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桂芬
摘? 要:閱讀能力和學生的理解能力成正比,學生能讀出情感,就證明他們對文本的理解到位了,反之則沒有理解文本的思想情感。而且,朗讀還是對文本的一次聲音包裝,經(jīng)過有聲的讀,將文字活化了,賦予了文字以靈性,更能體現(xiàn)作者的寫作初衷,更能表達作者完整的思想情感。朗讀能力應該是作為語文教學能力培養(yǎng)的重點,與寫作能力培養(yǎng)等基本知識教學相提并論。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理解;朗讀能力;示范指導
在小學語文的學習過程中,朗讀教學對于提高小學語文教學具有十分現(xiàn)實的意義,它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還能促進老師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反饋。
1.走進課文激發(fā)情感。語文朗讀教學的重點在于回歸課本,讓學生在咀嚼文字的過程中感受到語文的魅力。為了更好地讓學生對朗讀產(chǎn)生興趣,教師必須教導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朗讀之中,讓學生能夠透過文字讀出情感,要讓學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抒發(fā)當時的情感,不但要了解作者在寫什么,還要做到和作者有一個心靈的溝通。如,在課文《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朗讀教學中,對于“但是,在外國租界里,誰又敢怎么樣呢”這一句的朗讀時,教師可以采取句式轉換的方式,讓學生進行不同句式的朗讀,來對比選出最符合課本情感的讀法。通過“但是,在租界里,誰都不敢怎么樣?!焙汀暗牵谧饨缋?,誰又敢怎么樣呢”兩種語氣的對比,使學生感受到作者在當時的情境下對于中華不振的憤怒與悲哀。所以,只有將朗讀作為理解文章的手段,通過讀來代替講解,學生才能夠更好地去理解課文,感悟文章中的情感,才能在不知不覺中將文字轉化為自己的情感和語言去運用。
2.透過朗讀把握情感。在小學語文課本中,不同類型的課文,其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不同,朗讀的基調(diào)也就不盡相同。要想準確的把握一篇文章的感情基調(diào),就要對這篇課文進行細致、通透的朗讀,并在朗讀的過程中充分感受作者語言文字的魅力。因而,教師要讓學生學會在讀的過程中對文章進行情感的把握,邊讀邊思考,作好記錄,再接著往下讀,這樣讀完全文,學生就會充分的體會和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對文章朗讀的把握也就會有自己的力度。如,講解到《桂林山水》這一課文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放映桂林山水的畫面,或者配上流水的音樂,讓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進行課文的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充分感受桂林山水的魅力,并由此對作者的思想感情產(chǎn)生共鳴。這樣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對祖國河山的熱愛,還能讓學生的朗讀熱情得到釋放,從而獲得良好的朗讀教學課堂效果。
3.通過語氣體驗情感。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把感情融入課文,通過表情來表現(xiàn)出文章的情感,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時要結合文章主要內(nèi)容對學生進行相關講解,為學生具體說明不同語言的表現(xiàn)形式,在語氣的表達上應該要進行怎樣的轉換,要配合怎樣的感情等朗讀方式都需要學生自己去把握。在傳統(tǒng)的朗讀教學方式中,閱讀和理解通常是分散的,教師在講解課文之前讓學生朗讀,講解后再朗讀一遍,就算完成了課程教學,這種方式根本不能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很好的理解,也無法激發(fā)學生朗讀的情感。教師硬性要求學生將課文讀出規(guī)定的語氣,讓朗讀變成了課文的陪襯,但就小學語文教學而言,朗讀是為了更好地學習語文課文而出現(xiàn)的,其既能夠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理性的認識,又讓學生對文章產(chǎn)生感性的認知。因此,教師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朗讀課文的興趣,增加學生情感體現(xiàn),引導學生多讀課文,表達自己對課文的不同情感和看法。
4.在疑惑中尋找情感孫中山破陋孫中山破陋習在疑惑中尋找情感。在朗讀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學生朗讀時的語氣和神態(tài),讓學生學會在朗讀課文時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和心中的疑惑,并對這些疑惑進行深入的思考。如,在課文《窮人》的教學中,教師要想讓學生對課文理解更深入,就要讓學生在朗讀時讀出自己的疑惑,通過對疑惑的解答來體會作者的情感。學生通過學習首先了解了桑娜的家庭情況:她和丈夫從早到晚的干活,也只能勉強填飽肚子,孩子們沒有鞋穿,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魚。生活已經(jīng)很貧窮的她后來的生活又發(fā)生了哪些變化呢?讓學生自由朗讀下面的課文,看看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并通過朗讀來提出疑問,像“她的心跳得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要這么做,但是她覺得非這樣做不可。”“她為什么覺得非這樣做不可?”和“她為什么會變得忐忑不安?”“丈夫回來會怎么樣呢?”等等這些問題,當學生提出質疑后,教師要先表揚學生對課文的深入思考,然后再帶領學生細讀課文,從文中找出答案。這樣一來,學生的注意力就會集中到課本上來,并跟隨教師的腳步去探尋問題的答案,從而使教師獲得良好的課堂效果反饋。
總之,在小學語文的教學工作中,教師只有重視朗讀教學對學生情感的熏陶作用,讓學生用心體會課文,準確把握課文朗讀情感,在悅耳的書聲中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才能夠培養(yǎng)學生情感認知和表達的能力,使朗讀教學貫穿小學語文的課堂,在語文教學中展現(xiàn)自己獨特的魅力。
參考文獻
[1]田金菊.淺談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的情感培養(yǎng)[J].科學咨詢,2012,(2):55-56.
[2]劉小芳.情由讀中來——談朗讀教學的情感培養(yǎng)[J].新課程·中旬,2016,(4):301.
[3]喬湘凌.情由讀中來——淺談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的情感培養(yǎng)[J].新課程導學,2013,(6):51.
[4]梁瑋岑.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方法分析[J].教育界:綜合教育研究(上),2017,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