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燕平
【摘 要】生物科學是自然科學的基礎學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guī)律的一門科學。生物科學不僅是眾多事實和理論的匯總,也是一個不斷探究的過程??茖W探究是科學家工作的基本方式,也是科學課程中重要的學習內容及有效的教學方式,在初中生物課程能力目標中就有明確說明。因此,每年中考生物試卷中一定少不了科學探究。本文將以考點主題——《科學探究》內容為例,淺談迎接生物中考的策略。
【關鍵詞】生物中考;科學探究;復習策略
生物學科作為近年來越來越受重視的一門基礎學科,他始終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全面落實立德樹人,倡導探究性學習以及切實提高教學質量的生物教育教學原則。生物省考以《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為指導,以《2017年福建省初中學業(yè)考試大綱(生物學)》為依據。作為一線初中教師,該如何提高科學探究的解題能力呢?
一、學生學情分析
由于生物學科在中考所占分值才30分,學校的課時安排較少,時間緊任務重,許多一線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和統(tǒng)考,很多探究實驗并沒有很好地開展,只是講實驗而非做實驗,學生沒有實驗體驗。完成4冊書教學后,教師為了能在僅剩的一個多月內完成大容量的知識復習,多采用灌輸式復習,即單純知識點的死記硬背、反復檢測以及題海戰(zhàn)術,忽視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對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科學探究復習課缺乏有效性,學生對科學探究分析題的解答一直是考生較為薄弱的環(huán)節(jié)。
二、“吃透”考點考情
(一)熟悉考試內容要求
福建省教育定制的《福建省初中生物學科教學與考試指導意見》中要求,初中學生生物學科學業(yè)考試的考試內容包括科學探究活動,而且是十大主題中的第一個主題??茖W探究活動的內容尤其是理論部分的內容逐步滲透到后面的九個主題中,考試內容要求描述如下:
1.提出問題:針對情境提出具有探究價值的相關問題;書面表達科學探究問題。
2.做出假設:明確探究的問題,作出假設。
3.制定計劃:據提出的問題和作出的假設制定計劃;列出探究實驗需要的材料和用具;知道探究實驗的一般步驟;控制單一變量,設計對照實驗。
4.實施計劃:重復、多次實驗,以保證實驗數據的可靠性;收集和評價證據與數據。
5.得出結論:描述實驗現象;根據實驗現象,分析和判斷證據、數據,得出結論。
以上所列考試內容的目標層次要求全是Ⅱ。Ⅱ層次要求就是理解所列知識與其他相關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并能在較復雜的情境中綜合運用,進行分析、判斷、推理和評價。
(二)理清考查方式
科學探究是學生獲取生物科學知識、領悟科學研究方法而進行的活動。它主要包括理解科學探究和發(fā)展科學探究能力兩個方面。主要的考查方式有:
1.以選擇題的形式考查科學探究方法。
2.以綜合題的形式考查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從材料中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并且根據生活經驗作出假設;根據實驗現象,分析實驗過程,解釋原因;分析實驗數據、圖表;完成實驗設計,注重設計對照實驗,關注變量的控制;預測實驗結果,得出結論,有時也會考查實驗改錯或實驗改進。縱觀近幾年各地的中考題,探究題的背景材料來源已經不局限于教材中的探究材料,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與生活聯(lián)系更加緊密。解答該類題的關鍵是仔細閱讀題干,準確把握實驗的操作步驟、對照實驗的設計、變量的控制。
(三)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
在初中生物學中涉及的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有6種:觀察法、調查法、比較法、分類法、收集和分析資料法、實驗法,其中最重要的是實驗法,也是考試的重點。以下重點對實驗法展開講述:
1.實驗5要素: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方法步驟、實驗結果、實驗結論。
2.實驗常用的試劑和材料。
3.實驗分析技巧。實驗設計的三大原則:單一變量原則、對照原則、重復原則。
(1)單一變量原則
設計實驗要遵循單一變量原則。實驗過程分析的關鍵是找到單一變量,一般在題干中都會出現,如:“探究……對……的影響”的表述中,“對”字前的名詞就是變量。
例如:“探究水分對鼠婦分布的影響”實驗,水分為單一變量。
“探究溫度對種子萌發(fā)的影響”實驗,溫度為單一變量。
找單一變量看標題或表格等材料中的提示,透過現象看本質。以下是常見容易出錯的實驗例子:
(2)對照原則
對照實驗: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除了這種條件以外,其他條件都要相同。
實驗組和對照組:雖然《指導意見》中沒有明確要掌握這兩個實驗區(qū)別,但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認識,能夠更好地理解對照原則和單一變量原則。
一般來說,當存在空白對照組時,空白組即為對照組。沒有空白對照組時,提供全部自然狀態(tài)條件的組為對照組;缺少某一人為造成的條件的組為實驗組。例如:種子萌發(fā)實驗,同時提供水分、空氣和適宜溫度的一組為對照組,缺少其中某一條件的為實驗組。
(3)重復原則
定量實驗:需要檢測某一物質數量發(fā)生的變化,如:探究種子萌發(fā)的條件實驗,探究鼠婦的生活環(huán)境實驗等,一般需要設置重復組,以減少偶然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并計算各重復組的平均值。
定性實驗:只需檢查實驗出現某種物質及成分,如:光合作用產生淀粉,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等,一般不測平均值。
(4)實驗結果和實驗結論
實驗結果是觀察到的現象或記錄的實驗數據,實驗結論是對做出假設的肯定或否定。
例如:在“探究水分對鼠婦分布的影響”實驗中,測量到的數據“在潮濕土壤中有20只鼠婦,在干燥土壤中有0只鼠婦”是實驗結果,“鼠婦喜歡生活在潮濕的土壤中”是實驗結論。
在“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變藍或者不變藍”是實驗結果,“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實驗結論。
當實驗結果與假設不相符時,可以修改假設或實驗方案重新進行實驗,不能為符合假設而修改實驗數據。
三、復習策略
首先,讓學生熟悉探究主題考點的詳情;其次,書本出現的探究實驗盡可能地讓學生動手探究;最后,利用有限的時間多些探究題型的訓練,多總結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