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凡君
摘要: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喚起學生求知欲和調動學生積極性的重要方法。課堂導入的方法多種多樣,文章就課堂導入藝術進行探討。
關鍵詞:課堂導入;設疑激趣;釋題引申;創(chuàng)設情境;抒情描摹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一門藝術,而這部分必須成為其他部分最自然、最恰當和最精彩的開端,所以教師一定要對如何導入多下工夫,認真琢磨,仔細推敲每一句話,把學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喚起學生的求知欲。而課堂導入的方法多種多樣,我們應根據(jù)學科特點,本課特點,學生特點及自己的特點,反復斟酌,靈活運用?,F(xiàn)舉幾例說明:
一、設疑激趣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語文教學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币箤W生覺得語文課有趣,關鍵在于教師能設疑激趣,扣人心弦。
小學生特別具有好奇心,他們閱讀課文,往往會對故事發(fā)展或人物命運十分關注,根據(jù)學生這種心理去設置一些懸念性的問題,往往能引起學生學習新課的濃厚興趣。如執(zhí)教《狐假虎威》一課時,我這樣導入:“假如一只狐貍和一只老虎在一起,誰怕誰?誰吃掉誰?”學生答:“這還用問,當然狐貍怕老虎,老虎吃掉狐貍?!蔽艺f:“但是今天要講的故事,卻是老虎聽從狐貍的話,狐貍輕而易舉地指揮著老虎。老虎非但不敢吃掉狐貍,反而覺得狐貍威風凜凜,你們說奇怪不奇怪?想知道這是為什么嗎?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由于懸念的誘惑,學生立即對課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種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他們主動認真地讀書思考。值得注意的是制造懸念,要從教材和學生實際出發(fā)。如果故弄玄虛,那就失去了懸念的意義,有時甚至會把學生弄糊涂。
二、釋題引申法
就是解釋題目中關鍵性的字詞,并由此而推演、生發(fā),引導學生學習課文。一位老師再執(zhí)教《黃山奇石》一課時,提問:“讀了課題,可以看出課文將向我們介紹黃山的什么呢?”學生回答黃山的石頭。老師問:“是一般的石頭嗎?”學生說是奇怪的石頭,和一般石頭不一樣。老師說:“說得好,通過讀課題,我們知道了,這篇看圖學文就是專門向我們介紹黃山各種奇妙有趣的巖石的。那么黃山到底有哪些奇石,奇在哪里呢?”老師緊扣課題,通過引導學生明確了學習重點,從而自然地引導學生走進文本。
三、背景介紹法
有些課文,由于寫作年代較早,內容與學生生活相去甚遠,學生感到生疏,難于理解。對這些課文就可以通過介紹背景來導入新課。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在執(zhí)教《月光曲》一課時,是這樣導入的:“同學們,一百多年前,德國有個偉大的音樂家叫貝多芬。他說過,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么幸福。他一生譜寫了許多著名的曲子,我們現(xiàn)在聽到的優(yōu)美動聽的曲子便是其中的一首,叫《月光曲》(板書:月光曲)。”這樣介紹背景式的導入,不僅可以使學生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而且對理解課文的內容都有很大的幫助。
四、創(chuàng)設情境法
那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課文,可運用語言、電化教具等手段,創(chuàng)設一種生動感人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為之所動,所感,產生共鳴。如我再執(zhí)教十里長街送總理時先布置了一下教室的環(huán)境。然后用悲痛低沉的語調導入。很快就把學生帶人那催人淚下的情境中去。使學生身臨其境。在凝重的聲音中感受人民愛總理人民想總理人民。到總理的深切感情起到了不需要言傳也能意會。再如我在教學小蝌蚪找媽媽時設計了這樣一段島嶼。輕快的音樂先響起。暖和的春天來了,池塘里的冰融化了青蛙媽媽睡了一個冬天也醒來了。他從泥洞里爬起來,撲通一聲跳進池塘里生下了很多,黑黑的圓圓的卵。春風輕輕地吹過,暖暖的陽光照著。池塘里的水越來越暖和了。青蛙媽媽下的卵慢慢地都活動起來變成一群大腦袋長尾巴的。蝌料。他們在水里游來游去,非常快樂。我生動形象的描述,J巴學生的思緒引進大自然中引進生機盡然的池塘里。學生不知不覺的隨著小蝌料去找她的媽媽。也在不知不覺中隨著老師的引導輕松愉快的進入學習情境。
五、抒情描摹法
即把自然景抒情和描摹景物結合在一起。用所描繪的景物喚起學生的聯(lián)想,以教者的情引起學生的共鳴。
記得一位老師執(zhí)教《草原》這篇課文時,先視頻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跑,揮動鞭兒響四方,百鳥齊飛翔……”接著用飽含深情的語調,描繪了內蒙古遼闊的大草原,美麗的景象:“那兒的草原一碧千里,空氣清新,天空明朗,牧草茂盛,牛肥馬壯。繁花似錦。百鳥歌唱?,F(xiàn)在就讓我們跟著老舍爺爺,一起去風景如畫的內蒙古大草原游覽一番?!边@樣的導入。使學生神往與內蒙古大草原的景物,喚起他們豐富的想象,從而對學習課文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課堂導入的方法還有很多,如故事導入法、謎語導入、朗誦導入法、實驗導入法、比較導入法等。巧妙地課堂導入藝術,要像說書人那樣,“起講抓得住人”,只有這樣,我們的課堂教學才會煥發(fā)光彩,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徐長勤.中小學——管理,教育,教學論談[M].南方出版社,2002.
[2]烏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對象[M].科學出版社,1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