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曉艷
摘 要:團體心理輔導是針對有共同心理需要的群體,通過團體成員間相互分享、支持、互動,認識并解決問題的一種輔導形式。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不僅要關心學生文化素養(yǎng)的提升,還要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質。結合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進行團體心理輔導,激發(fā)學生自身的自在動力,為學生創(chuàng)建良好的培養(yǎng)環(huán)境。
關鍵詞:團體心理輔導;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團體心理輔導是當前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重要途徑。小學階段的團體心理輔導分為三個階段:集體初創(chuàng)階段、集體成長階段和集體結束階段。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團體輔導時,要基于社會以及團體動力的原理,運用恰當?shù)妮o助手段,幫助學生自我了解、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實現(xiàn)。
一、團體心理輔導
團體心理輔導是以團體情景為平臺為學生提供心理幫助和指導的咨詢形式,是以團體為對象,采用適當?shù)妮o導策略與辦法,通過成員之間的互動,幫助學生在團體交往中通過觀察、學習和體驗,更清晰地認識自我、發(fā)展自我和完善自我,將人際關系進行改善,激發(fā)學生的潛在能力,提升學生的適應能力,最終達成將自我進行完善的目標。
二、在小學開展團體心理輔導的必要性
(一)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發(fā)展的需要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養(yǎng)小學生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和良好的心理品質?,F(xiàn)今大部分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將工作的重心放在了對個別學生的心理咨詢與治療上,沒有向激發(fā)學生的潛在能力方面進行轉變。但是團體心理輔導由于自身的發(fā)展性特點,學生會在團體中相互感染,從而促進自我成長。這已經(jīng)成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種需求[1]。
(二)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的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師只有掌握了學生的心理特點,才能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達成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對于小學生來說,淺層次的講道理很難達成教育目的,無法有效地完成教育目標。但是將團體心理輔導應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會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
(三)學校全面育人的需要
近年來,小學都在探索全面發(fā)展學生的方法,對小學生的政治、思想和心靈進行全面的培養(yǎng)。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幫助小學生塑造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tài),將小學生的心理素質全面提高。團體心理輔導是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團體心理輔導可以對多人進行輔導,將心理輔導的效率有效提高。而且團體心理輔導是發(fā)展性心理輔導,可滿足學校全面育人的需要[2]。
三、團體心理輔導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
(一)主題班會
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師可以班級為單位對學生進行團體輔導?,F(xiàn)在的小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這樣的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是不懂得關心別人,以自我為中心。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以“感恩”為主題的團體心理活動。教師要提前通知家長參加,準備好音樂《燭光里的媽媽》和閻維文的《母親》視頻片段。首先教師主持本次的“走向父母,學會感恩”主題活動,讓學生在開始時就大聲地向參與的家長說一句感謝的話。接著讓全體家長與學生進行交流與溝通,將自己的感受進行分享。然后教師組織學生與家長進行心有靈犀游戲,讓學生蒙上眼睛,通過觸摸父母的雙手來辨認哪位是自己的父母,尋找與自己最親的人。教師此時播放《燭光里的媽媽》,開始音樂后,就讓學生依次摸家長的雙手,感受是否是自己父母的手,若是的話,學生就要緊緊地握住,若不是,就繼續(xù)尋找。當音樂停止時,游戲結束,學生就可以摘下眼罩了。最后在游戲結束時,教師為學生播放閻維文的《母親》視頻片段,為學生帶來強烈的情感共鳴。通過這次團體心理輔導,學生會了解生活中的父母,學會理解父母、體諒父母和關心父母。
(二)校園心理劇
校園心理劇是讓學生將生活、學習和與人交往過程中產(chǎn)生的心理沖突與煩惱改編成劇本,采用角色扮演、情景對話、小品等形式進行表演。學生在自己演繹或是他人表演的過程中,將心理沖突進行陳述、辨別,體驗內(nèi)心世界的感受,將成長過程中的經(jīng)歷與經(jīng)驗與人分享。通過宣泄、體驗和感悟,調(diào)整心態(tài),增進友誼,認識自我和發(fā)展自我[3]。
(三)專題心理訓練
專題訓練是指對相同問題或是類似問題的學生進行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促進學生更好地發(fā)展。例如學習壓力小組、貧困生小組這樣的心理訓練團隊。這樣的訓練針對的是特殊成員,像性格孤僻、敏感多疑這樣不參與學校團體活動的學生。
小學生正處于個體社會化的關鍵期,也是自我探索和自我成長的重要階段。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進行團隊心理輔導,教師要將理論與實際進行聯(lián)系,讓學生在團體成員的幫助中,在實際的團體活動中親身體驗、進行分享與感悟,樹立自信,減緩學習的壓力,調(diào)整自身緊張的情緒,更好地發(fā)展自己,健康地成長。
參考文獻:
[1]劉瑞霞.小學團體心理游戲拓展課程探究[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8(16):30-32.
[2]丁宏霈,張榮華,陳薇,等.團體心理輔導對小學五年級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干預研究[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8(10):11-15.
[3]許新超.小學團體心理輔導活動設計原則初探[J].江蘇教育,2017(72):46-47.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