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潔
摘 要:小學英語核心素養(yǎng)是指小學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應該具備的一些能夠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實際需要的品格及能力。這一素養(yǎng)重點突出了學生自身修養(yǎng)和社會的關愛,同時也更加注重學生自身的學習、合作與創(chuàng)新。從內容上看,小學英語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括文化品格、學習能力、思維品質、語言能力幾方面內容。其中語言能力主要表現在學生聽、說、讀、寫幾個方面。在這四項基本技能中,教師往往比較重視讀與寫的講授,卻忽視了聽和說的講解,使得目前很多學生在英語人際交流這一核心素養(yǎng)方面出現一定的問題。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的人際交流這一能力,教師應采取一些切實可行的策略來幫助學生更好地提升這一素養(yǎng)。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小學英語;交際能力
在中國,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教育部針對小學英語教學提出了英語核心素養(yǎng)這一理念,并要求教師在開展小學英語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嘗試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將以前的那種“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逐漸優(yōu)化,通過一系列的課程改革豐富學生的綜合核心素養(yǎng)。就核心素養(yǎng)的內容來看,主要包括對學生的文化品格、學習能力、思維品質、語言能力幾方面內容的培養(yǎng),而語言能力又是這些能力中較為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特別是對英語交際語言的靈活運用,是教師需要特別注意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因此,要想讓學生更好地提升自身語言交際能力,教師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展開教學。
一、講授實際案例,讓交際思路逐漸清晰
在進行實際交際過程中,很多學生的交流思路比較模糊。由于他們對英語語言積累量不夠,導致很多學生在展開交流時會出現語言量不夠的問題。與漢語交流相比較,學生在開展英語交流時有著明顯的詞語匱乏的問題。導致學生交際思路模糊的主要原因在于學生對所學語言知識不能很好地做到學以致用,同時也與他們平時接觸交際語句數量少有著緊密的聯系。因此,在進行實踐教學中,教師在圍繞同一主題內容開展教學過程中,應多給學生講解一些相對應的實際案例,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這些案例背后的相關內容,才能更好地提升英語交際能力。列舉實際案例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種,其中較為有效的一種方式是通過改編課文的形式開展的,具體步驟如下:首先教師可以根據課文內容展開講解,隨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主題,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展開自由交流,從而讓自己的交際思路變得更加清晰。
比如,在講授課文“Good habits”(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課文內容)時,當教師講完第一段內容后,學生說道:“這段文字中大家都掌握了哪些重點的語句?”學生:“have many habits/get up early and never go to bed late/brush ones teeth/put his things in order等。”當教師發(fā)現學生已經將這段文字中需要掌握的內容全部都說出來后,教師繼續(xù)引導:“大家說得都非常好,但是這些詞組和句子如何在實際交流中使用呢?比如,父母在與你們日常談心過程中經常會提到一些其他同學的優(yōu)點,大家有沒有經歷過這樣的事情?”于是大家都紛紛表示贊同。教師說道:“下面請大家與同桌展開一個互動,一個扮演父母,一個扮演孩子,假設家長正在孩子面前贊揚‘別人家的孩子,請大家嘗試用所學知識展開交流?!痹谶M行交流過程中,由于有了課文中的一些基本的詞組和語句,使得學生在進行口語交際過程中思路變得更加清晰。比如,有學生在說到一位同學早晨經常第一個到學校時,這樣說道:“He get up early so he is always the first one get to school.”學生很好地將 get up early運用到對話之中,使得對話變得更加富有層次。
二、提出有層次的問題,讓交際內容逐漸豐富
在進行語言交際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能夠很膚淺地回答出教師提出的一個問題,但如果想讓學生圍繞這一問題展開更加深入的回答,很多學生是無法實現的。比如,當教師提出“What is the weather like?”這樣一個問題時,很多學生能夠回答出:“It very well/rainy.”等,但如果要想讓學生圍繞這一答案展開更加深入的討論,大部分學生則無法做到。之所以學生會出現這種問題,主要是因為他們不知道應該如何繼續(xù)深入地圍繞這一問題展開交流。這時教師應耐心地跟學生展開交流,通過提出一系列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逐漸深入問題,從而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實踐交際能力。
比如,在講授課文“An Interesting Country”(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時,教師可以圍繞“kangaroo(袋鼠)”這一單詞展開深入的問題引導,具體引導方式如下:首先教師創(chuàng)設問題一:“Which animals do you like best?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it?”先讓學生圍繞自己最喜歡的動物展開描述,其目的是為了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更加輕松地展開交流。談論中有的學生說到了“I like dog very much. It has two big eyes and a small nose.”這樣的語句;其次教師創(chuàng)設問題二:教師開始提及kangaroo(袋鼠),教師一邊在投影儀上打開kangaroo(袋鼠)的圖片,一邊給學生說道:“My favorite animal is a kangaroo(袋鼠). Look at this picture carefully,try your best to describe the kangaroo.”隨后教師運用課件讓學生針對kangaroo這一次展開更加深入的交流,讓學生逐漸掌握了描述kangaroo的相關詞語。最后教師創(chuàng)設問題三:“What that kangaroo did to this courtyard?”教師在投影儀上放出一張圖片,圖片上畫著一只袋鼠站在一個院子里,教師提出上述問題,讓學生猜測這只袋鼠為什么在這個院子里,從而進一步發(fā)散學生的思維。通過這種方式進行教學,學生能在教師一步步的深入引導下提升自身英語交際能力,因此是一種很有效的教學方法。
