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我國高考制度改革取得明顯成效,素質(zhì)教育的全面推行,教育評價方式的轉(zhuǎn)變,帶來的是課堂教學方式的轉(zhuǎn)變,尤其是作為基礎學科的語文科目,在高考中的地位更隨之凸顯出來。但是,目前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并不能完全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熱情,因此,構(gòu)建和諧、高效的語文課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課堂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習熱情;提高素養(yǎng)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近年來,我國高考制度改革取得明顯成效,素質(zhì)教育的全面推行,教育評價方式的轉(zhuǎn)變,帶來的是課堂教學方式的轉(zhuǎn)變,尤其是作為基礎學科的語文科目,在高考中的地位更隨之凸顯出來。語文學科的任務既要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還要傳授并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語文知識,為學好其他學科和走向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但是,目前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并不能完全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熱情,這是為何?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基礎教育階段未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導致初高中的語文教學銜接不夠順暢。二是個人興趣愛好的差異,尤其是偏理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有意識地把大部分的時間放在做理科習題上,而對語文學科的學習時間分配的很少。三是語文學科本身的特點,上下五千年,縱橫數(shù)萬里,涉及的領域非常之廣,讓很多學生學不得法,因此漸漸失去學習的耐心,導致學習成績的每況愈下。那么怎樣有針對性的解決這些問題呢?
一、 目前高中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為了能夠更好的對高中語文進行新課程改革,首先應該找到當前的語文教學中存在哪些問題,然后針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逐步地完善高中語文的教學方法。目前的高中語文教學還是存在著很多的問題:高中課堂教學過于枯燥是長期以來都沒有很好解決的一個問題,課堂的氛圍過于壓抑也會影響學生學習聽課的心情,高中生本身就因為作業(yè)繁多身心上的壓力非常的大,學生學習的興趣很容易陷入低谷,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讓他們擁有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教師應該多從教學方法上入手抓住學生學習的心理特點,更好地幫助學生建立學習的信心。高中教育中還有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在高考的壓力下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很容易陷入應試教育的模式中,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還需要教師首先樹立正確的素質(zhì)教育觀念,在平時的教學中不僅要對學生的學習成績負責,還要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綜合能力,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時候應建立綜合的考核標準,不能單憑成績來衡量一個學生的表現(xiàn),教師應該多方面的挖掘?qū)W生的潛力,幫助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發(fā)展方向,這種綜合的素質(zhì)教育觀念有利于學生綜合發(fā)展。高中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大多是靠機械記憶的方式,教師在進行授課的時候也大多采用“滿堂灌”的方式,阻礙了學生的思維發(fā)展。上述的這些問題都需要進行系統(tǒng)的解決,不斷的采用新穎有效的教學方法,才能夠徹底的解決好這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二、 新高考改革下高中語文有效課堂教學的途徑
(一) 開展閱讀式的語文教學
閱讀不僅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眼界,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還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但是目前的高中閱讀練習大多是運用考試的閱讀理解的形式進行閱讀訓練的,學生不能夠自由地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閱讀資料,這些問題還是源于長期以來實行的應試教育,有些教師認為讓學生自己選擇閱讀資料太浪費時間,而且,沒有目的性的閱讀也不能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和閱讀理解能力。雖然這樣的想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如果限制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不僅不能夠增加閱讀能力而且還會削弱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為了能夠更好地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可以采用群文閱讀的方法進行閱讀教學,所謂的群文閱讀就是同時學習一類或者相互關聯(lián)的文章,加深對某一類知識點的理解和學習,如在學習魯迅的《祝?!返臅r候可以推薦給學生類似的幾部魯迅的優(yōu)秀作品,通過魯迅其他的作品來進一步理解《祝?!愤@篇文章的主旨大意,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可以進一步的拓展關于魯迅的生平事跡或者和他作品有關的背景知識,這樣的閱讀教學方式能夠避免學生沒有目的的尋找閱讀資料,從而節(jié)約了學生很多的學習時間,這種閱讀方式具有很強的針對性,能夠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同時也可以增加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所以在以后的語文教學中可以結(jié)合這樣的閱讀教學方式,完善高中語文的教學模式。
