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問的方式能夠提高教學的邏輯性和整體性,同時也增加了學生的參與感,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學生出現走神、發(fā)呆的情況。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理解教學中,提問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本文先介紹了如何設計提問的問題,再提出幾點提問技巧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理解;提問技巧
在小學語文理解教學中,語文教師不僅需要重視閱讀理解教學中的提問技巧,還需要重視問題的設計,同時還需要不斷地完善和提高問題設計的能力。閱讀理解教學需要學生全身心的參與其中,教師不僅要發(fā)揮好學生的主體作用,還需要重視問題的設計、引導和提問,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去思考,充分理解文章所表達的內涵和情感。
一、 小學語文閱讀理解教學中的問題設計
(一) 提高閱讀理解問題的設計能力
首先,教師需要準確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針對教學內容做好內容的安排,突出重要的知識點,問題的設計需要具有針對性,能夠引起學生更加深入的思考問題,在積累經驗的過程中優(yōu)化和完善閱讀問題的設計;其次,教師在進行問題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借鑒和總結經驗,及時發(fā)現自己的不足,從而有針對性的完善問題的設計,在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同時,也要不斷提高自己的閱讀問題設計能力。
(二) 完善閱讀問題設計的教學方案
無論是問題的設計,還是教學方案的制定,都需要根據課本中的內容,同時還要考慮到課本與本單元內容之間的聯(lián)系,確定好教學的重點,劃分好結構層次,有選擇性地完成問題的設計。例如,教師在講述《圓明園的毀滅》這一課文時,我國幾千年積累下倆的歷史瑰寶都被帝國主義被掠奪,甚至被破壞殆盡,這是讓每一個中國人都無比心痛的歷史。因此,教師可以挑選出關鍵詞,即:“瑰寶”“掠奪”,根據這兩個光見此來設計提問的問題,例如:為什么是我們國家的瑰寶被帝國主義所掠奪?我們應該如何對對待我國的瑰寶?利用略有深度的問題,讓學生了解圓明園被破壞的這段歷史,引發(fā)學生進行思考,從而激起學生的愛國之心。
(三) 以閱讀情感設計問題
閱讀文章的核心就是抓住情感,因此,教師必須要以培養(yǎng)學生閱讀情感為目的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例如,在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這一文章時,整篇文章都是在描述人們對周總理離去后的不舍與悲痛,但是很多學生無法理解這種情感,他們沒有經歷過類似的事情,因此,教師要但人氣引導者的角色,在上課時先播放幾段有關周總理的視頻,讓學生先對周總理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在完成播放后,教師可以提出幾個問題,例如為什么周總理如此的受人尊敬?你認為周總理受到人民群眾愛戴的理由是什么?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住文章想要表達出來的情感。
二、 小學語文閱讀理解教學中的提問技巧
(一) 注重學生思維的開拓
在小學語文閱讀理解的教學中,教師提出的問題必須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思維方式,在提問時也要注重學生思維的開拓。這也就是說,教師必須要重視提問問題的設計,組織好語言。首先,要想做到開拓學生的思維,就需要提出一下值得深究的問題,問題不能過于簡單,不利于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究,有深度的問題還能夠引起學生積極思考問題的欲望和想法,這也有利于學生理解文章的內容,幫助其后續(xù)的學習;其次,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是思維開拓的主角,因此,教師提出的問題必須要考慮到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習水平和智力水平,學生要能夠理解教師提出的問題,這樣才能夠解決問題。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把學生的現有水平再進一步的提高,保證課堂教學能夠更加順利的進行;最后,教師不僅要開拓學生的思維,還需要重視與教學內容的聯(lián)系。教學的根本就是教學內容,因此,教師提出的問題必須要考慮教學內容。準確把握教學內容的重點和知識點,讓學生在回答問題的同時能夠學習到重點知識。教師還需要重視語言文字的組織,這也是需要重視的提問技巧之一。教師在提問時,要利用語言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很多新老師在此方面尚存在不足,新老師可以去其他老師的課堂學習一下,也可以反思自己教學的實際情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提問和教學的過程中逐漸完善自己的提問技巧。
(二) 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師在提問時,提出的問題要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這也是提問技巧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要想更好的引起學生對閱讀理解的興趣,就可以加入一些學生喜歡的元素。例如,教師可以把問題中的對象換成學生們喜歡的某一個動畫角色,這也就意味著,教師需要更加全面的了解學生們的喜好,知道他們喜歡和不喜歡的東西。這樣可以為教師問題的設計、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提供必要的支持,可以讓教師避免提出學生不喜歡的東西,引起學生的反感。教師在提問時,可以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融入到情境中,吸引學生的眼球,不讓學生產生厭倦的心理,而是帶著好奇心和求知欲來思考問題。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設置獎勵措施,鼓勵學生積極回答問題,即使學生回答錯問題,也不要打擊他們。增加學生的自信心,以此來幫助學生更好、更快的掌握知識點,同時還能夠讓學生養(yǎng)成主動回答問題的習慣。
(三) 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遵循循序漸漸的原則能夠全面考慮到學生的發(fā)展特點,順應了實際課堂教學的要求。在小學語文的閱讀理解教學中,教學內容是連接的一個又一個的知識點,因此,循序漸進的提出問題更有利于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循序漸漸指的就是教師提出的問題要環(huán)環(huán)相扣,問題的深入要由漸入深,從具體逐漸走向抽象。這樣的提問方式能夠實現學生思維的拓展,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除此之外,教師在提問時,也需要注重良好教學氛圍的營造,學生在一個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就不會太過于緊張。教師要鼓勵學生發(fā)言,這樣才能夠及時掌握學生的理解情況,判斷自身的提問技巧是否得到提高。
三、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閱讀理解教學中,問題的設計和提問都是非常重要和必不可少的,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內容來設計問題,緊扣主題來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來分析文章的結構,系統(tǒng)的把控文章的內涵,利用問題引發(fā)學生深入閱讀和探究,找到文章的重點,豐富學生閱讀的體驗。
參考文獻:
[1]白麗波.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實施策略[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5(3).
[2]張麗萍.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問題及對策研究[J].考試周刊,2014(11).
[3]劉曉峰.淺談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的轉變[J].新課程學習(下),2011(10).
作者簡介:
姚定金,四川省瀘州市,瀘州市納溪區(qū)渠壩鎮(zhèn)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