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舉
摘? 要:在當前“互聯網+”背景下,我國高校體育教學需要針對現代體育教學理念,從教學形態(tài)、教學意義、教學評價等方面,來有效強化高校體育教學效果,并為體育教學改革帶來積極影響。本文主要針對當前“互聯網+”背景下,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策略進行分析,旨在不斷強化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效果,提升高校體育教學效率,并為我國當前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實踐提供一定借鑒作用。
關鍵詞:“互聯網+”? 高校? 體育教學? 改革? 策略
中圖分類號:G807.4?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12(c)-0004-02
“互聯網+”是我國當前背景下信息科技發(fā)展的新興行業(yè)。作為一種新興技術,“互聯網+”融合了傳統(tǒng)行業(yè)以及信息化水平,促進了我國多個行業(yè)的持續(xù)良性發(fā)展?!盎ヂ摼W+”背景下高校體育教育進行改革帶來的影響是十分積極且明顯的。這不但能夠讓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的效率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還能為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提供借鑒意義。
以信息化技術來帶動現代教育化水平是“互聯網+”教育的主要特色,也是我國當前教育領域戰(zhàn)略目標的主要發(fā)展方向,對于實現教育的跨越式發(fā)展有很大的好處。多年來,歷經滄桑變化,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仍無法脫離傳統(tǒng)教學觀念,以技能鍛煉和訓練為主的體育教學模式仍根深蒂固,高校體育教學思想滯后,教學內容與相關教學手段,以及教學評價系統(tǒng),無法跟進時代發(fā)展步伐。這不僅違背了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相關宗旨,也不利于我國當前高校體育教學的教學目標需要,違背了學生的學習內涵,并不利于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發(fā)育。所以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需要有效借鑒“互聯網+”背景,對構建高校體育信息化教學平臺、構建多樣化的教學評價體系內容、利用網絡資源來構建高效課堂等方面進行剖析,不斷推進互聯網技術有效地應用于我國高校體育教學中,為促進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提供創(chuàng)新技巧和新的發(fā)展理念與方法。
1? “互聯網+”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的促進意義
1.1 轉變體育教學模式,促進教學靈活發(fā)展
在我國傳統(tǒng)體育課堂教學中,體育教學需要基于體育教學地點及課堂等實體空間來進行,只能在規(guī)定的時間及地點,來與學生面對面進行體育技能傳授和知識講解,學生受到了空間和場地的局限性,體育拓展學習效果大大下降。而“互聯網+”背景下的體育教學模式,則有效轉變了這種傳統(tǒng)體育教學模式。例如,教師可通過體育在線教學課程,實現與不同學生間的共同授課,不僅打破了傳統(tǒng)體育教學的時間及地域限制,更是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學習靈活性及時效性,大大地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效果。因此,“互聯網+”背景下的高校體育教學,將不再局限于傳統(tǒng)閉塞的課堂教學地點,能夠使學生完全脫離空間束縛,體育教學可在任何地點、任何空間來進行,從而使高校體育教學有效結合互聯網技術獲得靈活發(fā)展。
1.2 轉變體育教學形式,促進教學多元提升
在我國傳統(tǒng)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交流基本都局限于課堂教學中來進行的。但是由于體育教師所顧及的學生數量較多,并且受到課堂教學時間限制,教師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來完成教學內容的講解。這導致師生之間的近距離接觸和交流知識的機會較少,大大降低了師生間的良好情感溝通,無法促進師生間的有效溝通交流。而“互聯網+”背景下的高校體育教學,則直接改變了這種師生間的溝通學習方式,從而使師生之間實現了更加人性化的溝通對話,大大強化了師生間的情感互動。例如,傳統(tǒng)體育課堂與體育在線學習課堂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可以同時存在,這將師生之間的交流分為線上學習線下授課的形式,直接改變了傳統(tǒng)的高校體育教學形態(tài)。這種交流形式在當前移動互聯時代可以說是隨時隨地的,教師可以針對學生在體育鍛煉和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有效的講解,并對學生更加合理地進行體育鍛煉加以指導,完全擺脫了時間和空間的束縛,對體育教學的效率必將有很大的提升。同時,多樣化的溝通方式也能夠有效地增進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強化師生間的有效溝通,促進了高校體育教學的多元化進展。
