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以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生活化教學策略為重點進行闡述,結合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應用生活化教學策略的重要性為主要依據(jù),從結合校園生活,實施習作教學、通過多元化生活,加強學生的實踐、關注日常生活,積累寫作素材這幾方面進行深入探索與研究,其目的在于提升習作教學質量和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從而為學生以后的語文學習和習作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生活化教學
一、 引言
小學時期,是培養(yǎng)學生寫作興趣的關鍵階段,對于學生認識、學會、愛上寫作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和意義。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改革,傳統(tǒng)的寫作教學已經(jīng)無法滿足學生的發(fā)展需求。而且由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較為落后,和實際生活相脫離,從而使學生的寫作沒有生活實踐色彩。因此,教師需要轉變自身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在習作教學中有效應用生活化教學策略,從而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興趣,提升學生的習作質量,為學生以后的語文學習和寫作奠定堅實基礎。本文針對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生活化教學策略進行深入分析。
二、 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應用生活化教學策略的重要性
生活化教學主要是指教學活動和生活實踐相結合,通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對事物的觀察和疑問,引入習作教學中,通過學生的好奇心理,激起學生對習作學習的熱情。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正確指引學生,教會學生對生活進行觀察,學會捕捉生活的細節(jié),使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語言,并結合習作技巧,把所見所聞記錄下來。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應用生活化教學,把鮮活的生活和生硬的技巧進行結合,不僅可以激起學生的寫作興趣,還可以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寫作學習,并且還可以提升教學質量和效率。因此,可以看出,生活實踐可以更好地詮釋教學中的概念問題,有助于學生發(fā)現(xiàn)實際生活中美好的事物,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的思維。
三、 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生活化教學策略
(一) 結合校園生活,實施習作教學
小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度過的,校園的生活豐富多彩,而小學生只關注如何玩樂。因此,在習作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校園生活,把其作為一個寫作素材,指引學生對校園中的事物進行觀察,亦或是景色,亦或是人,從而指引學生結合生活進行寫作。例如,可以充分利用學校舉辦的活動,例如植樹節(jié)、兒童節(jié)、表演活動、比賽活動等等,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仔細進行觀察,觀察表演者的語言神態(tài)和人物動作,觀察觀看者的神態(tài)和自己的心理感受等等。然后教師在習作教學中,可以指引學生把觀察到的整個過程描寫出來。通過校園活動,指引學生深入挖掘生活寫作素材,可以使學生更加深刻地體驗生活,在寫作時做到有話可說,有話可寫。
(二) 通過多元化生活,加強學生的實踐
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想要做到充分應用生活化教學,教師需要開拓學生的眼界,使學生親自動手實踐,感受真實的生活,從而解決學生在習作中發(fā)生閉門造車的情況,避免學生在習作中發(fā)生假大空的情況。例如,在講解“故鄉(xiāng)的河”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記憶中的故鄉(xiāng)”或者是“尋覓故鄉(xiāng)之跡”的活動,帶領學生來到大自然中,欣賞當?shù)氐淖匀伙L光和山水文化,從而體驗當?shù)氐娘L土人情等等。如,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郊游,參觀田野風光,并組織學生參與到勞作中,使學生感受農(nóng)民的辛苦。在活動中,教師需要指引學生多進行觀察和思考,從而了解農(nóng)作物種植的過程,感受農(nóng)村的稻谷濃香。在活動結束以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作業(yè),寫一篇郊游的心得體會,并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描寫出來。通過這樣的生活體驗,可以豐富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情感體驗,還可以使學生體驗鄉(xiāng)土風情,從而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質量。
(三) 關注日常生活,積累寫作素材
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教師需要善于利用日常生活,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主要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首先,教師需要指引學生學會欣賞和聆聽大自然的聲音。美妙的聲音會激發(fā)學生的想象能力,因此,教師在寫作教學中,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播放來自大自然的聲音,例如,山泉流動的聲音、雨水滴答的聲音、雞鳴聲、汽車鳴笛、學生的朗讀聲等等。在播放每個聲音時,指引學生對發(fā)出聲音的物體進行猜測。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想象能力,學生可以開動大腦,充分發(fā)揮出自身的想象能力,感受大自然和生活中的聲音。在播放完聲音以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然后把聽到的聲音通過文字,描寫出來。
其次,教師可以在適當?shù)臅r候對學生進行點撥,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寫作來源于生活,同時也高于生活,從而導致學生在寫作時經(jīng)常忽略生活中的素材。因此,教師可以指引學生通過自己的感官和肢體,去感受生活中的事物。例如,在講解“養(yǎng)花”這篇課文時,教師需要教會學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體會作者養(yǎng)花的樂趣。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提問:同學們,你們有養(yǎng)花的經(jīng)驗嗎,每種類型的花的種植方式一樣嗎?然后指引學生進行討論,討論過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模仿該篇課文,寫出想養(yǎng)的花的種類,并把種花、花開的狀態(tài)描寫出來。學生按照要求在進行寫作時,會積極主動地對各種花種植的方式進行調(diào)查,并對花開的狀態(tài)進行仔細觀察,從而寫出高質量的作文。
四、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新課改背景下,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應用生活化教學策略是非常重要的,其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質量,并且還可以提升學生的文學思維能力。目前,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部分教師在習作教學中仍然通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習作教學,從而嚴重影響到教學水平和質量。因此,部分教師需要轉變自身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和結合實際生活,通過合理有效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習作教學。只有這樣才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從而為其以后的語文學習和寫作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夏春梅.小學語文作文的生活化教學策略淺談[J].教師,2015(26):61-62.
[2]何昌雅.小學語文作文的生活化教學策略淺談[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10(3):187-188.
[3]辛中華.生活化教學策略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J].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2017(7):60-61.
[4]席琳.生活化教學策略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7,3(11):245-246.
作者簡介:
齊偉,遼寧省大連市,大連市甘井子區(qū)北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