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康德曾經說過:“能夠引起我內心震動的,一個是頭頂?shù)男强?,一個是永恒的道德律。”可見,德育是最高的教育目標,促進人的發(fā)展。而語文作為一個中華民族豐富內涵和精神底蘊的載體,是滲透德育的重要學科。因而,教師要重視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借助教材中深刻的語言、鮮明的人物形象和濃厚的情感為德育滲透提供得天獨厚的條件。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德育滲透
初中語文蘊含著豐富的德育知識,而這些知識幾乎都是通過閱讀傳遞給學生的。因而,教師需要重視語文的閱讀教學,通過有效的閱讀教學活動實現(xiàn)德育的滲透,在潛移默化中豐厚學生的人文內涵,提升個人修養(yǎng),發(fā)展人格魅力。
一、 放大語言,引導感悟情感,提升個人修養(yǎng)
語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它盛滿了精神內涵。馬克思和恩格斯曾說過:精神生產只能存在于語言之中。語言是人的思想、情感和道德的集中表現(xiàn)。因而,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咬文嚼字”,放大教材中的語言,挖掘準確、鮮明、形象的語句滲透德育,引導學生品味,進而感悟到語言傳遞的某種情感,提升個人修養(yǎng)。
例如:在教學《秋天的懷念》時,為了傳遞親情無價的思想觀念,引導學生熱愛生活、珍愛親情,我放大了文章一些重要語言,如“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這一句中的“悄悄”和“偷偷”兩個詞,首先,讓學生獨自感受;之后,進行分析,這兩個詞表現(xiàn)出了母親敏感地殘疾兒子的小心翼翼和對兒子深沉的愛;然后,提問:如果去掉“悄悄”和“偷偷”會怎么呢?對比之后,學生發(fā)現(xiàn)去掉這兩個詞就無法表現(xiàn)母親的心理,更體會不出母愛。在整個“咬文嚼字”的過程中,無意識地滲透了德育內容,豐富了學生個性情感。由此可見,放大語言,進行分析感悟,可以實現(xiàn)德育的滲透,提升個人修養(yǎng)。
二、 構建情境,聲畫刺激情感,有效滲透德育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边@句話說明了情感體驗的重要性,其是實現(xiàn)語文情感熏陶和德育滲透的有利條件。那么,如何進行情感體驗呢?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式,通過圖畫、音樂、生活再現(xiàn)等方式刺激學生,使其自然投入,從而實現(xiàn)某種思想情感的內化,達到滲透德育的目的。
例如:在教學《最后一課》時,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感,深刻體會文本中的情感,我采用了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式。首先,我問學生有沒有看過抗日劇,調動學生情緒,進而導入視頻片段;之后,我播放了一些經典地突出抗日艱辛、民族意識的片段,讓學生們觀看、感受;然后,提出一個問題:同學們看完之后有什么感受?并展開討論,有的同學說:抗日戰(zhàn)士太辛苦了,有的同學說:侵略者太可惡了……最后,我說:“同學們,假設我們回到了日本侵略時代,而這是我們的最后一節(jié)課,明天開始你們就要接受日本文化。試想,這時你會是什么心情?帶著這樣的心情,我們來閱讀一下《最后一課》?!睆亩归_教學,引導學生感受愛國情感,認識到了國家對于個人的意義。在整個情境當中,視頻的聲畫語言給學生帶來了直接的情感刺激,進而產生了閱讀的情感基礎,從而促使學生接受并內化了“愛國”這一情感。由此可見,構建情境,借助聲畫、音樂等媒介刺激,可以輔助學生消化思想情感,實現(xiàn)德育的滲透。
三、 知人論世,關注文本作者,增強人格魅力
王尚文曾說:“情志植根于藝術家敏感、深刻、美好的心靈?!币簿褪钦f,作者的情感是文章情感的來源,是文章情感的反映。因而,在閱讀教學時,教師要注意采用“知人論世”的方法,組織學生翻閱典籍、資料,學習作者的生平,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豐富認知經驗,進而實現(xiàn)個人情感的熏陶,潛移默化中滲透德育。
例如:在教學《社戲》時,為了滲透德育,提高學生的人格魅力,我采用了知人論世的方法,深刻剖析魯迅先生的思想,使其人格魅力感染到學生。首先,讓學生查閱有關魯迅先生的資料,包括生平、背景、作品風格;然后,對這三方面的內容進行了具體的分析。比如生平,我播放了關于魯迅先生生平介紹的視頻資料,講述了其家庭背景、工作經歷、一生事跡等,從視頻中,學生可以體會到魯迅先生的堅強、善良、睿智;又如背景,魯迅先生處于中華民族災難深重,面臨生死存亡的社會,而在如此殘酷的環(huán)境中,魯迅先生用自己的一支筆為民眾精神覺醒和民族解放付出了畢生的精力,可見其對國家的責任感、使命感;再如其作品風格,引導學生對比《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社戲》等作品,感受其嚴謹和獨特的幽默感。在整個知人論世的過程中,學生被魯迅先生的人格魅力所吸引,潛移默化中受到了熏陶和感染。由此可見,知人論世、關注文本作者是滲透德育的有效方式。
總之,語文閱讀教學是滲透德育的有效途徑。教師需要重視閱讀教學設計,注重教材中情感的傳播,使學生受到優(yōu)秀思想的熏陶,進而產生思想情感的變化,從而提升人格魅力和個人修養(yǎng),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任曉萌.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策略[D].河北師范大學,2014.
[2]曾慶鋒.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7(2).
作者簡介:
謝豐,浙江省杭州市,浙江師范大學附屬杭州筧橋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