出來,同時也有利于規(guī)劃學生未來的就業(yè)走向。
(四)重視國畫宣傳
高職院校的國畫教學,要確保吸引更多學生,要成為熱門的學科,也必須做好宣傳,不僅是校內的,更要將宣傳的范圍拓展到整個社會,這樣才能保證國畫教育有發(fā)展的空間,不會因缺乏認同而走向衰敗,這是當前的趨勢下我國教學領域與文化藝術領域都必須意識到的重要事實。校內的教師、校方、教學管理部門乃至于我國政府,都必須對國畫宣傳提起重視,要面向各大院校積極開展國畫宣傳講座以及國畫相關的競賽活動,這樣才能激起教學領域對國畫教學的重視,國畫要發(fā)揚光大,得到傳承,這是必要的過程,是不可推脫的重要任務。[3]
三、結語
高職院校致力于向社會各個領域培養(yǎng)專業(yè)性的優(yōu)秀人才,特別是在當前的社會發(fā)展趨勢下,隨著藝術與文化交流的不斷深化,各國文化競爭愈發(fā)激烈,高職美術教育也要以傳承民族文化為主要方向,逐步修正教學重點。而國畫是我國核心的藝術表達形式之一,為體現國畫的重要價值,激發(fā)學生的文化認同感,校方與教師,以及各相關部門,都應更加深入地思考國畫教學改革,這是不可忽視的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文雯.探討高職師范類非美術專業(yè)國畫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的重要性[J].智庫時代,2018(49).
[2]郭浙蘭.淺談中國畫課程在高職美術教育中的設置[J].美與時代(中),2016(06).
[3]張建華.關于高職國畫公共課選修教學實踐與思考[J].重慶城市管理職業(yè)學院學報,2011(01).
(作者簡介:董玉婷,女,本科,濮陽職業(yè)技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美術教育)(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