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月明
【摘 要】 概念,一直以來都是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學習內容。學生是否能夠把握數學概念,直接關系著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否深入開展。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發(fā)展的進程中,小學數學教師一定不能忽視對學生進行科學有效的概念教學,以此來幫助學生打好數學基礎,拓展數學思維,潛移默化地鍛煉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能夠在解題過程中利用概念建立起知識框架,從而得到正確的答案。
【關鍵詞】 小學數學? 概念教學? 教學策略
概念教學并不是一個簡單的教學問題,是需要小學數學教師有意識地增強自身的教育能力,針對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和真實學習情況來制定出科學具體的教學策略。因此,教師應當加強課堂觀察,對學生的總體水平進行分析思考,巧用多樣化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來從最大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概念學習興趣。
一、結合問題導入,助力學生理清概念
在開展概念教學的過程中,多數小學數學教師會忽視對概念導入環(huán)節(jié)形式的設計,而是直接跳過導入環(huán)節(jié),直接切入概念教學的主體。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不能吸引學生的眼球,也不利于學生在概念學習中良好狀態(tài)的保持。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需要教師花一定心思的,由于數學概念教學內容較為死板枯燥,學生往往在概念學習中提不起精神,這樣大大降低了概念教學的質量。由此,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就顯得尤為重要,它往往承載著教師的教學智慧。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充分結合數學概念,巧妙設置出一些問題來喚醒學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避免學生在課堂昏昏欲睡的問題。同時,教師也應當在導入環(huán)節(jié)中充分體現出數學概念相互聯系的道理,巧用舊知識導入新知識的教學,幫助學生在鞏固和復習的基礎上更好地開展新概念的學習。
就如,教師在教學《分數的意義和性質》時,需要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分數基本性質的有關概念,了解分數的產生,理解分數的意義。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問題來幫助學生復習舊知:小朋友們在做游戲,贏的人可以獲得兩個貼紙。那么要把8個貼紙分給兩個小朋友,每個人可以分得多少個貼紙呢?學生回答:4個,教師追問:那如果只有一個貼紙,要分給兩個小朋友,我們應該要怎么分呢?你能用數字表示出來嗎?這時候,學生就會產生思考,而教師就可以把握時機,揭示課題,對學生開展“分數的產生及意義”的概念教學。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主動探究分數的構成,并且鼓勵他們對分數意義的概念進行總結。在學生回答之后,教師就可以進行歸納總結分數的概念。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在問題的導入中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可見,將問題引入到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中,對于概念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升都有著一定的推進作用。
二、結合生活實際,助力學生理清概念
要想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概念,小學數學教師就必須引導學生不斷挖掘概念的內涵,在探索學習中把握概念的本質。只有學生真正走入了概念的“內心”,才能對它進行更加科學有效的記憶。那么,如何做到這一點呢?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的認知水平較其他學生而言都弱,主要原因是因為他們的學習經驗不夠豐富,數學基礎較為薄弱,這些都導致了他們在概念學習中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為此,教師應當立足于學生的視角,考慮他們的實際認知水平,把握“數學來源于生活”的特點,注重在概念教學中結合生活實際,促使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記憶不再浮于表面。這對于概念教學的發(fā)展是一次質的飛躍。
打比方來說,教師在開展《平行四邊形和梯形》一課的教學時,首先需要引導學生通過主動觀察和思考,來建構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概念,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各種四邊形之間的關系。平行四邊形和梯形作為生活中常見的圖形,教師若是將生活實際引入概念教學,容易喚醒學生內心中的情感,增強他們的學習體驗。首先,教師可以在多媒體教學設備上出示課件,向學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物品,如:樓梯扶手、梯子等,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隨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主動發(fā)現生活中的有關物品,積極與學生分享,促使學生積極性的提升。然后,教師可以引導他們對這些物體進行觀察思考。發(fā)現它們共同的特點,理解它們都是四邊形并且對邊平行,加深對它們概念本質的把握和理解。由此看來,將數學概念和生活實際相結合,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思考能力和想象能力,促使他們深入把握概念的本質。
三、引入實踐探究,助力學生理清概念
在素質教育的發(fā)展要求下,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把握著課堂的真正實權。在以往的傳統(tǒng)概念教學中,教師多是對學生進行灌輸式教學,這樣往往會扼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僅沒有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也降低了概念教學的質量。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強化自身意識,正確認識到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應當把課堂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這需要教師在概念教學中組織開展實踐探究活動。推動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參與度,促使學生不斷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例如,教師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把握角的各部分名稱,并且理解角的概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觀察、操作、分析和比較中體會角的有關概念。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材料做出一個角,感受形狀大小不同的角,理解角的大小就是兩邊張開的大小。隨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觀察和操作中嘗試去改變角的大小,從中體會角的大小和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但是與邊長無關。這樣,學生就能在實踐探究中發(fā)掘、理解和把握與角有關的概念。由此,教師必須確立學生主體地位,給學生更多對概念實踐探究的機會,促進他們能力的提升。
總之,開展有效概念教學不僅能夠讓教師更好地把控概念教學課堂的走向,也有助于小學生在有效概念教學中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進而培養(yǎng)數學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曹亞飛.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策略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
[2] 徐燕.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策略淺談[J].散文百家·下旬刊,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