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心理學研究表明,處于高中階段的學生思維已經具有很強的分析與創(chuàng)造能力,因此閱讀的教學也要隨之重視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思考的意識,批判性思維在閱讀教學領域的應用,已經成為語文教學界不可忽視的命題,本文就從“疑”“議”“理”三個角度出發(fā),簡要分析在閱讀中思辨意識的培養(yǎng)之法,望能為學生思維鍛煉與閱讀能力的提高提供一些建議。
關鍵詞:批判性思維;閱讀;語文教學
閱讀是一個審美接受的過程,也是一個審美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這就要求高中語文教學中要有意引導學生在閱讀中保持思辨意識,因為批判性思維對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與分析創(chuàng)造能力都有積極地影響。
一、 思源于疑,培養(yǎng)學生質疑精神
正如哲學家布魯克·諾埃爾·摩爾曾言:“人們樂于接受別人接受的觀點,而不是停下來思考是否有理由支持該觀點?!遍喿x也是一個交流的過程,交流就需要質疑。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要怎樣提出,我們先來看《紅樓夢》中的一個人物——劉姥姥,劉姥姥的身份是賈府的一個外來者,她的三次出現(xiàn)貫穿了賈府的興亡,尤其是第二次進大觀園的時候帶來了很多笑料,提起劉姥姥這個人物,學生腦海中第一反應應該是“沒見過世面”“鬧笑話”這些標簽,可是當真的再次認真去審視這個人物時,是不是她身上還有未發(fā)現(xiàn)的東西?一個學生曾問:“老師,一般我們生活中所見到的粗鄙之人都有些讓人討厭,可雖然原著中林黛玉等人對她有些嫌棄,但從整體看這個人物卻感覺不但不讓人生厭反而有其可愛之處,這是為什么?”能提出這樣的問題便說明學生已經在動用自己的思維去思考、去質疑我們腦海中一些已經趨于定型的觀念。劉姥姥不讓人厭惡那是因為她的一些言行看似粗俗卻是經過精心安排的,因為作者設計的這個人物本質上是一個懂得進退有豐富人生閱歷的老人。
由此可見,閱讀中敢于提出質疑是自主思考的開始,而學會透過表面的現(xiàn)象挖掘人物乃至文本思想的另一面則是具有思辨意識用批判性思維分析作品的第一步。
二、 以議解疑,論辯中拓展思維限度
所謂批判性閱讀,英文中是“Critical Reading”這個詞組,其實“Critical”這個單詞在這譯作“批判”是有些欠妥的,因為我們用批判性思維去閱讀,不是說一定要帶著審視的眼光去找問題,而是“評估”,就是按一定的標準去分析一篇文章的人物、情節(jié)、語言等等。
就如學生讀《鴻門宴》時認識到項羽和劉邦這兩個人物,還有《楊修之死》中曹操和楊修這兩個人物,這兩組中的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具有復雜多面性的人物,組合在一起發(fā)生的事件也是在偶然中透露著必然,不管是從人物角度考慮還是從雙方碰撞發(fā)生的事件情節(jié)考慮,在讀者眼里都會有不同的看法。比如讀《鴻門宴》有的學生認為劉邦具有能屈能伸的領導才能,項羽卻是優(yōu)柔寡斷剛愎自用,而有的學生卻認為項羽是有大將風度劉邦卻是奸詐小人;讀《楊修之死》有的學生認為是曹操疑心太重身為高位者卻沒有容人之量,有的學生卻讀出來楊修太過鋒芒畢露缺少了為人臣子的“智慧”。
在這樣的前提下,教師就完全可以設立“劉邦項羽誰更稱得上是英雄?”“楊修之死究竟是誰的錯?”之類的命題作為辯題,組織學生各抒己見進行辯論,這樣的辯論也不必爭出一個是非高下,重要的是在辯論中,讓學生通過交流議論,融合他人的思維與智慧,對作品有更深刻的把握,也更清晰地認識到批判性思維在閱讀中的具體運用之法。
三、 議中求理,教學中滲透思辨意識
閱讀是語文教學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而思辨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卻能提高學生閱讀分析能力并且塑造學生理智應對問題的思維方式。正如前文中提到“Critical”不是指“批評”一樣,批判性閱讀也不是當發(fā)現(xiàn)疑點的時候一味反叛,而是運用思辨意識從各個角度理智全面的看待文章內容。
例如向學生推薦閱讀卡勒德·胡賽尼所著的《追風箏的人》這部作品,其中就涵蓋了人性中的善與惡,充滿了矛盾色彩。作者在塑造阿米爾這樣的人物時本身就帶有著批判性的眼光。閱讀過這本書之后,學生認為哈桑讓人感動和心疼,而阿米爾讓人討厭又無奈,阿米爾是極為矛盾的一個人,他“可恨”也“可憐”,他有“成長”也有“救贖”。他的自私與自我開脫是應該被批判的,但他在后半生被愧疚與悔恨所折磨,想盡辦法救出哈桑的兒子索拉博,他又是能被“救贖”的,分析這個人物,就是一個帶著批判性的眼光去審視這個人物的過程,也不只是人物,這部小說,不止表現(xiàn)的是“人性的救贖”,還有國家的苦難歷程、民族靈魂的洗禮,小人物是大時代的縮影,學生在閱讀時總要不拘泥與文學領域給予它的“定性”,而要發(fā)散自己的思維,選擇不同的切入點,在閱讀中鍛煉自己的思辨意識,也運用思辨意識使閱讀更加情理兼?zhèn)?,甚至能達到“填空”“對話”與“興味”的程度。
總而言之,思辨意識是用來指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更加全面理性地分析文本,挖掘作品中人物、思想的不同方面,從而提高學生自主閱讀分析能力的途徑,所以教師應當從閱讀教學開始,給予學生自主思考的空間,培養(yǎng)更具有思維創(chuàng)造力的高素質學生。
參考文獻:
[1]陳莎.論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3.
[2]楊嬌.高中小說批判性閱讀教學研究[D].長春:長春師范大學,2016.
作者簡介:
盧紅霞,重慶市,重慶市涪陵區(qū)第十八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