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梅嬌
摘 要:我國有著五千年文明歷史,在我國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獨特的中國文學體系,而古詩文是我國文學體系中最具有藝術價值的組成部分。為了更好地繼承和發(fā)展我國傳統(tǒng)文化、弘揚民族精神,教師在小學語文古詩文的教學過程中,應該積極改進教學方法,力求通過古詩文教學方法的提升,使學生能夠獲得更為深刻的學習體會,有效理解我國古詩文中的文學價值、藝術價值、情感價值,從而切實提升我國小學生的人文底蘊與文學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方法;時代背景;情境創(chuàng)設
我們在小學語文的古詩文教學過程中,通過對教學方法的全面改良,有效提升了教學效率。我們首先注重對古詩文作者以及時代背景的教學,使學生能夠站在更加客觀的角度上認識古詩文的內涵;我們還利用情境創(chuàng)設的教學方法,加深了學生對古詩文意境的理解;通過古詩文仿寫的教學方法,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詩詞寫作能力;并利用深入挖掘古詩文情感內涵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獲得了豐富的情感體驗;利用古詩文群文閱讀的教學模式,提升了小學生古詩文學習的質量;且通過互聯(lián)網媒介,組織學生開展對古詩文的自主課外閱讀。以上種種古詩文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使我們的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能夠更好地適應學生的發(fā)展需要,在發(fā)展學生古詩文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古詩文,從而有效提升了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的水平。以下結合具體教學情況,分別進行系統(tǒng)介紹。
一、在小學古詩文教學中需要注重對作者以及時代背景的教學
小學語文的古詩文教學,離不開對作者以及時代背景的教學。加強對作者以及時代背景的教學,可以使學生認識到古詩文學習內容與歷史背景的關系,使學生掌握不同古詩文作者各具特色的文體特點,讓學生將古詩文放在歷史的大環(huán)境下去學習,從而能夠更好地理解我國不同歷史年代的文學特點,最終使學生養(yǎng)成尊重歷史、尊重文化的良好學習觀念。
例如我們在小學語文六年級《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的古詩文教學過程中,首先為學生介紹了作者杜甫的生平經歷以及文學成就,讓學生了解了杜甫一生的坎坷經歷,見證了杜甫作為“詩圣”的詩詞藝術成就,理解了杜甫一生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之后我們根據《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的詩文內容,為學生進行了詩文創(chuàng)作背景的教學,為學生詳細解讀了“安史之亂”的產生經過,讓學生認識到“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通過這樣的古詩文作者及創(chuàng)作背景教學,學生對《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的內容產生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對杜甫“漫卷詩書喜欲狂”的心態(tài)產生了情感共鳴,從而提升了本課的教學質量。
二、利用情境創(chuàng)設的教學方法加深學生對古詩文意境的理解
情境創(chuàng)設教學方法,是利用再現課文情境的手段,達到加深學生對課文理解目的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我們在小學語文古詩文的教學過程中,結合古詩文的具體教學內容,積極利用情境創(chuàng)設手段,使學生獲得了身歷其境的學習體驗,加深了學生對古詩文意境的理解。
例如我們在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清平樂·村居》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根據詩文內容,利用多媒體情境創(chuàng)設手段,為學生生動地展示了《清平樂·村居》中的詩文畫面。具體在我們的多媒體情境創(chuàng)設過程中,利用視頻制作的方式,將《清平樂·村居》中描繪的鄉(xiāng)村環(huán)境以及人物一一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通過觀看多媒體視頻,對《清平樂·村居》中的鄉(xiāng)村生活產生了直觀而又形象的理解,從而使他們更好地體會到了詩文中的意境。
三、通過古詩文仿寫的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詩詞寫作能力
小學語文的古詩文教學,不僅要發(fā)展學生的古詩文閱讀鑒賞能力,而且還需要發(fā)展學生的詩詞寫作能力。我們在具體的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過程中,大膽地展開了古詩文仿寫教學,使學生能夠通過仿寫的方式,掌握不同體裁的古詩文寫作能力,讓學生真正在繼承的基礎上,實現了對傳統(tǒng)古詩文文化的發(fā)展。
例如我們在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秋思》一課的古詩文教學過程中,根據《秋思》一詩的七絕體裁,為學生介紹了七絕詩的文體特點,并通過對《秋思》一詩的文體分析,引導學生開展了仿寫活動。在具體的詩文仿寫教學過程中,我們首先為學生明確了七絕詩是以“七言四句體”作為詩文的基本結構而創(chuàng)作的詩文。帶領學生以張籍的《秋思》為研究對象,認真分析了七絕詩的寫作特點與創(chuàng)作方法。最后要求學生借鑒《秋思》的創(chuàng)作形式,以與“秋天”相關的內容為題,開展對《秋思》的仿寫。學生在仿寫過程中,根據自身對于秋天的印象,參考《秋思》的創(chuàng)作方法,創(chuàng)作出了自己的七絕作品。如學生劉某創(chuàng)作的七絕《秋風》就很好地把握了秋風的特點,展現了劉某良好的古詩文寫作能力。其詩文內容為:“蕭瑟凜冽是秋風,一年一度總相逢。秋風去過人依舊,各有思緒感不同?!本哂幸欢ǖ乃囆g價值。
四、深入挖掘古詩文的情感內涵,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
