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欣悅
摘 要:思想政治課教學中錯誤不可避免,錯誤是一種良好的課堂資源。要使教學錯誤資源化,真正實現“課堂因錯誤而精彩”,必須對錯誤資源進行合理利用,善于利用錯誤資源,以錯引正。對思想政治課錯誤資源的合理利用進行探討。
關鍵詞:思想政治課;錯誤;錯誤資源
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必然會伴隨著錯誤。錯誤人皆有之,教師對學生的錯誤不加利用是不可原諒的。教師必須合理利用錯誤,讓錯誤成為一種良好的課堂資源,使錯誤資源成為成功的先導、進步的階梯。思想政治資源化可以經過容錯、捕錯、設錯、思錯四個環(huán)節(jié)加以轉換,并使其合理利用。
一、包容錯誤,激發(fā)活力
在一個真實的課堂中,錯誤不可避免,一節(jié)完整的課堂中必然會出現說錯話、做錯題的現象。高中思想政治課是由四個部分組成的,這四個部分各有特點。經濟生活主要涉及生產、消費、財政、市場經濟等相關知識,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對密切一點,但也有一些難重點。政治生活主要是對國家性質、政權組織形式、國際關系等內容進行學習,這一部分內容學生可以通過新聞、傳媒加以了解,但由于每個人對政治的敏感度不同,對這一部分內容學生的熟悉程度也不盡然相同。文化生活是高中思想政治課新加入的模塊,總體上與學生生活比較密切,但這一部分內容比較零散、瑣碎,學生容易混淆概念,所以需要認真梳理。生活與哲學應該算是整個高中政治課模塊中最有難度的一個模塊了。哲學概念比較抽象,需要學生有較好的理解能力,因此在新課學習中錯誤率比較高。
教學案例:在教學哲學第六課第一框“意識的本質”時,我們講到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fā)展的產物;是人腦的機能;是客觀存在的主觀印象。這個時候,我讓學生處理課堂習題中的一道判斷題,即“意識的內容是客觀的,形式是主觀的”。這時候學生分成兩方,一方認為正確,一方認為錯誤。很顯然,認為“正確”的那部分學生是對的,可惜寥寥數人。面對多數同學的錯誤,作為教師的我并沒有立即加以判斷,而是耐心地加以引導。錯誤是學生在課堂中最直接、最真實的想法的表現。必須了解學生出錯的原因,了解學生對題目的理解,再加以解釋。我讓一位錯誤的學生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她說:“意識是主觀的,這里意識的內容是客觀的說法不對,所以這道題是錯誤的?!彪S后我讓一名正確的學生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意識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客觀存在是客觀的,所以意識的內容是客觀的?!边@樣一來,不用我加以解釋,很多錯誤的學生已經明白了自己的錯誤所在。
整體上來說,高中思想政治課是一門涵蓋性廣、綜合性高、人文性強的學科。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必然會出現做錯題、說錯話的現象。作為教師要允許學生犯錯、接納學生犯錯、善待學生的錯誤。要用一顆包容、大度的心,平和地面對課堂錯誤,用從容應對的智慧,巧妙地利用這樣的生成性資源,讓資源變成一種美麗的課程資源。
二、捕捉錯誤,豐富資源
課堂資源是指有利于實現教學目標、支持課堂教學活動開展、能為課堂教學所利用的各種因素和條件。學生是課程的主體,所以課堂資源的應用是為了學生更好地學習。另一方面,學生也是課堂教學賴以展開的重要資源。葉瀾教授說過:“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狀態(tài),包括他們的學習興趣、積極性、注意力、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合作能力與質量、發(fā)表的意見、建議、觀點、提出的問題與爭論乃至錯誤的回答等,無論是以言語,還是以行為、情緒方式的教學過程中的生成性資源?!卞e誤資源也是一種重要的課程資源。所以作為教師要有一雙“慧眼”,善于捕捉課堂中稍縱即逝的錯誤資源,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教育智慧,巧妙地融進課堂教學制作。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要善于處理課堂預設之外的突發(fā)情況,靈活地改變原定的教學計劃。當發(fā)現學生的錯誤的時候,教師一定要學會轉變角色,站在學生的立場上思考,以學生的角色審視錯誤,這是一個移情和換位思考的過程。
教學案例:在教學哲學第六課第一框《人的認識從何而來》時,在講授了實踐的含義后,為了加深對概念的理解,我讓學生列舉了身邊的實踐活動。一位學生列舉出學習活動也是實踐活動。面對這一回答,我反應過來實踐的對象是一個易錯點。于是我立馬組織學生討論學習活動到底是不是實踐活動。我讓學生仔細閱讀實踐的含義:“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實踐的物質性活動?!弊寣W生明確實踐的對象是客觀世界,而不是主觀世界,學習活動是改變主觀世界的活動,所以不是實踐活動。在這個事例中,由于我及時捕捉到了課堂中的錯誤資源,并加以靈活運用,使學生對所學概念有了更加清晰、深刻的理解。
