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賀
工作以來,我一直擔任班主任的工作,作為一名班主任,我堅信:只要心中有愛,就會創(chuàng)造奇跡。愛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愛是教育永恒的主題。師愛如雨,潤物無聲,育人無痕。工作以來,我一直用自己真誠的愛心呵護每一位學生,用無限的愛心傾聽著花開的聲音。
我剛接一年級的時候,聽幾位老師議論:李××又降級了,算上這個,都已經念了三個一年級了,這個孩子真是誰攤上,誰倒霉。當我拿到我們班的學生名單時,第一名就是這位“鼎鼎大名”,讓每位老師頭疼的學生。我想:一個小孩子,再調皮,又能調皮到哪去。不出一星期,我就領教了,我在班級還好,當我一離開,就會有同學被他打哭,而且還有幾位家長找來,說李××向他家孩子要錢,不給就打他家孩子。我一聽,這還了得,這才多大呀,就知道敲詐勒索。我把他找來詢問,他還一口一個沒有,死不承認。我知道,對于這個孩子的問題,我不能簡單粗暴,那樣會起到反效果。我得從根源上“治理”。于是,我找到以前教過他的老師,詢問了一下他的家庭情況,原來,在他小時候父母離異,父親再婚,又不在身邊?,F在和奶奶一起生活,由于長時間沒人管教,就變成了現在整天調皮搗蛋,任意妄為的問題學生。我想,對于這樣的孩子,他是渴望得到關注,渴望得到愛護,才會做這么多叛逆的事情,來吸引大家的注意力。通過一件事,證實了我的想法:一次,我們學校舉行歌詠比賽,我就給同學們選了《歌唱二小放牛郎》這首歌曲,我讓同學們在大屏幕上看這首歌的MV,當看到二小被日本鬼子用刀刺死,并甩到大石頭上時,我看到李××已經哭得不成樣子。當時我就想:一個能被二小的故事感動地落淚的孩子,一定不是壞孩子。我決定,要用我的愛來感化他,走近他的心靈,成為他最信任的朋友。
一次早上的升旗儀式,那時候正是3月份的開學不久,雖然是春天,但是春寒料峭,風吹在身上,還是又刺骨的感覺。我從前排往后走,看見同學們都穿著厚實的棉襖,暖和的棉鞋??墒?,當我走到李××面前時,我看他穿著單薄的外衣,和一雙露著腳趾的旅游鞋,站在那里凍得直哆嗦。當他看見我在看他的鞋時,他不好意思地把腳收了收。我不忍心讓他在這里受凍就對他說:“你先回班吧。”第二天,我買了一雙新鞋,送到他面前,我說:“換上吧?!彼难劾锍錆M了感激之情,用手撫摸著鞋,說:“老師,我想回家換上一雙干凈的襪子再穿?!苯涍^這件事,我發(fā)現他懂事多了,班級里的臟活、累活他都搶著干。我經常對他說:“我們班一共47名同學,你的年齡最大,你應該像他們的大哥哥一樣,保護他們,照顧他們,因為我們都是一家人。”現在,他真成了我班同學的大哥哥了,有一次,一個同學的文具盒壞了,他看見了主動幫助修理。我看見這一幕,心里真是無比欣慰。
師愛是什么,其實很簡單。師愛是一種寬容,一份信任,一句提醒,是時時刻刻為孩子著想的心。師愛就像綿綿細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哪怕是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親切的話語,都會讓學生備受鼓勵,獲得無窮的信心。
2010年,我們班新來了幾名從村小并過來的同學,每當有新同學來,我都會讓他們自我介紹一下,其中有一個小女孩低著頭,一個字也不說。我走過去,握著她的手,發(fā)現她的手在發(fā)抖,眼睛里的淚水在眼圈打轉兒,就好像一只受了驚嚇的小鳥。當時,我就想,這個孩子為何如此膽小,在她身上到底發(fā)生了什么呢?帶著這個疑問,課上課下我都留心觀察她,發(fā)現她上課不敢抬頭看黑板,更別提舉手回答問題了,下課也不和同學玩,就一個人靜靜地坐在座位上。我想,這樣下去可不行,他們正是八九歲最活潑好動的時候,長期這樣不與人溝通,會得心理疾病的。于是,我找來和她一起來的幾個同學詢問,從他們的話中得知,原來她是孤兒,爸爸在她很小的時候就沒了,媽媽扔下她,不知去向,現在和年邁的奶奶生活。得知后,我心里一下子沉重起來,我深知問題的嚴重性,我首先的任務就是要讓她感受到,老師對她的關愛、同學對她的友愛,這個世界沒有拋棄她,還有其他的人在關心和愛護她,讓她從封閉的空間走出來,盡早融入這個班集體里來。我想,孩子和孩子之間最容易溝通,我找來班里幾個班干部,和她們說了一下這個孩子的遭遇,同學們都表示愿意幫助她。一下課,這幾個孩子就拽著她到操場上做游戲,即使她不會,同學們也會耐心地教。不管哪個同學帶好吃的了,都會分給她。漸漸地,我發(fā)現她的臉上有了笑容。我知道,她的心門已經漸漸打開,這時候我應該走進去,幫助她完全走出來。每當下課時間,我總喜歡充滿愛意地摸摸她的頭,拍拍她的肩,與她無拘無束地聊天,聊聊自己生活中的快樂和煩惱。我發(fā)現,她寫字得非常漂亮,正好這學期我校要舉行書法大賽,我找到她,讓她代表我們班參加比賽,她說:“老師,我不行?!蔽艺f:“相信自己,你行,老師幫你?!泵刻熘形?,我都會把她叫到辦公室,教她書寫的方法。每當有進步,我就會獎勵她一個本,或者一支筆。沒想到,在這次比賽中她拿到了年組第一名的好成績。當我把這張獎狀拿到班級,全班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當她走到講臺上領獎時,再也不是我第一次看見的那樣怯懦,那樣膽小的她了?,F在,這個小女孩每天臉上都掛著陽光燦爛的笑容。我知道,她已經徹底走出了那道緊閉的大門。
教育是心與心的交融、情與情的共鳴。蘇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一書中說:“孩子的心靈需要極大的關注和愛護?!痹谂c孩子們相處的幾年里,受孩子們純真童心的影響,在與孩子們傾心交流的同時,我發(fā)現只要心中有愛,鮮花自然會開。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