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幼兒園到小學的平穩(wěn)過渡是兒童成長和發(fā)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如果處理不當,將對兒童的成長產生負面影響。因此,相關教育工作者應該密切關注幼兒園于小學銜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本文提出了建立幼兒園與小學銜接的正確思路,從教師思想、教學手段以及家長方面做好幼兒園與小學的銜接工作,有利于兒童的成長。
關鍵詞:幼小銜接 問題 改進策略
幼小銜接是指促進兒童身心協(xié)調發(fā)展的教育活動,是為了在多方利益相關者的合作下實現(xiàn)兒童從學前教育到小學的順利過渡。在一些國家,還強調了從家庭教育向公立幼兒教育機構的過渡。兒童的發(fā)展,實施科學的關懷和教育,使兒童有一個快樂而有意義的童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三次教育報告指出“幼兒期干預至關重要”。作為學前教育的最后階段,幼小銜接在學前教育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為順利過渡到初級階段奠定了基礎。如果沒有科學合理的幼小銜接措施,就不能保證兒童的全面發(fā)展。從微觀角度看,幼小銜接的實施是每個孩子協(xié)調發(fā)展的基礎。從細觀的角度來看,它是滿足國家高等教育要求的必然選擇。從宏觀的角度來看,它是個體實現(xiàn)“超我”的唯一途徑。但是,我國幼小銜接工作存在諸多問題。為了實現(xiàn)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這些問題并努力解決。[1]
一、幼小銜接存在的問題分析
1.轉型復雜
目前我國幼小銜接階段最重要的問題是幼兒過渡階段現(xiàn)狀的復雜性。幼兒園幼小銜接教育主要是幫助孩子完成向小學過渡,但由于年齡問題,孩子思想不成熟,嚴重缺乏對課堂規(guī)則的認識,也缺乏自控能力。另外,兒童目前沒有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所以他們對社會事物一無所知,難以提高學習興趣,嚴重影響轉化教育的實施,對幼兒園的發(fā)展產生負面影響。
2.銜接模式單一
目前,許多小學不重視幼兒園和小學之間的銜接工作。片面的觀點認為,幼兒園和小學之間的銜接是幼兒園的事情,與小學無關。這導致了融合工作的片面局面,嚴重影響了幼兒園與小學銜接工作的順利進行。另一方面,幼兒園與小學之間現(xiàn)有的銜接模式比較簡單,使孩子從心理和生理兩個方面都為未來的小學生活有陌生感,容易產生焦慮、緊張、興奮等一系列復雜的情緒,甚至難以適應小學學習的節(jié)奏和學習風格,最終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抵抗心理。此外,許多幼兒園正在積極走向小學模式,盲目模仿小學的教學模式,要求孩子做作業(yè),閱讀文本,做數(shù)學問題,忽視孩子的綜合素質以及承受挫折的能力。導致對孩子的更大壓力,不能讓孩子真正感受到學習的樂趣。[2]
3.家長思想陳舊,阻礙幼小銜接進展
受傳統(tǒng)的觀念影響,一般家長都會認為孩子進入學堂開始就必須不斷學習文化知識,必須接受各種補習班,以免自己家的孩子落后于別人。因此,每天從學校接孩子后,第一個問題是,你今天學到了什么?家長通常會關注他們的孩子掌握了多少漢字,以及他們學到了多少算術問題。這種蔑視道德教育,注重智力教育的教學理念,使得孩子對教育產生了強烈的抵制。這只會增加學習壓力,不利于他們的終身發(fā)展。
二、幼小銜接改進策略
1.改進教師思想意識
幼兒由于比較小,不能建立自己發(fā)展的長期系統(tǒng)學習意識,因此需要教師逐步幫助他們滲透,糾正和提高自己的能力。首先,我們應該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意識。許多幼兒園老師認為,有責任為兒童提供全面照顧。實際上,這是非常錯誤的。為了讓孩子長大,他們需要獨立,進入小學后就不會感覺到吃力,所以幼兒園老師應該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能力;其次,注重培養(yǎng)幼兒的學科意識。很多孩子在園里學習和活動都比較松懈,進入小學后,注意力難以集中,更不用說老師的互動問答,學生根本不能承受。因此,在幼兒園,無論是學習、玩耍,甚至是上廁所,都要培養(yǎng)孩子的時間感和紀律性,使孩子們能夠成為一個個自律的孩子;第三,培養(yǎng)孩子的解決問題意識。許多幼兒長期在庇護環(huán)境中長大,遇到問題時,要么哭泣要么推卸責任,這不利于幼兒的成長。鑒于這些問題,教師可以給他們一些小麻煩,盡量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讓他們想方設法解決問題。例如:一本書找不到主人,讓孩子問他們的同學,或者想一個快速有效的方法。進入小學后,學生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種問題,這樣他們就不會不知所措;最后,組織觀察活動。在與小學進行良好溝通后,可以組織兒童提前訪問和學習。通過觀察和經驗活動,兒童可以與小學建立親密關系,提高他們的適應能力。[3]
2.教學手段多樣化
積極為幼兒園和小學創(chuàng)造工作環(huán)境,更便于學生學習。因為幼兒園于小學的教學方法、內容以及生活管理方式差異極大,所以必須做好幼兒園和小學的銜接工作。幼兒園教學主要是以游戲為主,沒有考試制度,整體生活節(jié)奏比較開朗自由。進入小學后,小學教學預定知識學習,教學氛圍更加嚴格,這容易導致許多孩子無法適應從幼兒園到小學的轉變,因此,必須積極營造一個融合的工作環(huán)境。幼兒園和小學的氛圍,幫助孩子更好地學習和成長。幼兒園教師應自覺鍛煉孩子的獨立能力,讓孩子學會自己動手,用自己的嘴巴和大腦,培養(yǎng)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了應對幼兒園和小學之間工作和休息模式的差異,如果孩子能夠在小學的前幾個月逐漸縮短午睡時間,它可以幫助孩子逐步適應小學生活的節(jié)奏,以便于他們進入小學更快地適應學習和生活。
3.改進家長教育理念
許多家長都受到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在孩子的教育中,往往更注重成績的好壞,卻忽略了他們的心理變化。 針對幼小銜接的特殊階段,家長要對孩子的正確引導,注意使用溫和的態(tài)度進行指導,讓孩子逐步發(fā)揮才能,以便更好地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
結語
幼小銜接對一個人成長及其重要,它與兒童時期的健康成長有關。幼小銜接問題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已成為教育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國幼兒園和小學的銜接還存在很多問題,涉及很多方面,進行徹底的改革并非一蹴而就。因此,有必要不斷努力,積極開展研究,把教育推向新的水平。
參考文獻
[1]遲佳鳴,李慶云.當前幼小銜接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對策[J].黑龍江科學,2016(24).
[2]孫麗娜.淺談提高幼小銜接工作成效的對策[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6):29-30.
[3]張旭.北京市“幼小銜接”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上海教育科研,2015(6):28-31.
作者簡介
劉巧(1988.07.26—),女,漢族,中國重慶綦江人,本科,幼兒教師,研究方向:幼兒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