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美珠
【摘? 要】農村幼兒園美術活動應改變傳統(tǒng)教學理念,結合本地實際,合理利用自然資源開展具有農村特色的美術活動,構建開放的、具有現代化、個性化、以人為本的美術課堂。
【關鍵詞】構建;農村特色;美術課堂
幼兒園美術活動是藝術領域的組成部分,深受幼兒喜歡,農村幼兒園由于受文化經濟及傳統(tǒng)教育價值觀的影響,導致重臨摹范畫示范演示,輕幼兒感受與欣賞,重技能技巧的培養(yǎng),輕幼兒表現與創(chuàng)作,造成教學形式呆板,內容簡單枯燥,材料貧乏單一。
一、無拘無束的開放性課堂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提出:“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他認為,學前兒童是在周圍的環(huán)境中學習的,應該以大自然、大社會為中心組織課程內容。福祿貝爾說:“通過生活并來自生活的課,是使人印象最深刻,理解最容易的課?!毙隆毒V要》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環(huán)境和社區(qū)的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幼兒應該成為這些自然資源的主體和學習的主人。大自然千姿百態(tài)、色彩斑斕是藝術的源泉,于是我們把目光投向了自然資源,以農村寬闊的天地為課堂,充分利用農村當前的自然物等資源為教育內容,結合幼兒身心發(fā)展特點及本園教學條件開展美術教育活動,引導幼兒感受到身邊的美、生活的美。讓幼兒經過感受、想象、體驗后,通過欣賞、繪畫、美工的形式表現創(chuàng)造美。教師根據四季帶幼兒走出幼兒園走進大自然開展美術活動,引導幼兒去感受、發(fā)現大自然的美,培養(yǎng)美的情感和創(chuàng)作激情。
農村有許多生態(tài)基地。春天帶幼兒欣賞漫山遍野的桃花梨花、聞著花香觀察蜂蝶紛飛采蜜忙的景象,沐浴在花雨中接花瓣玩耍嬉戲,喜愛大自然之情油然而生,教師可順勢引導幼兒開展美術活動:如花瓣粘貼畫、插花、用花朵串手鏈花環(huán)等;夏天蓮池邊欣賞接天連碧的荷花,體驗摘荷葉荷花制作荷葉包帽子衣服玩走秀、采摘蔬菜瓜果擺盤比拼創(chuàng)作后進行分享、用瓜果皮來雕刻等,體驗勞動生活的樂趣:秋天稻子收割后的泥田最好玩了,扎稻草人、編草繩、挖水渠、建城堡、摸田螺、捉稻花魚,或樹林撿落葉,玩染色玩樹葉拼貼、或去果園摘橘柚、用橘子進行創(chuàng)意塑造、制作橘皮燈、進行橘皮拓印等;冬天可帶幼兒拾松果、板栗、茶籽堅果殼制作工藝品等。平時,課根據活動需要帶幼兒到野外開展美術活動:如教學泥塑《土著人》時,可帶幼兒到田邊隨意坐在田埂上掏泥捏人用身邊花草就可裝飾,氣氛輕松又歡快。這些自然資源是幼兒生活的一部分,是幼兒熟悉的,最能觸動和喚起幼兒的創(chuàng)造熱情及欲望。開放性課堂能夠豐富幼兒的生活體驗拓展幼兒的生活范圍,將美術活動融入生活,能為美術創(chuàng)作積累情感經驗和美術素材。
二、技術先進的現代化課堂
網絡媒體能克服地域、時間、空間的限制,直觀具體、形象生動的影像功能易引起幼兒的興趣。可巧用它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為美術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經驗基礎;同時,幼兒在觀察、欣賞媒體提供的事物時又能享受媒體帶來的全方位、多感官體驗。在美術課堂教學中適時運用白板功能輔助教學優(yōu)化課堂結構,能夠達到課堂全面互動,使課堂教學更精彩、更實效。在活動導入、過程、評價實施中創(chuàng)設一系列互動情境,能將枯燥的活動趣味化,如運用白板的蒙塵功能創(chuàng)設神秘氛圍吸引幼兒注意力、激發(fā)幼兒興趣,利用手機抓拍幼兒活動亮點或把作品及時上傳大屏分享給所有的孩子,能拓展學生的創(chuàng)作思維,提高生生、師生的互動交流,提升孩子的自信心自豪感,使幼兒更能積極主動地參加美術活動。還可將難掌握的美術技能技巧、重難點利用軟件簡化制作成微課,用幼兒喜歡的動漫方式呈現,使幼兒在觀看動漫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掌握要點,這種寓教與樂的方法比教師反復示范強調效果好。
三、主動創(chuàng)作和發(fā)現的個性化課堂
