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若琳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教師在教學中更加關注學生的綜合素質,采取有效途徑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幫助學生全面發(fā)展已經成為重要教學目標。高中歷史是一門人文學科,旨在引導學生對人類文明發(fā)展歷程進行了解,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同時在幫助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方面也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新課程下有效實現(xiàn)高中歷史課堂德育滲透尤為重要。針對該方面的內容進行了全面性分析與探究,并根據(jù)實際情況提出一系列德育滲透的策略,希望能夠促進高中歷史教學取得更好的效果,推動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
關鍵詞:高中歷史;德育滲透;策略;綜合素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
高中生是國家的希望,未來的接班人,要想更好地繼承社會主義事業(yè),單靠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學生還需要具備較為科學的思維,正確的三觀,因此做好德育意義重大。而歷史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其涵蓋了思想、文化、經濟、政治以及軍事等各個方面的內容,其在德育方面具有十分大的優(yōu)勢,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所以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有效融入德育內容,讓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中對德育知識進行學習十分重要。那么在新課程下到底應當如何實現(xiàn)高中歷史課堂德育滲透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本文通過全面性探究提出具體化的滲透策略。
一、新課程下有效實現(xiàn)高中歷史課堂德育滲透的必要性
1.適應歷史教學的重要需求
高中歷史學科教學的目的并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對歷史知識進行了解,而是讓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逐漸養(yǎng)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如此學生才能夠以正確的態(tài)度和思維對歷史知識進行梳理,明確每一個時期國家乃至世界的發(fā)展變化,更科學地學習和掌握歷史內容。新課程標準中提出,高中歷史教學具有育人功能,應當注重對學生的價值觀、態(tài)度、情感等進行培養(yǎng)。因此高中歷史教師應當采取有效措施積極在教學中滲透德育內容,如此才能夠滿足歷史學科的教學要求,也才能夠符合歷史教學發(fā)展的變化。
2.增強學生民族使命感的重要途徑
高中歷史教學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增強學生的民族使命感,通過在歷史教學中有效融入德育內容,能夠讓學生對我國傳統(tǒng)的優(yōu)秀文化進行學習,這就能夠促進學生民族使命感的不斷提升。同時,歷史課程所涵蓋的范圍較廣,有古代史、現(xiàn)代史、近現(xiàn)代史等,學生通過對這些內容進行系統(tǒng)化學習,能夠對國家的發(fā)展變化、各個時期的文化風俗等都進行詳細化了解,對我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進行全面感知,從而能夠不斷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這就能增強學生的使命感,促進學生發(fā)奮圖強,為將國家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而努力學習。這對于國際競爭更為激烈的當前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且對于國家的長遠發(fā)展而言也是十分珍貴的。
3.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重要趨勢
當前的時代是知識時代,各行各業(yè)的競爭都非常激烈,學生要想更好地適應時代發(fā)展,必須要掌握先進的技能,擁有先進的思維和正確的三觀,只有如此才能夠應對各種競爭,更好地立足于社會。而歷史課程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習慣,幫助學生養(yǎng)成正確三觀的重要學科,在高中教學中歷史學科所發(fā)揮的作用不亞于語數(shù)外,甚至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其對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習慣而言要比其他學科更具有優(yōu)勢,所以高中歷史教師應當緊抓學科優(yōu)勢,積極對學生進行德育內容的灌輸,如此才能夠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更好地適應時代發(fā)展。
二、新課程下有效實現(xiàn)高中歷史課堂德育滲透的具體策略
高中歷史課堂德育滲透的策略是比較多的,為了推動高中歷史課堂德育知識的良好滲透,教師必須要做好自身德育水平的提升,并根據(jù)學生的需求制定相符合的滲透方式,如此才能夠使?jié)B透效果更為理想。具體來看,在新課程下有效實現(xiàn)高中歷史課堂德育滲透的策略筆者總結為如下。
1.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教師自身的德育水平
教師是德育滲透的指導者,也是德育知識傳授的主體,因此教師只有具備較高的德育水平,才能夠更好地進行德育滲透,才能夠促進學生掌握更為全面的德育知識,不斷提升學生的德育水平。這就要求學校應當采取措施不斷提升教師的德育水平,比如,可以定期為教師培訓德育方面的知識,讓教師對德育內容有一個全面的了解,不斷充實自身、豐富自身的德育技能。還可以定期組織高中歷史教師開座談會,大家共同就德育方面的內容進行探究,共同對該方面的知識進行分享,或者就德育知識滲透的方法、模式等進行分享,這樣不僅能夠豐富教師的思維,拓寬教師的知識面,而且還能夠促進教師的共同進步,為德育內容的更好滲透做好基礎。另外,學校還可以鼓勵教師進行德育知識的自主學習,定期對教師的德育滲透情況進行考核,將考核結果與績效掛鉤,提升教師德育知識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德育滲透取得更為理想的效果。
2.合理引入多媒體有效滲透德育內容
