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霞
摘 要:初中階段開設信息技術課程,有利于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它是適應新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初中信息技術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綜合性、應用性和創(chuàng)造性,如果教學過程中不能擺脫傳統(tǒng)教學理念,將學生禁錮到課堂上,單純的進行理論教學,學生很容易對該門課程產生厭煩情緒,不利于學生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而在課堂教學中應用情景教學模式,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造合適的學習情景,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表達教學內容,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切實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本文結合多年來的教學經驗,論述了情景教學模式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實際運用,希望通過本次研究對提高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效率、教學質量有一定幫助。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 情景教學 運用
中圖分類號:G633.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2-0-01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對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模式、教學方法提出了新要求,堅持要以學生為主體,將課堂交還給學生,有效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初中信息技術課程一直被置于邊緣地帶,被忽視,重視程度不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為了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不考慮學生的學習感受,將學生禁錮在課堂上,教師把握整個課堂節(jié)奏,學生跟著教師的教學思路開展學習。單純的理論教學,進一步增加了教學的難度,學習感到枯燥乏味,逐漸的對信息技術課程產生厭煩情緒。為了進一步轉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帶來的弊端,積極應用情景教學模式,能夠將學生置身于一個特定的情景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全面參與課堂,最終提高教學質量,教學效率。
一、創(chuàng)設故事情節(jié),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一直沿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教師在課堂上滔滔不絕的講解,學生在課堂上昏昏欲睡,整個教學枯燥乏味,學生學習毫無動力。為了及時轉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充滿趣味性的故事情境,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進行flash動畫制作教學過程中,在該章節(jié)中有一部分知識是“引導層動畫”,在進行這部分知識教學時,根據(jù)教學內容教學要求,創(chuàng)設了如下情景:學校要組織學生家長進行一次參觀活動,為此需要安排各個班級的幾名學生以向導的身份進行引導和介紹。在參觀活動開始,首先要帶領家長到簽到處簽到,然后帶領各個年級的家長,因此參觀學校的教學樓、體育館、實驗室、宿舍、食堂,最終穿過走廊到達圖書館,如果你是被選上的一名向導,你會怎樣帶領大家進行參觀。通過為學生創(chuàng)造以下的故事情景,來導出本節(jié)課堂的教學內容,從而更好的保證學生全面參與課堂,吸引學生注意力。
二、創(chuàng)設游戲情景,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
初中階段的學生對新鮮事物十分好奇,如果學生自身能夠體驗到一種親自參與,親自掌握的過程,能夠喚起初中生對知識的興趣。在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趣味性的游戲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在講解“四種段落縮進方式”的相關內容時,我將全班的學生組織起來,開展一個趣味游戲。假設整個班級看做一個段落,第一排學生代表這個段落的第一行,依次類推,每一個同學站立表示一個字符,一個同學坐下表示一個空格,然后讓學生通過站立坐下的方式來演示四種段落的縮進方式。游戲開始之后,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整個教室內氣氛活躍,學生主動參與。通過設置趣味的游戲,一方面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性學習積極性,調動學生的學習思維,另一方面還能夠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相關概念的理解認知。
三、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營造探究氛圍
任何學習行為都是先從質疑開始,疑問是學生獲得知識的前提條件。學生有了疑問,才能夠進一步有學習的積極性、學習的動力,才可以在解決疑問過程中獲得新知識。信息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創(chuàng)設相應的問題情景,能夠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思維積極性,使學生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狀態(tài),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思維積極性,使學生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狀態(tài),從而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上機實踐活動氛圍。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大膽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見解,然后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疑問,開展探索,開展自我體驗。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實際教學內容設置相關的問題,在問題的引導之下,鼓勵學生不斷的提問、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例如在講解“數(shù)據(jù)的排列”這節(jié)內容時,以學校日常班級管理的常規(guī)檢查評比表為教師切入點,設計了計算總分、排名等若干個懸念問題,啟迪學生的大腦,使學生能夠產生解決問題的自覺沖動。在整個問題解決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組織者,引領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發(fā)現(xiàn)新問題、解決新問題,這樣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思維一直處于興奮狀態(tài),能夠顯著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帶著問題投入到課程學習中,整個課堂教學效率勢必會大大提升。
四、創(chuàng)設任務情境,引導學生更好的體驗課程
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為了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明確的知道自己所要學習的知識以及最終的學習目標,教師要結合教學實際,為學生創(chuàng)設適合的任務情景,以此來引導學生不斷體驗,在體驗過程中體會成功的喜悅,從而更好的掌握信息技術知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創(chuàng)設特定的任務情境,以此來引導學生主動體驗。例如在進行“幻燈片制作”教學過程中,為了使學生更好的掌握幻燈片制作的相關知識,在基本概念內容學習完畢之后,向學生布置了一份隨堂作業(yè),讓學生運用剛才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來制作一份關于學習幻燈片制作的課件,通過將課堂學習內容和任務有效聯(lián)系能夠使學生更好的投入到相關知識的實踐操作之中,以此來鍛煉學生知識的應用能力,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新知識的應用能力。
總之,隨著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推進,信息技術課程在初中義務教育階段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教師要想更好的開展信息技術教學,就需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合適的學習情景,不斷吸引學生注意力,發(fā)揮學生主體能動性,引導學生主動體驗,最終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鄭巧燕.淺談情境教學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 新課程(中學). 2018(02)
[2]衛(wèi)莉莉.初中信息技術課中實施情境教學的思考[J]. 新課程(下). 2018(04)
[3]任永軍.彈好情境課堂變奏曲——初中信息技術情境教學設計探討[J]. 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 2017(18)
[4]李耀山.借情境之東風,促學生之發(fā)展——對初中信息技術情境教學的有效性探析[J]. 中華少年. 2017(34)
[5]騰達.談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情境教學[J]. 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 20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