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平
【內容摘要】近些年來,農村留守兒童問題逐漸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我們必須要充分關注留守兒童們的成長和發(fā)展,不但要注重教育,也要注重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這是兒童健康成長的重要基礎。教師必須要充分從兒童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多加與他們進行溝通和交流,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有效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本文就農村留守兒童自我管理能力提升的策略進行了探討和研究,希望能夠為相關的教育工作者們提供一定的幫助和支持。
【關鍵詞】初中教育 留守兒童 自我管理能力 提升方法 開展策略
一、培養(yǎng)留守兒童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
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能夠幫助孩子們以更加健康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并且鼓起勇氣去解決問題,從而做到自我能力和素質的提升[1]。消極的人生態(tài)度則會影響他們的人生發(fā)展,對于自身和社會出現(xiàn)認知偏差,甚至會出現(xiàn)敵對心理,因此,我們必須要培養(yǎng)留守兒童健康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鼓勵學生和學生之間、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二者互相敞開心扉,共同面對問題。
首先,要搭建良性的師生交流平臺,初中留守兒童遠離父母,他們很少體會到父母的關心和照顧,與此同時,由于無法找到父母的替代角色,內心感覺到非常孤獨寂寞,消極情緒會逐漸滋生[2]。學校是孩子們的第二成長家園,教師是他們經常接觸的角色,教師要充分承擔起自己的教育性責任,多加與學生們進行溝通和交流,及時了解兒童們的思想狀況,要保持積極主動的心態(tài)與兒童進行溝通和交流,不能夠隨意批評和責備他們,要用愛心和耐心傾聽他們的內心的想法,用慈祥的語言和和諧的目光,讓孩子們感受到溫暖,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為教室敞開心扉,積極尋求幫助。其次,教師要公平對待每一位留守兒童,不能夠因為學生成績的差異就隨意劃分類別,要對全體同學保持同等的關愛,提高師生互動頻率。最后,教師必須要都頻繁與留守兒童父母進行溝通和聯(lián)系,并且向孩子們轉達父母對他們的殷切期望,鼓勵兒童積極向上,更加努力奮斗和學習。
二、鼓勵留守兒童開展集體參與行為
留守兒童缺乏父母的關心和愛護,內心非常容易滋生孤獨感和偏執(zhí)心理,因此,教師應當善于運用集體的力量,組織各種各樣的集體活動,讓兒童積極參與到其中,得到集體的認同,增加自信心,與此同時,這也能夠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人際交流能力,同學之間建立親密的關系,增強合作意識,培養(yǎng)進取心[3]。首先,我們可以組織班級層面的集體行為,可以根據(jù)學生們的興趣選擇班級活動,鼓勵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其中,班集體是兒童每天要學習和生活的場所,通過開展集體活動,能夠培養(yǎng)他們的主人翁意識,意識到合作關系的重要意義,在合作的過程中,他們能夠逐步發(fā)現(xiàn)個人價值,從而形成一種良性循環(huán),樂于與外界進行互動[4]。另外,可以開展學校的集體行為,學校組織不同年級的留守兒童開展社區(qū)活動、才藝比賽和運動會,培養(yǎng)學生們自立自強的意識,從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三、幫助留守兒童客觀認知自我
由于家庭生活、個人經歷等要素的影響,很多留守兒童對自身的認知存在有偏見,不能夠客觀評價自己,也有很多兒童存在有比較嚴重的自卑心理,這對于他們的學習和生活而言造成了很大的困擾,因此,教師要教會留守兒童客觀認知自己,建立自信心[5]。首先,要通過學科德育教學來進行教育,幫助學生學習真善美辨別假惡丑,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并且為之進行努力奮斗;其次,要通過集體的認知來開展教育,組織學生們劃分小組,小組成員互相傾聽和交流,并且對其他同學開展激勵式評價,幫助學生建立學習自信和交流自信。
四、引導留守兒童制定全面發(fā)展的目標
教師要幫助學生們制定全面發(fā)展的目標,要明確自身的人生價值和為之奮斗的目標,這可以幫助留守兒童收斂品性,讓他們朝著目標去努力,從而讓學習狀態(tài)更加具有針對性,首先,要制定遠期發(fā)展目標,也就是兒童的未來理想,鼓勵每一位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理想和未來想要從事的職業(yè),這個目標具有明確性和易變性,因此,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樹立多個目標,要讓學生根據(jù)自己實際的性格特點和興趣愛好來制定目標,避免千篇一律[6]。其次,要幫助留守兒童制定近期發(fā)展目標,近期發(fā)展目標是長期發(fā)展目標的分解,是階段性的任務,可以根據(jù)學生們的理想來制定近期發(fā)展目標,保持目標的一致性其次,目標要求不能過高,要具有可實施性和可操作性,否則會嚴重打擊兒童們的自信心。最后,目標的設立要符合新時代的教育要求,教師應當及時對學生們做出學習和生活上的指導,鼓勵他們一步步實現(xiàn)近期目標。
總而言之,初中留守兒童的成長是全社會所共同關注的一項重點問題,初中教師必須要與學生們進行溝通和交流,充分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客觀表現(xiàn),并且不斷優(yōu)化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工作思路,從多個角度提升兒童的自我管理能力,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學生。
【參考文獻】
[1]安秀娟.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研究[J]. 現(xiàn)代交際,2018(3):139-141.
[2]張思禮,高道鳳. 自我管理 形成習慣[J]. 教書育人,2018(7):15.
[3]孫江濤. 解析提升農村留守兒童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徑[J]. 中外企業(yè)家,2012(10):124-125.
[4]李蘋. 基于治理政策下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思考[J]. 河西學院學報,2019,35(4):112-116.
[5]張會波. 中國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及對策[J]. 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40(S3):51-53.
[6]李澤影,劉恒. 留守兒童能力培養(yǎng)行動研究——四川農村留守兒童服務站個案研究[J]. 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10,22(3):84-88.
(作者單位:甘肅省嘉峪關市師范附屬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