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瑞斌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社會對學校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學語文是基礎教學階段的重要學科,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直接影響著今后的發(fā)展。新課改中要求語文教學突破課本的限制,重視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有效的閱讀能夠?qū)W生的視野進一步拓展,使之在看待社會時能夠保持正確的態(tài)度,發(fā)展得更好。但現(xiàn)階段小學生閱讀能力普遍較差,文章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進行了探討,以提升語文課堂教學實效。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教學探討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10-30 文章編號:1674-120X(2019)34-0038-01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閱讀興趣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逼淠軌虬褜W生的學習動力有效調(diào)動起來,所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是提高語文閱讀質(zhì)量的基礎條件。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都是向?qū)W生單方面灌輸語文知識,沒有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以致學生對閱讀產(chǎn)生很強的排斥情緒,在課堂中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不盡如人意。而通過創(chuàng)設良好教學情境,能夠有效改變傳統(tǒng)教學課堂氛圍,讓學生充分體驗語文學習的趣味性,進而產(chǎn)生想要主動閱讀的欲望。
以《小壁虎借尾巴》一課為例,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組織學生再現(xiàn)課文中的情節(jié),讓他們分別對課文中的角色進行扮演,如燕子、老牛、小魚、壁虎等,同時將小壁虎長出新尾巴的情節(jié)進行刪減。在學生表演的過程中,其他學生會全神貫注地觀看表演,擔心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完成表演后,教師再問學生想不想知道小壁虎最終借沒借到尾巴,學生異口同聲道:“想!”之后,教師便科學引導學生,使之對課文進行自主閱讀,把答案找尋出來。這樣通過良好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營造出了一個非常活躍的閱讀氛圍,加深了學生對語文學習趣味性的感受,讓學生產(chǎn)生了濃厚的閱讀興趣。
二、方法引導,讓學生學會閱讀
方法作為一種方式、手段,主要目的是實現(xiàn)某一目標,方法對閱讀來說至關重要。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讓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通常,以下幾種閱讀方法最為常用:第一,略讀。教師在教學中指導學生,使之以特定的學習目標為基礎,拓展閱讀。以《恐龍的滅絕》一課為例,教師在教學時可向?qū)W生推薦《神秘的恐龍》一書,并引導學生粗略地閱讀,以幫助理解文章的重點內(nèi)容。第二,精讀。教師針對教材重點一些經(jīng)典文章,需引導學生逐字逐句地閱讀,除了讓學生掌握其中的字詞,還需讓其了解行文結構,體會文章情感。第三,默讀,即在閱讀時不轉(zhuǎn)移視線、不辨讀、不發(fā)音,這種閱讀方法有助于學生快速獲得本文信息,消化知識,且也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耐心。第四,摘錄。我們經(jīng)常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如果要讓學生深刻記憶閱讀知識,則應做好摘錄,對文本中的好詞佳句進行抄錄,并經(jīng)過多次品味后將其作為自己寫作的素材。第五,讀書筆記。不同于摘錄,讀書更注重體會讀者的文本,因此在教學時,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記錄讀書筆記的習慣,及時抒發(fā)閱讀情感,進而獲得深刻的閱讀體會。
三、開展活動,調(diào)動閱讀積極性
小學生性格十分活潑,喜歡參與各種活動。教師在對學生閱讀能力進行培養(yǎng)的過程中,應立足學生實際,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活動中可以充分釋放出學生的情緒,使其全身心參與閱讀教學活動中,進而促進其閱讀能力有效提高。
以《秋天》一課為例,教師在教學本課時,可以在課堂中開展多姿多彩的閱讀活動。教師可以讓學生多閱讀和秋天有關的文章,借助課后時間展開寫作,將自己對秋天的見解描述出來。在課堂教學中,學生閱讀他人的作文,相互批閱和交流,可以充分認識秋天,并學習其中的好的地方。此外,教師還可以開展演講活動等,引導學生學習和嘗試,教師也可以適當補充和點評,促進學生自信心的建立。如此,借助閱讀活動,學生的閱讀體驗更為豐富,促進了自身閱讀能力的提高。
總而言之,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jù)著極為重要的位置,教師對小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進行培養(yǎng)是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基礎。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其學習語文的重中之重。在現(xiàn)代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教師的重要任務。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激發(fā)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參考文獻:
[1]蘇曉敏.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學習活動設計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6.
[2]姜志梅.小學語文閱讀能力提高的策略[J].現(xiàn)代農(nóng)村科技,2018(7):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