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盯暉
【摘 要】數學教學工作如何更好的融入德育教育,在小學數學學習的過程中,特別是針對高年級(5,6年級)的學生,讓數學教學從枯燥的學科中獲得解放,讓數學教學和德育觀念的教育更好的進行融合成為了一大問題。本文從小學數學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出發(fā),對如何更好的將德育工作融入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做了一定的論述。
【關鍵詞】小學數學;德育工作;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8-0072-01
新課標要求,在義務教育階段要嚴格的立足于“育人為本”的教育觀念,不斷的突出對單純的傳統的義務教育手段向著更加現代化的教育方式邁進,逐步引導學生能夠自主的學習,自主的去解決在學習中所遇到的問題,讓學生能夠獨立的去掌握所學知識,并能夠養(yǎng)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積極的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因此,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特別要注意對教育方式的轉變,讓新的教育方式深層次的融入到整個教學過程之中,讓學生能夠實現更加全面的發(fā)展,因此,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如何更好的建立、滲透德育為主的教學觀念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教師做好示范工作,引導學生
教師的言行舉止直接影響著每一個學生,教師正面的個人形象和教師的積極行為,能夠給學生帶來積極的影響,這種影響是長久的,對學生的重要習慣的養(yǎng)成是意味深長的。因此,在教師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自身的各種行為規(guī)范,讓學生切實的感受到教師帶給他的正面因素,從而更好的實現小學數學的德育教學[1]。
比如,教師在上每一節(jié)課的過程中,通過對每一節(jié)課程的認真講解,運用較為風趣幽默的語言讓整個課堂變得更加的富有靈魂。正所謂“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教師積極的表現,更能夠引導學生養(yǎng)成積極向上的性格。
二、教師充分的發(fā)掘教材內容,選擇更加適合課堂的教學材料
在小學數學的教材安排中,德育的內容還是極其豐富的,教師只要認真的研讀教材內容,充分的發(fā)掘教材的每一個角落,定能夠發(fā)現很多的德育知識點,教師在進行精心的整合,從而使得整個教材的內容在充分的講解之后,也能夠將德育的教學內容深深的貫徹到整個教學過程之中。在新版的小學數學教材之中,我們經常會發(fā)現在每一節(jié)課的前面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導學內容,這些內容都是和生活極其貼近的,教師要充分的利用好這一點,這既是對整個小學數學知識的高度概括,也是為教師更好的進行教學提供一定的參照。北師大版本的小學數學教材之中,都在教材之后,詳細的安排了各種富有哲理和生活化思想品德的內容,教師讓學生去閱讀這些內容,不僅僅能夠讓學生獲得更加寬闊的知識,更能夠讓學生通過對這些數學小知識的理解,樹立正確的思想品德觀念,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又為教師更好的進行德育教育提供條件,可謂是“一箭三雕”。
三、教師充分運用教學實踐,融入德育
數學課程上的德育教育,不同于高年級,主要是指五、六年級所學的思想政治課程。因此,在高年級段的課堂教學之中,教師要緊緊的抓住教材內容中的每一個關于德育的知識點,通過結合數學的思維建模和數學知識的邏輯化思維,以此傳送到每一個學生的腦中。比如,有這樣的一個教學案例,在六年級的數學教學中,對混合運算的公式進行分析的過程中,教師提出了很多的問題供給學生們回答,突然出現了一個錯誤,于是臺下的學生大多數就立馬進行了批評指正,這時候教師就立馬回答到,為什么沒有發(fā)現前面的混合運算的答案都是正確的呢。我們提倡發(fā)現各種問題之中出現的錯誤,但是我們也要積極的發(fā)現他人的正確。不能夠一發(fā)現錯誤就對其予以否認,我們要有發(fā)現問題的眼睛,也要有積極承認他人的眼睛,這兩者都是必須要具備的,我們要以好的態(tài)度去對待每一個人。教師用更加寬容的心去對待整個教學過程,對待每一個學生,那么學生必然會因此受到鼓舞,感受到教師對自己行為的認可,從而更好的改正自己,讓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深刻的記住每一次的學習過程,避免此類錯誤的再次發(fā)生[2]。
四、教師充分的結合數學知識和數學教學思維,融入德育
小學數學教師不能夠為了德育而進行德育,小學數學德育工作的展開,要立足于教學實踐之中。教師通過數學課堂教學實踐,不斷的對小學生融入德育的教育觀念。教師可以通過設定問題,讓學生通過建立學習小組的辦法或者通過自己的實踐動手去解決問題。讓學生能夠從靜態(tài)的學習中逐漸的走出來,不斷的與同學進行緊密的溝通,引導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學習數學技能。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在不斷的解決問題、練習問題中,從教師的教學實踐過程中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教師充分的進行數學知識的講解,不斷的讓學生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受到德育教學觀念的影響,從而引導學生參與學習和生活。
五、發(fā)掘利用數學的美,融入德育
數學也是一門藝術,數學并非是枯燥乏味的學科,學生通過數學的學習會逐步的發(fā)現數學的固有美感,數學的藝術性。小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由于思維上的束縛,不能夠用較為寬廣的視野去發(fā)現數學之美,進而去掌握數學之美,因此需要教師充分的發(fā)掘教材中的數學之美,充分的發(fā)掘生活中的數學之美,讓學生無論在數學課堂學習的過程中,還是在生活中對數學的應用過程中,都能夠親身的感受到數學所獨有的魅力,讓學生在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的過程中,逐步的融入到數學的德育過程之中,讓學生充分的了解到數學的世界也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數學的內容也是極具趣味的,數學帶來的思想品德也是極其有鼓舞性的思想品德。從而逐步的提高學生的思想情操[3]。
結束語
在小學數學學習的過程之中,德育的滲透工作是一個重要的課題,這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的努力,教師不斷的發(fā)掘數學教材,讓數學教材不再是枯燥簡單的知識載體,反之要變成一個具有豐富內容,能夠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的課本,讓學生從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潛移默化、漸行漸微的滲透到德育教學之中,把傳授數學知識和德育教育做到有機的結合,全面的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響應國家提出的新時代新人的要求。
參考文獻
[1]王梅琴.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策略的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6.
[2]李冬洪.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實踐探討[J].情感讀本,2018.
[3]胡智華.搭建數學與德育的橋梁——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的藝術[J].新課程·中旬,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