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曉英
摘 要:植物化學保護是長江大學植物保護本科專業(yè)的核心課程,無論是在校生為課程學習做基礎,還是畢業(yè)生為就業(yè)工作做鋪墊,都十分重要。文章從分析植物化學保護這門課的特點出發(fā),對當前植物化學保護教學中的教學方法進行了深入探討,以期提高植物化學保護課程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植物化學保護;課時改革;興趣
中圖分類號:G642;Q5-4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04-0066-01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隨著植物保護學科的發(fā)展,“植物化學保護學”的教學內容等也應隨之更新。教學內容中應及時增加一些植物保護學科的前沿知識。同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結合自身最新研究進展,引出當前該研究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
講解到相應章節(jié)時,可適當結合學校教師的研究講解,讓學生知道,知識不是死的,而是可以應用到生活中的。此外,可組織學生前往相關企業(yè)參觀,切實了解相關生產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課時設置改革
“植物化學保護學”的實驗課時少,難以滿足相對應的理論教學的要求,所以理論課與實驗課安排一定要適當,確保學生能將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也以實驗課來鞏固課堂所學理論知識。
實驗課的開展方式,由傳統(tǒng)的教師擬定實驗方案,學生照做,改為讓學生分組先行擬定實驗方案,再由老師進行完善、更改、校正。這樣既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又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
三、教學方式改革
1.多媒體應用于課堂
上課之前,將課件等內容通過QQ、微信等方式發(fā)給學生以便預習。長江大學的課程時間為45分鐘一小節(jié)課,90分鐘一堂課。對于非重難點知識章節(jié),可預留5~10分鐘時間給學生,讓他們針對自己預習時所遇到的問題或課上沒聽懂的問題進行提問,而對于重難點章節(jié),可預留更多時間。此外,長江大學所有教室均已實現(xiàn)多媒體化,應將其充分利用起來。對于晦澀難懂的知識點,有效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使言語難以清楚表述的知識點通過視頻、動畫等形式展示清楚,使枯燥的教學內容變得生動、靈活、形象、直觀起來。
2.一名教師負責,多名教師共同教學
學生采用一名教師負責,多名教師共同教學的方式。讓主要研究某方向的教師對該方向進行更精準細致的講解。另外,一個知識點課程結束之后,開展相關專題討論。教師結合教學大綱和實際生產給定題目,引導學生用課程所學知識討論解答,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通過討論也可看出學生對課程所授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例如,我們就“農藥使用中的利弊”“農藥毒性和環(huán)境安全”等熱門話題進行討論,通過討論培養(yǎng)學生對課程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學生參與講課
傳統(tǒng)的以“填鴨式”講課為主的學習方式,課堂沉悶,學生打瞌睡、聽不懂、不想聽是常態(tài),更有甚者直接倒頭大睡,學生處于被動聽講、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針對這種現(xiàn)象,我們對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選擇章節(jié)、知識點,課后查資料,做成課件在課堂上輪流講解。同學之間可互相提問,可激勵學生更加認真準備課上講解。學生講完之后,老師另行補充,這樣既可突出重要知識點,又可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
采用這些教學方法,即課前預習、多媒體動畫視頻、專題討論、學生講課多種方式結合的教學方式,一則使課堂氛圍活躍,二則增強學生自信,分組教學也增強了學生之間的團結合作意識。
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筆者結合自身對本校學生的教學經(jīng)驗,淺析了本課程的實驗教學方案,擬定了一些具體措施,以供學校在植物化學保護學科教學時參考。
參考文獻:
[1]馬東方.淺析生物化學教學方法[J].求知導刊,2015(4).
[2]李向陽.植物化學保護課程教學方法探討[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8(19):283-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