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啟杰
摘要:小學數學教材中的知識均是從實際生活中提煉出來的,引導學生學習數學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在數學考試中取得高分,更是希望學生能夠在實際生活中運用自己學的知識解決問題、分析問題[1]。因此,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數學教師要樹立生活教育理念,將數學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有效結合起來,實現(xiàn)課堂教學效益和學生數學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本文對此展開探究。
關鍵詞:生活教育理念;小學;數學教學
前言:
小學生年齡小,具備形象思維,而數學是一門綜合性比較強的學科。正是因為如此,很多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吃力,學習信心和學習興趣也逐漸下降。為了改善這一局面,數學教師可以采取生活化教學方式,立足熟悉的生活場景,引導學生由具象到抽象的成功過渡,讓學生能夠結合生活情境學習數學知識,也能夠將自己學到的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之中。這對優(yōu)化數學課堂教學效益、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化教育的應用優(yōu)勢
(一)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對于小學生而言,抽象的數學知識比較枯燥。所以很多小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學習積極性普遍較低。如果數學教師能夠在課堂教學中引入實際生活素材,可以給小學生一種親切感、熟悉感[2]。這樣不僅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還能調動學生主體能動性,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教學活動之中。
(二)有利于降低學生學習難度
數學知識點具有較強的抽象性,而小學生在思考問題的時候更多的使用形象思維,所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感到困難和吃力[3]。假如數學教師能夠運用生活化教育理念,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就可以讓學生很容易理解。例如,很多小學生對于“面積”這一概念不了解,教師可以這樣去描述:“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人們買房的時候都會問這個房子多少平方米,這里的多少平方米就是‘面積”。這種通俗易懂的解釋很容易讓學生理解,從而降低學生學習難度。
(三)有利于提升學生知識運用能力
掌握數學理論知識卻不懂得如何在實際生活中去運用的現(xiàn)象在小學生群體中普遍存在,這就是所謂的“高分低能”。而生活化教學方式的應用可以改善這一現(xiàn)象。數學教師可以結合實際生活情境進行數學理論知識教學,這樣就可以引導學生將數學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這樣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數學學習興趣,還能使得小學生能夠將自己所習得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實現(xiàn)學生數學知識綜合應用能力的大幅度提升。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教育理念的滲透策略
(一)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情境
情境教學法是一種能夠變抽象為形象、變復雜為簡單的教學方式,在生活教育理念下,數學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情境,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深化學生對抽象知識點的理解。例如,在教學“加與減”“購物”這兩節(jié)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將這兩節(jié)內容結合起來,通過生活化教學情境的方式進行教學。首先,教師讓學生在課前準備好若干張人民幣,盡可能囊括所有面值的人民幣。接著,在課堂上,教師先指導學生清點自己的“財產”,做好記錄工作,然后組織學生開辦“超市”,超市內的物品主要包括書包、書本、學習用具等,一部分學生扮演“收銀員”,一部分學生扮演“購物者”。最后再物歸原位,將每個學生的人民幣如數歸還。在這個近似真實生活的教學情景中,學生不僅認識了人民幣,在“找零”“計算總價”的過程中,每個學生都發(fā)揮了自身的計算能力。
(二)設置生活化課堂提問
課堂提問是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主要目的是加強師生互動,開動學生思維。在課堂提問中,教師可以聯(lián)系實際生活設置問題,以此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例如,在教學“軸對稱”相關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鼠標”“襯衫”“窗花”“花瓶”等一些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物體,然后讓學生探討一下這些物體具有哪些共同的特征。通過探討之后學生可以有效掌握軸對稱圖形的特點。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再進行新課教學,這樣不僅教的輕松,而且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對“軸對稱”圖形相關知識點的理解和吸收。又如,在學習完“長方形周長”這一知識點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動手測量一下自己課桌面四周的周長,通過這種趣味性的課堂提問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數學知識。
(三)布置生活化課后作業(yè)
在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中,數學教師往往忽視課后作業(yè)這一環(huán)節(jié)。很多數學教師通常采取題海戰(zhàn)術,或者直接讓學生練習教材后面的幾個練習。這種求量不求質的作業(yè)設計方式不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新課改背景下,數學教師應當不斷提升作業(yè)質量,將數學作業(yè)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數學知識綜合應用能力。例如,在學習完“認識鐘表”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記錄接下來自己一天的生活,比如幾點起床,幾點吃早飯,幾點從家里出發(fā),幾點到校,幾點吃午飯等。通過這樣的一天生活記錄,學生對時間也就有了更加深入的、全面的認識。
結論:
綜上所述,生活化教育理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學生學習難度、提升學生數學知識運用能力。數學教師要清楚認識到這一教育理念的優(yōu)勢并對其價值進行深入挖掘,通過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情境、設置生活化課堂提問、布置生活化課后作業(yè)等方式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有效結合起來,實現(xiàn)課堂教學效益和學生數學素養(yǎng)的大幅度提升。
參考文獻:
[1]鄭麗娟.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5,31 (12):169-170.
[2]史銀娟.生活中的數學更能扣人心弦——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2 (12):223+270.
[3]陳堅.淺論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如何生活化[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3 (05):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