2? “互聯網+”背景下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措施
2.1 高校體育信息化教學平臺的逐步建立
高校體育信息化教學平臺的逐步建立,能夠有效地強化高校體育教學管理效果,并使高校體育教學來順應時代發(fā)展。根據時代發(fā)展理念進行教學是現代化教學的必然,更是深化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需要。而建設高校體育信息化平臺需要涵蓋體育教學活動系統(tǒng)、教學管理系統(tǒng)以及教學資源系統(tǒng)等多個模塊,需要涉及到體育資訊、體育在線教學、體育鍛煉等多種形式。高校體育信息化平臺需要擁有的能力,首先需要做到的是互聯網便捷優(yōu)勢的合理利用,使得從選課到教學評價的完整教學體系逐步得以建立,實現體育教學教務管理系統(tǒng)的精細化發(fā)展,從而極大提升體育教學效率效果。其次,利用高校體育信息化平臺進行教學,要建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保障線下面授課順利進展的同時,要促進線上在線學習教學的相互融合,充分結合二者優(yōu)勢來最大化提升體育教學效果。
2.2 教學評價體系日益多樣
當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評價系統(tǒng),大多數是直接以教師來完成的。體育教師可采用直接評價的方式,來針對學生當前的身體素質、學習效果以及體育技能等方面的能力進行期末評價。但這種傳統(tǒng)的評價體系缺乏一定的科學性,相關完善性有所不足。這種評價主要關心學生體育知識技能的掌握,而對學生的綜合體育能力,例如體育習慣的培養(yǎng)、體育終身鍛煉觀念的養(yǎng)成等方面缺少必然條件。只注重對結果的評價,對學生實際體育學習的過程有所忽視。
未能根據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進行有效的評價,難以客觀地反映出學生真實的體育學習水平。而在“互聯網+”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評價應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出發(fā),利用高校體育信息化平臺,將學生個人對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作為評分標準的系統(tǒng)。它針對學生的體育理論與實踐知識、體育學習情況及體育綜合能力,來全方位評價學生的體育素質,并利用多種形式的評價方式,例如教師評價、系統(tǒng)評價、學生自評、計算機評價等形式,來最大化提升評價的準確性,保障評價系統(tǒng)的客觀公正水平。
2.3 高效體育教學課堂的逐步構建
當前“互聯網+”背景下,隨著我國網絡信息化的建設進程不斷加快,大量網絡體育教學資源不斷出現,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加多樣化的課堂學習內容,讓學生的學習體驗在此過程中得到日益的完善,這就能夠對學生體育學習的個性化需求進行更好的滿足。同時,高校也需要積極開發(fā)符合自身情況的涵蓋教學課件、教學視頻以及教學微課等形式和內容的體育網絡教學課程資源,從而方便學生進行自主選擇和課后學習。例如,高校體育教師可錄制不同的體育學習項目的教學視頻,通過學生的自主性選擇進行學習,最大化尊重學生的個性愛好發(fā)育。其次,體育教師也可以把教學中的一些極難掌握的操作技術制作成Flash動畫或導入高水平運動員的慢運動視頻來進行講解,從而針對這些高難度體育動作進行有效教學,可最大化提升體育教學實踐效果,彌補高校體育課堂教學的不足之處。
參考文獻
[1] 許坤,李陽陽.“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與發(fā)展研究[J].青少年體育,2019(5):110-111.
[2] 楊筱竹.“互聯網+”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混合學習模式探索[J].當代體育科技,2019,9(13):12-13.
[3] 孫永娟.“互聯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高校體育教育發(fā)展探究[J].黑河學院學報,2019,10(1):83-84,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