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添
摘 要:現如今,我國教育教學體制正在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不斷改變,素質教育已經成為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趨勢。高中體育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是新課改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教學創(chuàng)新的主要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身體素質,將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要求踐行到底。首先闡述了高中體育教學創(chuàng)新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當前我國高中體育教學的現狀,最后論述了新課改下高中體育教學創(chuàng)新的主要對策。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體育教學;創(chuàng)新
因為高中體育不是高考的重點科目,所以長時間以來沒有得到學校和教師的重視,其他文化科目經常占用體育課程的時間。隨著這種趨勢愈演愈烈,高中生的身體素質越來越差,所以體育教學的改革勢必要開始并進行下去,讓學生在學好文化課程的同時,還能擁有強健的體魄。促進高中生身體、心理的全面發(fā)展是現代體育教師應該重點考慮的問題。
一、新課改下高中體育教學創(chuàng)新的必要性
在新課改如火如荼開展的前提下,高中體育的教學創(chuàng)新逐漸得到教育界的重點關注。體育教學作為高中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不是高考的重點科目,但是卻關系到每個高中生的身體健康和學習狀態(tài)。傳統(tǒng)的高中體育教學受到的重視比較少,體育課程的時間經常被其他科目占用,而且教師在課程中沒有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在體育教學只能被動地接受,無法主動參與到體育學習中,這就導致體育課程的教學目標無法最終實現??梢姡_展高中體育教學創(chuàng)新十分必要。
二、當前高中體育教學現狀分析
1.體育教學與文化課教學的協(xié)調性比較差
高中生面臨著即將高考的巨大壓力,文化課的學習往往占滿了學生的時間。但是高中階段又正是學生身體發(fā)育的重要時期,學生在承擔學習壓力的同時,還需重視身體健康。但是很多高中學校往往更加側重學生的文化課學習,讓學生將全部精力都放在文化課的學習上,留給體育教學的時間比較短,有的時候甚至會出現本是體育課程卻被其他文化課占用的情況,這就嚴重阻礙了高中體育教學的順利開展。
2.心理問題重視程度不夠
學生的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一樣是體育教學的重點所在,但是體育精神在當前我國高中體育教學過程中沒有貫徹落實,沒有將體育訓練與心理教育充分融合到一起。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按照教學大綱開展工作,忽視了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3.訓練項目安排不合理
訓練項目的合理安排是體育教學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基礎,體育教師應該按照教學大綱和學生實際的身體素質設計訓練項目。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有的學校沒有科學合理地安排訓練項目,開展的訓練項目沒有激發(fā)出學生對其的興趣或者超出了學生身體可以承受的范圍,導致學生沒有熱情參與到訓練項目中。
三、新課改下高中體育教學創(chuàng)新策略
1.創(chuàng)新高中體育教學思路
創(chuàng)新高中體育教學思路和觀念是保證高中體育教學改革順利進行的重要前提,教育部為了讓各個學校都充分重視體育教學,近些年來已經為高中體育教學的開展制定了相關理念,要求各個學校加強學生的身體鍛煉,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體育學習氛圍,極大地促進了我國體育教學事業(yè)的發(fā)展。在教育部的要求下,高中體育教師應該積極轉變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貫徹落實體育精神,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讓學生主動參與到體育鍛煉中來,切實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水平。
2.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
在新課改的教育背景下,高中體育教師應該將教學目標上升到培養(yǎng)學生終身鍛煉習慣的高度上來,協(xié)調好體育教學與文化課之間的關系,充分認識到體育課程對學生發(fā)展的重要性,幫助學生養(yǎng)成日常鍛煉的好習慣,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體育教學應該有計劃地進行,不能像放羊一般讓學生在課上想干什么干什么,如果這樣,有的學生就三五成群地聊天,有的學生自行進行鍛煉容易受傷。此外,體育教師應該安排一些能夠培養(yǎng)學生毅力和韌性的活動,在體育鍛煉過程中還能提高學生的心理抗壓能力,使其樂觀面對學習和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和困難,培養(yǎng)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
3.加大資金投入,合理安排訓練項目
各地區(qū)教育部門應該加大對體育教學的資金和師資投入力度,完善學校的體育基礎設施建設,保證籃球、足球、排球等的數量可以滿足教學的順利開展。聘請專業(yè)的體育教師對學生的鍛煉進行指導,防止學生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受到不必要的傷害。
綜上所述,高中體育教學創(chuàng)新是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必然要求,教育部門、學校以及體育教師應該加強對體育教學創(chuàng)新的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高中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勇.淺析如何在高中體育教學中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20).
[2]郭龍.構建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新模式[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S1).
[3]李仲斌.“新課程”標準下體育教師教學任務的完善[J].六盤水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3).
[4]徐恩元.立足實際勇創(chuàng)新,注重改革提質效:對高中體育教學改革的幾點體會[J].考試周刊,2011(2).
[5]王朝霞.對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實踐嘗試的研究[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