三、激勵學生開口,讓交際難度逐步降低
對于英語口語交際而言,很多學生對其有較強的“抵觸”心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由于學生本身對英語積累量不夠,導致他們在與其他同學展開交流時存在不知如何表述的問題。其次很多學生在與教師、學生展開口語交流時往往存在不敢張口的現象,導致這一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在于學生害怕交流過程中出現問題導致被對方嘲笑。再次,很多同學對口語交際認識不夠深入,盲目地認為學習英語的重點在于對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把握,而口語交際是以后的事情。導致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師沒有做好充分的交接與引導。為了更好地改變學生的這種抵觸心理,讓學生敢于說英語、愿意說英語,教師應該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將“讓交流”改為“激勵張口”,通過不斷激勵的方式逐漸幫助學生培養(yǎng)口語交際興趣。
激勵學生開口的方式有很多種,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耐心誘導學生,不斷鼓勵其開展英語口語練習。在進行口語交際過程中,教師應多用一些激勵性的語言來鼓勵學生,進一步激發(fā)他們的交流信心。比如,在講授“Our Dreams”(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時,教師給學生提出了一個口語交際的問題:“Can you tell us something about your dreams?”教師讓學生回答自己的夢想。當一位學生站起來說出:“I want to be a teacher.”時,教師可以用鼓勵的語言說道:“Well done. Its a good dream. But can you tell me the reason?”當學生圍繞這一問題不斷回答出答案后,不管答案本身的質量如何,教師都應該嘗試用“Try again.”“Dont be nervous.”等鼓勵性的話語激發(fā)學生英語表達積極性,增加學生口語交際動力。通過這種方式進行教學,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的欲望,當學生逐漸提升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學習興趣后,自然就會為更好地提升自身英語口語學習成績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開設特色活動,讓交際效果逐漸升級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工具,要想發(fā)揮出其真正價值,必須將其運用到生活實踐之中才能將其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出來。作為教師,在課上的指導盡管十分重要,但如果學生僅憑借上課45分鐘短暫的交流就想提升英語口語成績是非常困難的。因此教師應嘗試引導學生利用更多課余時間豐富自己的學習方式。在課余時間提升英語口語交際的常用方式是“口語角”,通過口語角讓學生能夠在反復的交流過程中提升自身口語表達能力。但由于小學生自學能力較差,因此傳統(tǒng)的“口語角”還不適合小學生,所以教師可以嘗試更新“口語角”的形式,設計更多特色口語活動的方式來吸引更多學生進入“口語角”,并通過完成口語任務的方式升級口語交流效果。學生內心世界是五彩繽紛、多姿多彩的,教師要想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可以通過聲音、色彩、行為等方式與學生展開交流。教師可以將這種思路運用到“口語角”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一個更加輕松、自如、有趣的口語角。在“口語角”中,教師可以有計劃地開展一些趣味活動。比如,童話故事講述、幽默笑話交流、英語才藝表演、英語廣播模擬與實踐等活動。通過開設這些活動深入激發(fā)他們學習英語的熱情,同時教師要因勢利導,發(fā)揮小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與積極性,為提高小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和能力搭建展示的平臺。
比如在某次“英語角”的活動中,教師圍繞剛剛講完的“A party”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內容設計相關內容。教師先讓學生將教室內部裝扮成一個“party”,并讓學生提前準備好各種零食、飲料等相關食品。然而讓學生模擬一場“生日聚會”,在聚會中,教師給學生講授“祝賀”“敬酒”“吹蛋糕”“許愿”等相關英語常用的口語交際內容,并激發(fā)學生開展深入的口語對話。隨后,教師可以組織開展自由交流活動,讓“口語角”中的每位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開展交流。由于教師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較為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因此學生在互動過程中的難度降低很多,使得學生更加自如地開展學習,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在進行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交際能力成為小學英語核心素養(yǎng)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然而長期以來,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并不是很強,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是教師長期以來對口語教學的忽視導致的。很多教師沒有意識到口語交際的重要性,盲目地注重學生英語讀寫能力的提升,忽略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導致他們口語能力下降。第二是學生對英語口語交際存在較強的抵觸心理,這種抵觸心理主要表現在恐懼和不知如何表達兩個方面。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英語口語交際核心素養(yǎng),教師應努力從講授實際案例,讓交際思路逐漸清晰,提出層次問題,讓交際內容逐漸豐富,激勵學生開口,讓交際難度逐步降低,開設特色活動,讓交際效果逐漸升級等角度開展教學,才能更好地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初海嬌.小學英語交際性教學初探[J].新課程,2018(4).
[2]唐穎.以交際性為價值取向的小學英語教學法研究[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4(10).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