當前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多媒體已經逐漸普及,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有效運用多媒體能夠將歷史內容更為清晰、生動地呈現(xiàn)出來,這就能夠讓學生身臨其境對歷史內容進行學習,對于增強學生的正義感,推動德育內容的良好滲透都具有重要意義。比如,在學習“鴉片戰(zhàn)爭”方面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段火燒圓明園、與鴉片戰(zhàn)爭有關的視頻,讓學生直觀形象地對國難國恥進行了解,能夠幫助學生樹立發(fā)奮圖強、不忘國恥的決心。視頻講解往往要比純文字講解更具有魅力,更能夠激發(fā)學生內心的激情,因此教師應當合理地將多媒體引入進來,促進德育滲透取得更好的效果。另外,多媒體教學還能夠充分發(fā)揮其愛國教育的作用,幫助學生對近代偉人事跡進行更加清晰的了解,推動德育滲透更加高效。比如,在講解賀龍領導南昌起義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運用多媒體將其領導人民反抗的場面呈現(xiàn)出來,如此更容易將那種情感激發(fā)出來,學生會情不自禁留下熱淚,在心中形成更大愛國的情懷。
3.有效組織實踐活動推動德育滲透更加高效
高中的課程往往較為緊張,學生的學習壓力較大,很多學生為了節(jié)省時間而不愿意參與實踐,這不僅不利于學生精神方面的放松,也不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因此高中歷史教師為了推動學生更好地學習德育知識,增強滲透效果,應當合理安排時間,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對德育知識進行更加科學的體會和學習。比如,帶領學生參觀歷史展覽館,讓學生對各個年代的珍藏品進行了解,推動學生對不同時代的發(fā)展變化有更加直觀的認識。如此能夠促進學生更為直觀地感受歷史的真實,帶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對于提升學生的德育水平具有十分大的好處。再比如,還可以帶領學生參觀一些歷史時代性較強的公園,讓學生在參觀公園的過程中對“民族從屈辱到復興、革命從苦難到輝煌”的歷程進行深刻感知??梢砸龑W生參觀黃遵憲故居、葉帥故居等,對偉人事跡進行了解,這要比按照教材空洞地說教更為生動形象,更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共鳴和震撼,從而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促進德育效果的全面提升。另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參觀“中山陵”,幫助學生更全面地認識近代偉人孫中山的事跡,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
4.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內容
高中歷史教材中有很多內容都與德育有關,教師為了更好地提升德育教學的效果,應當對教材中的德育內容進行深刻的挖掘,并尋找合適的方法對這些內容進行利用,不斷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道德水平。同時,教師還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教學內容,為增強學生的德育學習效果做好貢獻。比如,可以通過講解林則徐虎門銷煙等杰出人物事跡,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報國情感。還可以通過講解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等激發(fā)學生為國家奉獻的精神等。高中歷史教材中所蘊含的德育內容是比較多的,不同的內容所起到的德育效果不同,教師應當仔細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合理對德育內容進行挖掘,做到因材施教,如此才能夠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新課程下實現(xiàn)高中歷史課堂德育滲透應當注意的事項
1.注意把握好度,避免滲透過于頻繁
高中學生正是處于青春期,對各項事情都比較好奇,同時也極具叛逆,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當全面分析學生的特點,結合這些特點進行教學內容的滲透。如果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味地進行德育知識的滲透,不注意度,滲透過于頻繁,那么往往會導致學生產生反感情緒,從而對歷史學習產生厭倦,不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知識。而如果教師德育滲透過于寬松,那么往往不能起到較好的德育效果,所以教師應當注意度,合理對滲透的情況進行把握,詳細化分析學生的情況以及歷史課程內容,推動德育滲透更加科學。
2.注意進行滲透方法的變更,盡量多元化滲透方法
德育知識的滲透屬于一項系統(tǒng)化的工程,教師需要循序漸進進行滲透,且滲透的時間較長,短期內很難取得明顯成效。因此教師必須要注重滲透方法的選擇,定期對滲透方法進行變更,避免學生產生厭倦,推動德育滲透更加全面、科學。比如,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滲透、實踐活動滲透、小組探討交流滲透等方法,對這些方法進行有效運用和探索,通過詳細化探索發(fā)現(xiàn)更加符合學生需求的方法,以便更好地開展教學。
3.對滲透內容進行科學化選擇
高中歷史教材中所蘊含的德育內容是比較多的,不同的內容所蘊含的德育知識不同,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滲透內容的選擇,盡量做到因材施教,如此才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為了增強學生的學習激情,激發(fā)學生愛國情懷,教師可以利用歷史教材中的偉人事跡進行滲透,讓學生通過偉人事跡的學習,了解偉人博大的情懷,奮斗的精神等,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知識。而為了促進學生對我國的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進行了解,教師則可以有意或者無意地對文化內容進行引入,讓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更多的文化內容。
高中歷史教學中滲透德育內容是一項偉大的工程,教師在滲透的過程中應當做好全面性分析,不僅要確保所選擇的滲透方法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而且還要體現(xiàn)時代精神,如此才能夠推動德育滲透更加科學、高效。本文列舉了幾個德育滲透的方法,希望能夠為高中歷史教師更好地滲透德育內容提供參考和借鑒。
參考文獻:
[1]李俊紅.淺談如何實現(xiàn)歷史課堂上的德育滲透[A].2017年區(qū)域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整合研究研討會成果集[C],2017.
[2]郭小華.高中歷史課堂的德育滲透[J].江西教育,2014(8).
[3]周偉云.弘揚學科主旋律 夯實德育主陣地:歷史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路徑[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8(9).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