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術萍
摘 要:以數學教學為重點,通過介紹數學教學情況、“互聯網+”模式的優(yōu)勢,來討論“互聯網+”對高效課堂的促進措施,從而為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提供借鑒。
關鍵詞:互聯網+;數學教學;高效課堂
一、數學教學目標及存在問題
數學是使學生形成初步的定量思維、抽象思維、邏輯思維而開展的基礎性課程,采取由淺入深的方式根據學生學習心理與特點進行統一覆蓋性教學,數學課程目標中提到數學能力的培養(yǎng),包括數學思考能力、抽象能力、運算能力、推理能力、數據分析能力。[1]
數學教學正在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而進行相應改革,將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為根本目標,但是在實際的數學教學活動中,仍然存在著種種問題,集中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數學思想教學欠缺
數學學科是一門十分抽象的學科。對于學生來說,對于高度抽象的數學知識理解起來較為吃力,導致教師在數學教學中的教學目標完成得較為困難,并且在教學中較少以數學思想為主線對教學內容進行串聯,使得學生在學習時出現知識體系分裂,知識模塊化的狀況,不利于數學學科的深入學習。
2.學生興趣不足
學生處于少年向青年的過渡時期,在情感上表現為情緒敏感且波動較大的特點,由于數學知識的抽象性,使得學生對于所學的數學知識難于理解,很容易因此挫傷學生的積極性,使得學生對數學學習失去興趣,自主學習動力不足,逐漸放棄對數學學科的學習。
3.與中國傳統文化不接軌
中國是一個擁有悠久文化底蘊的國家,這種文化底蘊不僅體現在古書、古文等外顯的事物,更多的是體現在中華民族的思維方式與知識使用習慣上,這也是學生對現代數學學科學習吃力的原因之一,現代數學學科主要來源于西方對數學研究的成果,具有很強的外民族文化特色與習慣,而顯然與中國傳統文化不接軌,不能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數學教學。
二、“互聯網+”模式的優(yōu)勢
通過對數學教材特點的分析,可以看到人教版教材與傳統教材最大的區(qū)別在于信息化教學概念的引入,與新課標中“將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與解決數學問題的有力工具”的要求具有一致性。由此可見“互聯網+”模式對數學教學開始形成影響,并因當被以信息化教學的方式來參與到教學質量提高之中。[2]
“互聯網+”被稱為21世紀最偉大的發(fā)明,這是因為“互聯網+”以及基于“互聯網+”的技術模式使世界的距離變得“近在咫尺”,大大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它不僅是一種技術,更是一種思維方式、一個時代。與其他時代相比,“互聯網+”模式具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
1.能夠實現互聯互通
由于“互聯網+”與網絡通信技術的開發(fā)與應用,使得無論何人通過移動終端設備都可以通過搜索功能獲得世界各地的各種信息,并且以“互聯網+”為基礎的網絡技術突破了傳統信息的單向傳遞模式,通過移動終端設備和網絡實現了線上的交流與互動,是一種雙向的信息傳遞模式,能夠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便捷及時的實現交流,將集體與個人、個人與個人之間的距離零成本不斷拉近。
2.提高信息傳遞速度
傳統的信息傳播方式由于受到載體的限制,即報紙雜志的出版需要一定的時間來完成制作過程,載體上所承載的信息往往是后置的,缺乏有效性,而“互聯網+”信息通過光纜或導線進行傳播,每秒鐘攜帶的信息量是過去的幾萬倍,加快了信息的傳遞,保持了信息的時效性。
3.網絡大數據創(chuàng)造新價值
大數據是一種數據分析的高端技術,“互聯網+”的出現使得信息載體不再受到信息量的限制,數據量呈現出爆炸式的增長,“互聯網+”上的信息可以在被使用者搜索,通過對“互聯網+”上對感興趣信息進行點擊,這一數據可以被機構監(jiān)測與收集,數據采集機構通過對各種類型數據的分類與統計,從中獲得有價值的信息。
三、“互聯網+”打造高效課堂
“互聯網+”模式的出現使得人們的工作與生活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而在教育領域之中,“互聯網+教學”成為提高教育效率、實現教學目標的一項新技術,通過“互聯網+”模式打造高效課堂成為教育改革新的突破點。
1.使用“互聯網+”挖掘教材價值
教材是教學活動的重要部分,教師對教材的解讀與研究程度對教學質量具有關鍵影響,從數學教材的編寫來說,其教材十分注重教學內容的可讀性、實踐性、綜合性、創(chuàng)造性,教學題材來源于生活,需要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來將學生代入教學環(huán)境之中,讓學生在對情景的探索中激發(fā)自身的創(chuàng)造性,提高自身使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這種情景創(chuàng)設就需要“互聯網+”模式及相關教學技術的應用才能實現。
2.使用“互聯網+”提高教學效率
以“互聯網+教育”技術為基礎,在教學領域發(fā)展了多種教學方式,例如:微課、網絡教學平臺、慕課、多媒體、翻轉課堂等等,這些模式順應教學中“學生主導”的規(guī)律,對于學生的自主能力發(fā)展十分有益,但其實施需要“互聯網+教育”技術的應用,因此可以稱“互聯網+”在教學的應用提高了教學效率。
3.使用“互聯網+”激發(fā)學生潛能
盧梭的自然人教育中將人的教育看做環(huán)境對人自身自然潛能的激發(fā),而“互聯網+”就是一種隨著科學技術進步而出現的一種新興的社會環(huán)境,并且“互聯網+”實現了信息的互聯互通與數據的收集分析,為學生的自然教育提供了一個積極主動的環(huán)境。
四、總結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時代中,高效課堂的構建與“互聯網+”模式、“互聯網+教育”技術之間具有密切聯系,因此學校與教師應當充分利用“互聯網+”來實現課堂高效,使得學生能夠在互聯網時代借助其技術暢游在知識的海洋之中。
參考文獻:
[1]周文斌.提高五年制高職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中國市場,2014.
[2]劉振興.基于“互聯網+教育”技術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J].農家參謀,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