古人創(chuàng)作詩文的目的,在于表達自身情感。我們在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中,需要注重挖掘古詩文中的情感內涵,使學生能夠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從而促進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發(fā)展。
例如我們在小學語文六年級古詩文《己亥雜詩》的教學過程中,注重通過對詩文的情感分析,使學生獲得了真摯的情感體驗。具體教學中,我們首先為學生介紹了詩人龔自珍的仕途經歷,表明龔自珍由于致力于改革晚清時期的政治弊端,而受到了當局的排擠,繼而憤然辭官。根據對龔自珍本詩的解讀,為學生表明龔自珍雖然辭官,但是還一心牽掛著國家的前途命運,將自身辭官歸鄉(xiāng)的過程以“落紅”為比喻,最終表達出了“化作春泥更護花”的思想感情。我們以“化作春泥更護花”作為本詩的詩眼,帶領學生體會詩人對國家前景深深牽掛的思緒,使我們的學生真切體會到了詩人的那種家國情懷,并在此基礎上有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愛國感情。
五、利用古詩文群文閱讀的教學模式提升小學生古詩文學習質量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群文閱讀,是指根據課文內容,組織學生搜集與課文相關題材的文學作品,在閱讀教學中進行對比分析,通過不同文本的對比,讓學生能夠在更加寬廣的文學領域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我們在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中,根據具體的詩詞課文,引導學生搜集相同體裁、相同作者、類似題材的古詩文作品,在課堂上展開有效的古詩文群文閱讀教學,使學生的古詩文學習質量得到了顯著的提升。
例如我們在開展小學語文六年級古詩文《石灰吟》教學之前,組織學生以小組的方式,通過圖書搜集與互聯(lián)網搜集的方式,搜集詩人于謙的詩文作品,以及與詩人于謙同為民族英雄的岳飛、文天祥的詩文作品,并要求各個學生小組將本組所搜集的詩文作品整理成稿件,以作為課堂群文閱讀的基礎。學生在課前的詩文搜集過程中,搜集了大量的于謙、岳飛、文天祥的詩文,其中包括于謙所作的《除夜太原寒甚》《荒村》《詠煤炭》《岳忠武王祠》《入京》等詩文,以及岳飛所作的《滿江紅·怒發(fā)沖冠》《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題翠巖寺》等詩文,文天祥所作的《過零丁洋》《高沙道中》《赴闕》等詩文。在群文閱讀教學的開展過程中,我們要求學生要善于總結這些愛國詩人詩文的特點與共通點,并利用對比的形式,總結出這三名愛國詩人詩文創(chuàng)作風格的差異。學生先是在小組范圍內,對之前所收集的詩文開展群文閱讀,之后根據本組的學習成果,與其他小組開展學習交流。通過組織學生大量閱讀與《石灰吟》相關的詩文,我們使學生有效地體會到了于謙、岳飛、文天祥等愛國詩人的愛國情感,讓學生在拓展詩文視野、發(fā)展學習能力的基礎上,有效地促進了他們愛國情懷的養(yǎng)成。
六、通過互聯(lián)網媒介組織學生開展對古詩文的自主課外閱讀
小學語文的古詩文教學,不僅需要重視課內古詩文的教學工作,而且還需要利用多種渠道,組織學生開展古詩文課外閱讀。隨著網絡以及計算機技術的高速發(fā)展,互聯(lián)網媒介已經成為一個良好的課外學習平臺,我們在組織學生開展古詩文的課外閱讀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通過互聯(lián)網媒介進行對古詩文的課外閱讀,使學生在有效提升自身詩文積累的基礎上,發(fā)展了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網絡學習能力,真正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例如我們在要求學生利用互聯(lián)網媒介,在課下搜集和學習李白詩文的過程中,學生學習熱情十分高漲,利用互聯(lián)網搜集了李白的《蜀道難》《行路難》《梁甫吟》《遠別離》《猛虎行》等優(yōu)秀的詩文作品。學生在課余時間對李白的這些詩文作品展開了有效的自主學習,還根據自身學習經驗,與教師和同學相互交流,使學生的詩文素養(yǎng)以及學習能力都獲得了有效的提升。這樣的古詩文課外閱讀活動,使學生在提升自身文學素養(yǎng)的前提下,養(yǎng)成了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發(fā)展了真實可用的網絡學習能力,對學生的長遠發(fā)展大有裨益。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具有引導學生傳承傳統(tǒng)文化、弘揚民族精神、提升學生人文底蘊的重要教學意義。我們在小學語文古詩文的教學過程中,基于對教學方法的全面改良,使古詩文教學更加適應學生的長遠發(fā)展需要以及社會發(fā)展需要。我們的學生通過以情感化、歷史化、自主化為導向的古詩文學習,全面提升了對古詩文知識的掌握,有效發(fā)展了語文學習能力,享受到了快樂的學習過程,掌握了高效率的學習方法,并獲得了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全面升華。因此,我們在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中的方法創(chuàng)新,取得了較強的教學實踐意義,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希望我們的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方法,能夠幫助廣大小學語文教學工作者實現古詩文教學的優(yōu)化與提升。
參考文獻:
[1]孫克俊.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探討[J].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8(4):79.
[2]崔建博.探討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優(yōu)化策略[J].教育(文摘版),2016,14(3):272.
[3]李明娟,韓先娟.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2018(5):96.
[4]郭杏冰.試析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中的情境創(chuàng)設[J].課外語文,2018(6):42-43.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