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產出導向法”是為中國高校英語教育量身打造的教學理論,目標受眾是中國語境下的高校英語教育。在指導中國大學英語教育方面,它是可行的、有效的。“產出導向法”從教學理念、教學假設和教學流程三方面出發(fā),提出細致周全的理念和安排,為當代中國大學英語教育的改變提供了行之有效的革新力量。因此,“產出導向法”可以辯證地運用于高校英語專業(yè)語法課教學實踐,推進語法課教學向前發(fā)展。
【關鍵詞】“產出導向法”;高校英語專業(yè)語法課;應用
【作者簡介】羅曉佳(1981-),女,四川宜賓人,重慶師范大學涉外商貿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
一、引言
傳統(tǒng)的高校英語專業(yè)的語法課教師通常以“一言堂”的授課方式講解,學生被動,教師費力,學生盡管很努力,但仍難能在實踐中靈活正確運用語法。本文擬從“產出導向法”的角度,去探索思考高校英語專業(yè)語法課的有效改革途徑。
二、“產出導向法”理論體系
“產出導向法”是北外文秋芳教授主導提出的有中國特色的教學理論,全稱為 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簡稱POA。它包括教學理念、教學假設和教學流程?!敖虒W理念是指導思想,教學假設是教學流程的理論支撐,教學流程是教學理念和教學假設的實現方式”。教學理念包括“學習中心說”、“學用一體說”和“全人教育說”。“學習中心說”主張教學要以“有效的學習”為目標; “學用一體說”,主張“學”與“用”要相互融合;“全人教育說”,主張學生不僅要掌握作為工具的英語,還要提高人文素養(yǎng),比如,思辨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綜合文化素養(yǎng)等”。教學假設中的“輸出驅動”主張產出是語言學習的驅動力和目標。在輸出驅動的前提下,“輸入促成”適時提供恰當輸入,促成產出?!斑x擇性學習”指根據產出需要,從輸入材料中選出有用的部分進行深入學習。教學流程包括驅動、促成和評價。這三階段中,教師為中介,起著引領、設計、支架等作用。
三、“產出導向法”在高校英語專業(yè)語法課中的應用
1.教學理念的具體設想。以語法課關于“簡單句的五種基本句型”的課程為例,“學習中心說”要求明確學習內容是簡單句的五個基本句型?!皩W用一體說”要求學生在掌握了簡單句的基本句型以后,能夠在實踐中,用正確的語法使用英文。“全人教育說”要求從工具性質角度掌握英語,并且能夠通過英語運用實踐,提高自己的綜合人文素養(yǎng)等。為此,本課程引進了微信公眾號“友鄰優(yōu)課”的《外刊精讀計劃》里的聽讀專題課程《南京大屠殺,不能遺忘的血色浩劫》。該課程屬于普通難度,適合大二學生聽讀,大概需要15分鐘。它包括:課前中文導讀,帶著思考題聽英文原文,英文原文閱讀(附有語言點講解)。學生在課余完成此任務后,在第二次課上,就該課程內容進行小組討論和PPT英文陳述。這個環(huán)節(jié)看似和本節(jié)語法課學習中心無關,但在實踐中,無不滲透著者簡單句基本句型的運用、深化和拓展。
2.教學假設的具體設想。首先,教師用PPT呈現不同的簡單句,讓學生判斷其基本句型。然后,教師請學生回答問題,給出自己的判斷。這時,可能出現的場景是:有的學生能思路清晰地正確判斷,而有的學生卻一頭霧水。這時,學生頭腦里就會產生很多疑惑,這就有了“輸出驅動”了,學生會帶著問題認真學習新課。教師在簡單講解以后,馬上進入新課講解,即“輸入促成”。通過語法書上的語法點的全面細致的學習,學生有了全面系統(tǒng)的“輸入促成”,就有了“有效的產出”可能。語法書的內容繁多,學生需要對學習材料進行“選擇性學習”。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只重點關注簡單句五個基本句型的主要知識點即可?!斑x擇性學習”,減輕了學習負擔,提高了學習效率。
3.教學流程的具體設置。教學流程包括驅動、促成和評價三個步驟。在此流程中,教師始終起著中介的作用。整個課程需要4個課時,分兩次完成,具體安排如下:
(1)驅動。首先,教師用PPT向學生呈現10多個英文句子,請學生分析判斷它們的基本句型,學生回答完每個問題后,教師及時進行評價。這個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讓學生頭腦中形成“產出驅動”,并帶著問題認真聽課,解除困惑。
(2)促成。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閱讀課本,學習并掌握重點語法點。然后教師設置練習環(huán)節(jié),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點,練習環(huán)節(jié)包括:第一,PPT呈現簡單句的五個基本結構和五個中文句子,讓學生選擇適當的基本句型將這五個中文句子翻譯成英文句子。學生呈現答案以后,教師要及時點評,幫助學生把握正確的思考方式;第二,PPT 呈現十五個英文句子,請學生分析其句型結構并翻譯這些句子,教師及時點評。這個環(huán)節(jié)目的是加深學生對重點知識技能的掌握。第三,布置課后作業(yè)。課后作業(yè)包括兩個部分,第一是語法書上相關課后練習,第二是前文提到的聽讀專題課程《南京大屠殺,不能遺忘的血色浩劫》。在第二次課上,教師評講課后作業(yè),學生分組討論,并請小組代表在PPT的輔助下陳述心得。
3.評價。評價環(huán)節(jié)包括學生互評和教師對學生評價兩種方式,這兩種評價方式從不同的角度幫助學生修正和鞏固已經掌握的知識技能。各種評價可以形成平時成績的分數,以調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從而有利于學生在老師的引領、設計和支架作用下,順利實現教學目標。
四、小結
“產出導向法”作為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教學理論,對中國高校的英語專業(yè)語法課教學具有啟發(fā)意義。實踐證明,“產出導向法”理論體系激發(fā)了學生對語法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和綜合人文素養(yǎng)。因此“產出導向法”理論體系是可以應用于英語專業(yè)語法課的教學的。
參考文獻:
[1]文秋芳.構建“產出導向法”理論體系[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5 (4):547-558.
[2]趙秀芳.基于“產出導向法”的大學英語教學中中國文化的滲透及翻譯研究[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17(1):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