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美華
【摘 要】針對初中生物教學情況,本文首先提出了初中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其次提出了初中生物教學對策。旨在通過分析合理設計教學方案、豐富教學手段、重視生物實驗教學、課內外活動結合、提升教師綜合素養(yǎng)等多種教學手段,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更好的學習生物知識,進而合理提升生物教學效果與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生物;生物教學;教學模式;教學方法
引言
《生物課程標準》指出,生物科學是自然科學中的基礎學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現象和生命活動規(guī)律的一門科學。學習生物學課程是每個未來公民不可或缺的,其學習成果是公民素養(yǎng)的基本組成。因此,初中學校以及教師都需要提高對生物教學的重視程度,積極響應素質教育提出的要求,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方法,利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對于教學中顯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的處理,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探究能力,進而使得生物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效果能夠得到合理提升。
一、初中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新課程理念
《生物學課程標準》的三大基本理念是面向全體學生,提高生物科學素養(yǎng),倡導探究性學習?,F階段,大部分初中學校,都是由教師對理論知識進行講解,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且大部分較為抽象的理論知識,學生都是通過死記硬背進行記憶,并沒有充分理解其中的含義。傳統(tǒng)的生物教學模式,大都采用的為填鴨式以及灌輸式教學方法,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生興趣的提升,進而對學習效率造成了不利影響。
(二)生物實驗沒有有效開展
初中生物教學屬于一門自然學科,同時整體教學都是以實驗為基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注重理論知識的教學,還需要注重實踐能力的提升?,F階段,大部分學生的學習成績并不是很高,且受應試教育因素的影響,大部分教師和學生都沒有充分認識到生物實驗的重要性。大部分學校的生物實驗設備僅僅是用來擺設,并沒有充分發(fā)揮出積極作用,促進生物教學質量的提升。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沒有積極應用基礎性實驗設備,就會阻礙學生理解掌握生物知識,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降低生物學科的教學效果。
(三)缺乏完善的評價機制
新課標指出,評價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學習過程及結果,激勵學生學習并改進教師教學。初中學校在開展生物教學的過程中,大部分教師都沒有充分重視對實驗技能的考核,學生缺乏實驗技能的培養(yǎng),同時還缺乏完善的評價機制體系,不能有效激勵學生充分理解實驗教學的知識內容,獨立完成實驗任務,阻礙生物教學效果的提升。另外,在實驗教學中,借助顯微鏡觀察微觀世界,大多數學生都會感到好奇,因而就會產生興奮的情趣,進而阻礙課堂教學的開展,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
二、初中生物教學對策
(一)與時俱進,提高貫徹《生物課程標準》意識
現階段,新課程標準的提升,對生物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需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以及教學模式,還需要在理論教學中充分融合實驗教學,更新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合理設計教學方案,進而促進初中生物學科教學質量的提升。從客觀角度來講,生物學科的知識內容都是來源于生物體本身,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需要注重讓學生加強對生物體的觀察與了解,將理論知識同生活實際進行有效的融合,便于學生理解與掌握其中存在的知識點,進而有效提高生物學科的教學質量。
(二)豐富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習興趣
初中生物教師在開展生物教學時,可以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特點,應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合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生物學習當中。如:在“營養(yǎng)物質的作用”一節(jié)教學中,教師可利用俗語“民以食為天”或美食圖片、視頻、趣味小實驗等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為本課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創(chuàng)造良好氛圍。
另外,教師要高度重視生物實驗教學,一方面要重視對生物實體、模型、圖片進行觀察。例如:在探究“小腸適于消耗吸收的結構特點”時,教師首先讓學生觀察書本圖5-6,按照宏觀到微觀的順序,學生認識到小腸的長度、腸腔內皺襞和絨毛、小腸絨毛內的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等;其次指導學生觀察豬小腸結構,討論小腸的皺襞和絨毛等結構與小腸消化和吸收功能的關系,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有利于學生對新知識的自動構建。另一方面要重視實驗優(yōu)化改進。如:對“不同食物中所含能量是否相同”的探究實驗,常用溫度計測量水溫的變化,要求固定溫度計,測溫時不能接觸試管底部和試管壁,溫度計讀數均要花費較多時間,也可能造成誤差??梢赃x擇用帶探頭的電子溫度計來代替,只需將探頭伸入試管內的水中,待數據穩(wěn)定即可讀數,操作簡便,讀數簡單,可以提高實驗的準確率。
同時,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先進網絡技術,充分了解教材內容,將教材中的知識內容轉化為教學視頻,將課本中的重點、難點融入到視頻中,直觀的向學生展現生物知識,有效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科素養(yǎng)。例如:在學習“光合作用”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綠色植物進行觀察,然后對綠葉在光照下能夠產生淀粉的原理進行分析,并且通過應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帶領學生觀看實驗視頻,對于不懂的地方可以隨時提問,或者小組之間進行交流溝通,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提升生物學科的教學質量。
(三)注意課內外活動結合
現階段,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教材內容,充分結合課堂教學內容,拓寬學生的知識層面,幫助學生更好的提升生物能力。如:“營養(yǎng)物質的作用”一節(jié)教學,教師在課后可安排小組調查活動,讓學生分析食品的成分,以食品安全為主題制作一份手抄報或PPT等等,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讓學生在課后時間對資料進行搜集和歸納,使學生體會到生物知識來自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把課堂延伸到課外,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yǎng),有效提高生物課程的教學效果以及教學質量。近幾年,大部分教師都充分認識到,理論同實踐的聯合,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生物能力,并且?guī)椭鷮W生拓寬知識層面,充分滿足新時期對生物教學的要求。
(四)教師注重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不僅需要注重自身的專業(yè)技能,還需要注重提升自身的教育素養(yǎng),與人為善,富有親和力,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上課語言要清晰,有感染力,使課堂學習氣氛和諧活躍,對學生多鼓勵多支持,尤其關愛中差生,給他們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體驗成功的愉悅,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強化他們的學習動機,不斷促進他們滿腔熱情地投入學習中,有效促進生物教育教學活動的進行。同時,教師還需要將提高思想素養(yǎng)作為關鍵,言傳身教,為人師表,為學生做好表率,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更好學習生物知識,從而保障生物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效果的提升。
結束語
新課程標準的不斷改革,促使生物學科教學中出現了不同的問題與不足,為了能夠有效提高生物教學效果與教學質量,教師需要加強自身教學素養(yǎng)的提升,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及時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進而促進初中生物教學的發(fā)展。另外,學校還需要加大生物教學設備的資金投入,改善生物實驗設備,通過實驗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邏輯能力,促進學生的綜合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韓玲.積極加強實驗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資訊,2018.16(01):186-187
[2]魏波.新課改環(huán)境下初中生物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47):170-171
[3]胡玉華.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改進探討[J].課程·教材·教法,2017.37(08):69-73
[4]謝洪蘭.新課標教育趨勢下初中生物教學的發(fā)展與完善[J].課程教育研究,2017(17):166-167
[5]王四芹.實現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的幾點思考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6(18):143
[6]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生物學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