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愛清
【摘要】本文針對小學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觀察能力,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作文教學過程應循序漸進等主張,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
【關鍵詞】小學中段 作文教學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1A-0057-02
作文教學一直都是小學語文中段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因而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對學生今后的寫作將產生重要的積極影響。在中段作文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jù)小學生形象思維較強的特點,引導小學生多觀察事物、多親身體驗,使小學生能夠循序漸進地學習和積累寫作基礎知識,為高年級的作文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下面,本文著重分析小學中段作文教學面臨的問題,并提出相關的解決策略,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熱情。
一、中段作文教學面臨的問題
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其是通過語言文字進行交流與表達的重要形式,是小學生認識自我、認識世界,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小學生年齡小,對事物學習能力強,具有強烈的語言文字表達欲望,然而,由于各方面條件的限制,決定了其在寫作中會遇到各種困境,主要體現(xiàn)在:其一,小學生寫作內容和模式都較為單一,特別是作文開頭部分,容易千篇一律,分不清作文的主次。學生在寫作中沒有成就感體驗,對寫作缺乏自信心,不積極,也不感興趣。其二,學生缺乏寫作素材,寫作時感覺“無話可說”,寫出來的作文內容枯燥乏味。形成這樣的原因是小學生平時閱讀時間較少,課余時間乏味枯燥,且不擅于觀察日常生活中的細節(jié),導致素材積累匱乏。其三,由于小學生缺乏組材、選材、觀察、描述等寫作技巧,寫作時根本不會結合素材組織成文。這與教師的作文教學方式不當有關。
二、對策
(一)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寫作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一旦對寫作產生興趣,就會投入十二分的熱情。因此,在小學中段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著手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結合中段學生的特點,作文教學時教師應該時常鼓勵學生勇于發(fā)言,敢于質疑,并及時表揚和放大學生的作文優(yōu)點,使其樹立自信心,以此激發(fā)寫作興趣。針對中段學生寫作能力尚待提高的現(xiàn)實,教師還應該從孩子的角度審視,用耐心和鼓勵性語言期待學生逐漸提高。
例如,如果發(fā)現(xiàn)學生的寫作手法還比較稚嫩,教師的第一念頭應想到學生才剛剛接觸寫作,作文寫得不好是正常的,并善于從學生的寫作態(tài)度、作文的閃光點等挖掘學生的寫作優(yōu)點,以及用暗示性語言提示學生改進的方向,如從“你的寫作思路與想法很好,希望你能夠繼續(xù)努力,爭取將故事描繪得更詳細一些,讓細節(jié)成為你作文的閃光點”“你的作文中雖然沒有運用一個成語,但是能讓人很清楚地明白其中所表達的意思,這點很不錯,希望你在用詞造句方面繼續(xù)努力”……這樣的評價語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使其體會到寫作的快樂和成就感,還能夠進一步完善自身的寫作水平,從而提高寫作能力。
(二)培養(yǎng)小學生的觀察能力
學生缺乏寫作素材是因為其沒有養(yǎng)成善于觀察的好習慣。所謂視而不見,就是說許多事物在自己的身邊都看不見。學生身邊的所有生活都應該成為觀察的對象,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善于觀察身邊的環(huán)境,使學生能夠通過觀察有感而發(fā),有題材可寫,進而提高寫作水平。引導學生觀察周圍事物,需要教師正確引導,傳授觀察方法。然而,一部分教師認為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就一定要將學生帶領到社會中,其實這是一個誤區(qū),筆者以為,教師只需要重點引導學生觀察事物時注意避免籠統(tǒng)、不仔細、不注意事物的特點、不善于區(qū)別事物之間的差別等問題,就能逐漸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提高觀察能力。
比如,對于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浪費現(xiàn)象,不同性別、不同性格的學生浪費的物品一般是哪些,他們在浪費的時候具體神情如何,又是怎么看待浪費行為的,等等,如果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細致觀察,同時加上自己的分析與思考,就能夠把日常生活中的“無意注意”轉變?yōu)樽约旱膶懽魉夭摹S秩?,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片葉子、一只蟲子、一朵小花等,只要我們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其外表、形狀、氣息等,就能讓這些自然素材進入學生的腦海,成為良好的寫作素材。
(三)發(fā)揮小學生的想象力
想象比思維更加重要,想象是培養(yǎng)小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的重要渠道之一。人教版語文教材具有個性鮮明的特征,教學內容也別具匠心。朗朗上口的兒歌、詩集,色彩鮮明的插圖等都特別符合小學生的特性,深受小學生的喜愛。在中段作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運用語文教材的這些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以彌補農村條件有限的不足。
例如,教學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富饒的西沙群島》一文時,考慮到很多學生缺少外出旅游的機會,更別說到過西沙群島了,對此,筆者讓學生放下書本,閉上眼睛聽教師朗讀課文,讓學生在背景音樂及教師的朗讀下盡情地想象,感受海水色彩繽紛、鮮艷明亮、五光十色、瑰麗無比,魚兒“成群結隊”“各種各樣”“多得數(shù)不清”,以及貝殼、海龜?shù)漠嬅?,并仿照課文內容,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描述家鄉(xiāng)的風景與色彩。經(jīng)過想象,學生就會有題材可寫。再者,在學習課文時,教師可以適當?shù)剡x取一些優(yōu)美的語句、詞匯,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讓他們想象相關的情景,從而培養(yǎng)寫作能力。
(四)作文教學過程應循序漸進
小學生的學習能力與語言組織能力都有限,因此,教師在教授小學作文基礎知識時,應該根據(jù)學生的能力水平差異,循序漸進地開展作文教學,從鍛煉小學生準確用詞、句開始,然后過渡到能夠完整地組織一段話,最后到能夠完整地寫一篇文章,從而循序漸進地掌握寫作技巧。
在小學中段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先教授學生說完整的話,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運用規(guī)范、正確的語言提問、回答,從而為書面表達打下堅實的基礎。再者,教師還應該讓學生將書面表達與口頭表達有效結合起來,從而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做一些填空題,讓學生根據(jù)提示填進相應的詞匯與句型,然后再讓學生仿照句子寫一句話,最后仿照上面的句子造三個以上的句子,形成一段話。
小學中段的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教師應該利用小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將好奇心理轉化成言語,再轉化為書面語言,從而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王玉梅.少數(shù)民族雜居地區(qū)小學低年段作文零起點教學實踐[J].學周刊,2017(7)
[2]徐桂蘭.用新的理念 抓好起步訓練——談小學生低年級作文教學[J].學周刊,2013(35)
[3]康玉珊.我手寫我口 我手寫我心——淺談低年級作文起步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