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宇
摘要:在核心素養(yǎng)的大背景下,新課改也提出了更高的教學目標,要求加大對初中道德與法制教學中的德育的關注和注意。在初中這個時期,道德與法治中的德育對于青少年的個人道德意識、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都有很大的影響,目前,從事初中教育的工作者應該深入思考如何將德育融入到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中。在現階段,初中教育者應該對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更加要接受新的教學觀念,對學生進行知識理論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德育觀,形成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以及學習習慣,深入貫徹落實新一代青年的道德品質。
關鍵詞:德育教育;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策略
現如今,科技飛速發(fā)展,學生們的心也焦躁難安。初中生正是形成優(yōu)良品質的關鍵時刻,需要靜下心來深深地體會道德與法治中德育的奧妙,為社會增添一些動力和新鮮感,而不是被現實所捆綁,本文主要圍繞如何培養(yǎng)學生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德育的策略而開展。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德育的含義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是初中教育課程體系中的有機組成之一,有助于學生道德品質以及三觀的形成。在學習理論知識的過程中,可以知道學生深刻認識社會的現狀,引導社會的風氣,養(yǎng)成熱愛祖國、積極向上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現如今各個領域的各個階段上,全面培養(yǎng)并提高學生道德與法治中的德育將能夠為其今后全面發(fā)展奠定基礎。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從事初中道德與法治的工作者更加應該深入理解每個句子的含義,多角度出發(fā),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德育教育,通過這些課程,使學生能夠更好地融入社會,傳播正能量,更好地幫助學生培養(yǎng)其他的優(yōu)良品質,養(yǎng)成良好的品德素質。
二、培養(yǎng)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德育的策略
1.樹立良好的道德模范,提升學生對于德育的認知
初中生是一個叛逆的年紀,且大部分時光都在學校里度過,身邊的環(huán)境都對于他們的成長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因此,教師應該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則,全面樹立道德模范的作用。在加上初中階段的學生比較懵懂稚嫩,社會上一些不太好的氛圍影響著他們德育的發(fā)展。初中生是學習道德情感以及價值觀念的非常時期,此外他們非常在乎他們的主體地位,教師一定要與同學建立良好的社交關系,及時與學生溝通,分享自己的事情,提高他們對于道德與法治課堂德育的重視,與此同時,教師應該創(chuàng)新自己的教學方法,不僅要通過親身經歷來說服學生、感染學生,,還要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他們的個人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等促進素質教育的發(fā)展。
2.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促進德育教學的發(fā)展
教師在注重知識理論教學的同時要更加注重實踐教學。實踐教學是當今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知識理論教學有更好地檢驗作用,是全面培養(yǎng)素質教育的基本目標,教師應當明白知識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關系,根據新課改中規(guī)定的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內容以及德語的教學目標進行深入的研究,針對學生們的具體情況,有序地開展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德育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進行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有序地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例如學生分析事物的能力、觀察事物的能力、語言表達的能力等等,例如,課本上的案例以及自身的經歷,教師都可以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現實生活當中,通過讓學生體驗那種真實的感覺,了解社會的各個方面,提升對于自己國家的自豪感和民族榮譽感,促使學生更加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積極參與到教學實踐中,提升社會的形象。
3.多角度觀察生活,注重學生的德育教育
新課改要求,教師要從多方面地考慮學生的德育問題,積極地學習,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轉變自己的教學角色,提升自己的教學素養(yǎng),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在學習初中道德與法治的課程中,通過與學生合作學習,共同研究等等方式,引導學生的學習,加強他們對于德育的認識,提升他們的行動認知,加強教學中德育的重要作用,讓學生自己體會德育,感悟德育,激發(fā)學生學習德育的戰(zhàn)斗力。例如,在《我的成長經歷中的德育實例》的主題班會中,鼓勵學生大膽分享自己的德育經歷,然后詢問其他同學是否有類似的經歷以及是如何處理類似事情。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們更好地了解同學,還可以引發(fā)同學們更多的思考。充分利用現代科技,積極展開德育教學。
4、通過多媒體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展開德育教學
在我國科學技術全面發(fā)展的今天,越來越多的多媒體技術廣泛應用在了初中的教學階段。他能夠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在初中的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通過對多媒體的應用,這對德育教育在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有積極的滲透作用。比如在“文化產業(yè)與文化事業(yè)的構架中”老師們可以對內容進行統(tǒng)一的整理,畫出框架,對涉及到天安門,人民英雄紀念碑,瓷器,等的具有一定的悠久歷史及文化意義的遺產,老師們可以通過多媒體來展示相關的視頻,圖片,讓學生們能更好地進行全景化的了解以加深學生們對歷史遺產有更深的了解,感受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激發(fā)民族自豪感與民族自信心,大大地促進了德育教育質量。
三、總結
總而言之,現如今對初中學生進行道德與法制課程中的德育的培養(yǎng)具有現實的意義。隨著我國綜合國力地提高,人們對于教育中學生們的素質教育更為注重,為了使學生們在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中進行教學活動,教師們一定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結合教學的具體內容,與德育融合在一起,與生活實際聯系到一起,全面促進德育教學活動的開展,提升德育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黎玉財.德育教育在初中政治教學中的滲透[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5(24).16.
[2]林建梅.論德育教育在初中政治教學中的滲透[J].讀書文摘,2016(24).229.
[3]張翠雅.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努力構建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態(tài)課堂[J].考試周刊,2017(7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