(二) 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學生學習效率的高低和學生學習時的心理狀況有著很大的關系,學生的心情愉悅就能夠更加的投入到對知識的掌握中去,學生的情緒低沉學習效率相應的也會降低,為了能夠給學生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通過多種方式將課堂教學的氛圍進行提高,首先應該調(diào)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以他們?yōu)橹行?,學生不再只是扮演“觀眾”的角色,應該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發(fā)言機會,能夠通過師生互動的形式進行學習上的交流,解決學生遇到的疑問。例如在學習《林黛玉進賈府》這一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將課堂變?yōu)閷Α都t樓夢》的文學作品交流會,讓學生結(jié)合自己讀過的作品與同學和老師進行交流,表達自己對文章和人物的見解,經(jīng)過這樣長期的練習學生不僅閱讀理解能力有所提高,作文的寫作能力也會有很大的進步,進而逐漸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三) 優(yōu)化學習環(huán)節(jié)
在新課改背景下,我們要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所有活動都要圍繞學而展開。這里所說的學,并不是老師讓學生對知識死記硬背,這是學習的過程。新課改下的學,應該是學會學習,教師做學生的引路人,為學生指明學習的方向,讓學生自己去體驗走的過程,這樣才是真正的學。因此,教師要注重學生學的環(huán)節(jié),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課堂上要引導學生合作探究解決疑難,同時還要做好課后復習的指導工作,讓學生概括文章內(nèi)容,抓住重點,自主完成課后習題。在此過程中,老師可以要求學生自己查閱相關知識,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行動力,也可以事先提供一些相關資料,但同時需要注意不要起到反作用,禁錮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潛意識認為局限于某個方面,適得其反。利用工具書自主解決文章中的生字、新詞,理解并掌握它們的意思和用法。要在疑難處作出標記,課堂上再去解決。課后要查閱資料,或者借助網(wǎng)絡等,了解作品的相關背景,鼓勵學生各抒己見,交流成果,或許會收到意外的驚喜。
(四) 進行個性化教學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尊重學生學習能力方面的差異,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同表現(xiàn),其實也就是給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空間。在語文教學中,既要關注所有學生的共性,還要承認他們之間的差異性,實現(xiàn)教學的個性化,因為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見解,同一篇文章,學生讀后會有不同的見解和感受。比如一篇文章,有的學生會被生動的故事所感動,有的學生會被優(yōu)美的詞句所吸引,有的學生會注重文章的主旨,覺得可以愉悅身心,或者受到啟迪。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尊重和欣賞學生的獨特見解,給學生足夠的思維空間,為他們提供廣闊的發(fā)展空間,讓學生多角度、全方位去思考,充分發(fā)展和釋放學生的個性,促進他們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散。
(五) 語文課要以“本”為本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發(fā)展,很多老師會圍繞教學案精心設計問題。課前,老師要求學生按照導學案上的問題自主找答案,在上課的時候一一解決。學生照本宣科地回答問題,缺乏自我了解和感悟。課堂上沒有讀書聲,語文課成了問題課。學生的閱歷不同,能力不同,這千篇一律的答案,嚴重阻礙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還有的課堂走形式,一會聽音樂,一會討論,非常熱鬧,學生爭先恐后,其實是在打外圍戰(zhàn)。語文就是語言和文字,閱讀教學就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交流過程,有效的語文課堂,應該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文本對話,讓學生充分閱讀文本,在此基礎上,學生對文本有整體感知,賞析重點語段,通過實實在在的接觸文本,讓學生走進文本,和作者產(chǎn)生情感共鳴。語文教師要努力營造閱讀氛圍,做好備課工作,教給學生有效的閱讀方法,讀出感情讀出意境。在語文教學中,不能讓學生脫離文本,上課只是解決問題,應該讓閱讀成為連接文本的手段。
三、 結(jié)語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發(fā)展,我們要提倡以人為本的理念,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到被尊重、被肯定、被關注,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放飛學生囚禁的情愫,讓學生主動學習,在快樂中成長,在學習中快樂,完成新課程標準要求,讓學生熱愛語文,真實實現(xiàn)教學相長,使語文課堂教學之花永遠耀眼奪目。
參考文獻:
[1]段永民.淺談關于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新課程(下),2017,15(5):96-97.
[2]拓凌燕.新課標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模式的思考[J].課外語文,2017,12(18):102-102.
作者簡介:
鄭希坤,福建省龍巖市,龍巖市永定區(qū)高陂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