《指南》藝術領域中指出:“不能用自己的審美標準去評判幼兒,更不能為追求結果的‘完美而對幼兒進行千篇一律的訓練,以免扼殺其想象與創(chuàng)造的萌芽”。藝術教育應更多地給幼兒自主表達的機會,鼓勵幼兒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世界的理解和感悟。區(qū)域活動完全符合《指南》的要求,區(qū)域活動是將教育教學進行小組化,幼兒在區(qū)域活動中自主選擇材料和表現方式、在自由創(chuàng)作和探索過程中運用實際生活經驗操作材料進行游戲,是激發(fā)個人的主動和創(chuàng)造性意識的搖籃。如結合主題“可愛的小動物”,我在美工區(qū)投放泥塑刺猬的制作圖,張同學捏好一只刺猬高興的給我看,造型可愛的小刺猬立刻圈粉無數,掀起制作刺猬熱潮。從此刺猬成了他們日常談論和探索的對象,美工區(qū)成了最受歡迎的地方,孩子們在這畫刺猬、捏刺猬。我根據幼兒發(fā)展需求和主題教育目標更換了不同層次的材料,魏同學發(fā)現了這個變化,看到松針說“我要用這做小刺猬的刺”;在她的啟發(fā)下孩子們帶著好奇心尋找材料;通過各種不同的方式進行探索,誕生了松針、斑茅、種子等制作的刺猬粘貼畫、松果紅薯刺猬等,幾個男生用帶刺的板栗殼、黏土制作刺猬,還在下面裝個轱轆拉上繩溜達呢!孩子們用自己的經驗和想象努力表現著刺猬,表達著對它的喜愛。在孩子們探索過程中我始終以尊重、認可和鼓勵的方式支持幼兒按自己的興趣開展活動,在老師的支持下幼兒興趣不斷得以延伸,經歷了發(fā)現刺猬、了解刺猬特征、制作刺猬、尋找材料、多元化表現創(chuàng)造、刺猬展等一系列美術活動過程。幼兒經歷了體驗、感受、想象、表達的過程,由喜歡刺猬可愛的形態(tài)向內在持久深層的興趣發(fā)展,尋找各種材料表現刺猬,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進而喜歡美術活動。
四、以人為本的集中教育課堂
遵循指南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從本班幼兒的生活經驗、近期的興趣點等實際出發(fā),選擇那些貼近幼兒生活,與他們生活經驗密切相關的美術活動內容,通過幼兒的操作獲得愉快的體驗和歡樂。如活動“有趣的臉”為了照顧個別差異且合理運用幼兒的已有經驗,活動前我通過圖畫、談話、表格等多種方式調查收集幼兒對有趣的臉的認識程度,引導幼兒觀看并模仿老師收集的各種表情,啟發(fā)幼兒與同伴玩“做鬼臉”游戲感受體驗表情變化的樂趣,感知體驗夸張的各種造型表情的基礎上,再與幼兒共同商討確定活動表達表現的主題,引導幼兒圍繞主題展開想象進行藝術表現。幼兒在材料超市選擇自己滿意的材料,就開始動手制作“有趣的臉”,把各種材料進行自由組合。經過畫、剪、粘、切、刻、插、擺弄等一番笨拙的動作,在反反復復的過程中,對自己創(chuàng)造的“成果”感到驚奇興奮的聲音此起彼伏,并在分享中受到啟發(fā)進而在不斷調整中獲得快樂獲得發(fā)展。在活動中我被幼兒高超的悟性和表現力所驚呆,材料選擇大膽豐富、他們在了解表情特征基礎上,利用大量的自然物替代他們想要表征的各種事物(紅辣椒是鼻子、花瓣是嘴巴、刻個小點是眼睛等)沒有絲毫違約感,反而覺得清新,童趣有創(chuàng)意。幼兒對這種表現方式樂此不疲,就如福祿貝爾說的游戲是幼兒起于快樂而終于智慧的學習。我們依照這一規(guī)律,寓美育教育于游戲之中,讓幼兒在教師為之創(chuàng)設寬松,愉快自由的環(huán)境中積極主動地進行美術活動。在活動中提高幼兒對美的感受,提高對美的表現力和創(chuàng)造力。
農村幼兒園得天優(yōu)厚,有美麗富饒色彩萬千的大自然為其提供取之不盡、用之不完的各種資源,它賦予孩子們無盡的遐想,帶給孩子無比快樂的創(chuàng)造力。我們要以農村寬闊的天地為課堂,充分利用農村當地自然資源、民俗文化等為教育內容,結合幼兒身心發(fā)展特點及本園教學條件開展美術教育活動,讓幼兒經過感受、想象、體驗后通過欣賞、繪畫、美工的形式表現創(chuàng)造美;努力探索利用自然資源與美術活動進行整合的農村美術活動課堂,構建具有農村特色的美術活動教學模式,提高農村幼兒美術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陳鶴琴.活教育[M].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4.1
[2]福祿貝爾著,孫祖復譯.人的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1
[3]教育部制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4]教育部制定.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