教師不能輕易放過課程中的錯誤資源。當學生發(fā)生錯誤的時候,一定要及時捕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判斷,合理調整課程安排,分析學生的思維特點和方式,引領學生一起加以討論,加深對知識點的認識,展現豐富多彩的課程活動。
三、預設錯誤,優(yōu)化思維
教學專家尚成榮曾經說過:“課堂就是允許學生出錯、犯錯的地方?!庇袝r候錯誤被隱藏就是模糊于學生的意識之中,沒有被學生意識到。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中,面對最為豐富、生動的教學資源——學生,一定要遵循“心中有學生,眼里有資源”的原則。通過認真鉆研教材和研究習題,有一些關鍵性的、規(guī)律性的錯誤完全可以被預設的。教學不是一個簡單告訴的過程,而是要運用這些手段激發(fā)學生的認知興趣,自主構建知識體系的過程。通過預設一些“美麗的陷阱”,誘導學生把錯誤暴露出來,引導學生加以探究,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和學習的熱情。讓學生在錯誤中行走,不怕跌倒,一點點探索、一點點成長,這樣的學習才是有意義的。同時使學生樹立起革命的批判精神,優(yōu)化思維方式。
教學案例:在教學哲學第六課第一框《人的認識從何而來》時,實踐具有的客觀物質性和主觀能動性這兩個特點是學生容易出現理解偏差的。所以我故意預設了這樣一個錯誤,在介紹完了意識這兩個特點之后,我提出這樣一個觀點:“物質既是客觀物質性活動,又是主觀的認識活動。”起初學生并沒有意識到這一觀點是錯誤的。于是我?guī)ьI學生復習了意識的本質和作用的相關知識: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fā)展的產物;是人腦的機能;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像,意識能動地認識世界、改造世界。這時候有一部分學生反應過來,小聲討論:“剛剛老師的觀點是不是錯誤的呀?”“主觀的認識活動是指意識活動吧!”“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不是直接的而是通過實踐實現的?!彪S著反應越來越顯著,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動搖。這時我覺得時機已經成熟,說道:“我們說到認識活動是意識活動,它能夠對人的實踐活動加以指導,那么剛剛我說的實踐是主觀認識活動對嗎?”學生:“實踐是客觀的,具有主觀能動性是指在實踐的過程中受到意識活動的指導,而不是實踐本身是主觀性的?!?/p>
在這一教學案例中,我預設了一個“美麗的陷阱”。通過新舊知識的銜接對比,使學生發(fā)現錯誤、解決錯誤。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便于他們在以后的學習中走出誤區(qū)。
四、反思錯誤,共同成長
經驗+反思=成長,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只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必須將經驗同反思相結合。教學是教學相長的過程,是師生共同成長的過程。所以,反思錯誤不僅是學生應該做的,也是教師應該做的。
學生的錯誤必須是一個自我否定的過程,自我否定必須以反思為提前。所以當我們發(fā)現了錯誤、捕捉了錯誤、利用了錯誤,還要反思錯誤。引導學生從錯誤的過程加以反思。學生反思,促進學生的學習。對錯誤的反思可以使學生不再機械,可以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反思可以引起學生內心的沖突,喚醒思維,激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探索問題的欲望,使學生從學習者轉變成學習研究者,從而學會學習,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主動構建其知識體系,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
課堂上許多錯誤是教師無法預料到的,學生大范圍的錯誤會凸顯教學上的失誤。教師應對學生的錯誤懷有感激之情,因為學生的錯誤像是折射教學實際的一面鏡子,可以使教師不斷完善。教師必須找到學生錯誤的原因,探索解決方法,這是教師自我成長、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一個良好渠道。教師要善于寫教學反思、教學總結、教學日記等反思性材料,從錯誤中尋找契機,推動成長。教師要視課堂錯誤為一筆寶貴的資源,好好利用促進師生共同成長。
“陽光總在風雨后”,思想政治課錯誤是寶貴的,是課程中不可多得、不可忽視的資源。教學是一門有遺憾的藝術,教師要敞開胸懷對待錯誤,挖掘學生錯誤中的閃光點,及時捕捉,巧妙運用把錯誤轉換成促進學生發(fā)展的資源,讓思想政治課閃爍出智慧的光芒。
參考文獻:
[1]葉瀾.重建課堂教學過程觀[J].教育研究,2002(10).
[2]吳作武.錯誤也是一種美[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