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慧
【摘要】當下,數學課堂倡導自主探究式學習已成為廣大教師的共識,但學生自主探究式學習仍離不開教師與學生的對話,特別是在對話中教師的追問常常是把學生引向深度學習的重要方式。在追問中求同存異,讓算法掌握更有效;在追問中化繁為簡,讓算理理解更透徹;在追問中追本溯源,讓方法運用更得當。
【關鍵詞】追問 求同存異 化繁為簡 追本溯源
自主探究式學習是學生面對具有驅動力的問題產生探究欲望,從而積極主動地去探究問題、解決問題。但學生在自主探究式的學習過程中,教師不能純粹地無為而治,更不能放任自流,而是通過巡視、觀察,發(fā)現學生在探究問題過程中產生的困惑以及新的問題,然后就這些困惑以及新的問題與學生進行對話,在對話中推進問題的解決,特別是在對話中教師要適時追問,把學生引向深度學習。筆者就蘇教版數學“分數除法”的教學為例,就對話中的追問,淺談一二。
無論是整數除法、小數除法、還是分數除法,都是乘法的逆運算。這一筆算方法與數的形式、大小都無關,只與“逆運算”相關聯(lián)。這一內容的理解較為抽象,學生較難理解。那么,如何在教學中幫助學生從整體上認知“除法”,真正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建立“除法”筆算的模型呢?
追問一:你覺得哪種表達方法比較好?為什么?(學生認為各有各的好處)
追問二:和第(1)種方法比較,僅僅是簡便嗎?
追問三:“甲數除以乙數(0除外),等于甲數乘乙數的倒數”,對于整數、小數除法也同樣適用嗎?你能舉例說明嗎?
連續(xù)的追問不僅把學生由對“分數除法”的學習引向對“除法”的整體認知上,而且通過追問,也把學生在探究問題過程中的認知異同呈現在課堂上。在教師的追問下,學生通過比較、分析、思考,對除法計算方法的理解已不再局限于分數范圍,在舉例、觀察、比較、思考中,學生發(fā)現無論除數是整數還是小數,都可以寫成分數的形式。不管是整數除法,還是分數除法都可以用被除數乘除數的倒數,這樣對分數除法的認知擺脫了“數”的束縛,從而使學生明白他們所認知的不同之處只是數的形式不同,計算方法從本質上理解是一致的。因此,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教師的追問,幫助學生在差異的比較中,對“除法”有了再認識再理解。也正是在這一個個的追問中,增強了學生反思、探究性學習的能力,幫助學生對“除法”概念的整體建構。同時,這樣從認識差異到認識趨同的過程,也使得學生對分數除法的算法真正得以掌握。
二、在追問中,化繁為簡,讓算理理解更透徹
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追問是教師和學生重要的對話方式。想讓學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就離不開適時、適度的追問。追問不僅能推進問題的解決,更重要的是明晰了學生的思維,真正做到了明算理、知算法、用方法。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追問是引領學生深度學習的很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