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凌云
摘 要: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兒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倡導在教育的過程中結合幼兒心理發(fā)展特點,援引幼兒心理健康發(fā)展理論,確保幼兒心理處于健康的狀態(tài)。但是很多教師對實際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方面存在對應的疑慮,文章倡導以家園合作的模式來驅動,確保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朝著更加有效的方向發(fā)展和進步。
關鍵詞:家園合作;幼兒心理健康;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44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05-27 文章編號:1674-120X(2019)34-0117-02
幼兒教育是一項系統(tǒng)的教育工程,這里包含著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幼兒園集體教育,三者相互關聯(lián)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作用,這項教育工程離開哪一項都不可能實現。而在這項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奔覉@合作下,幼兒心理健康問題一直是教育研究的熱點話題。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路徑的選擇,直接關乎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在大量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嘗試和探索中,教師發(fā)現家園合作機制的構建可以發(fā)揮良好的教育效益。因此,積極站在家園合作的視角下,實現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的審視,并在此基礎上制訂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的方案,是很有實踐價值的。
一、創(chuàng)設幼兒心理咨詢室,發(fā)揮其教育樞紐作用
家園合作教學模式應用于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中,需要設定對應的幼兒心理咨詢室,針對每一位幼兒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發(fā)展檔案。而幼兒心理咨詢室的咨詢師可以更好地實現對幼兒心理健康相關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并且針對幼兒出現的實際心理問題,與家長進行溝通和交流。也就是說,此時幼兒心理咨詢室會發(fā)揮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樞紐作用,這對改變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格局而言是至關重要的。
比如小班幼兒青青從小是被寵著長大的,家里的人對青青提出的各種要求都很配合,幾乎是百依百順。進入幼兒園之后,青青看到自己老師在表揚完自己之后,又去表揚了其他的小朋友,當場就不高興了,就對自己的老師說:“我再也不理你了?!庇變簩@樣的話語并不是很在意,但是后來的情況越發(fā)嚴重:原本在課堂上十分聽話的青青開始搗亂,甚至頂撞老師。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主動與心理咨詢室的咨詢師進行了溝通。心理咨詢室的咨詢師就積極主動地向青青的家長詢問在家的相關情況,并且也進行了家庭的走訪,之后慢慢弄清楚了青青的實際情況。家庭的寵溺使得青青以為所有人都需要聽她的,并且只能夠表揚她一個人,不能表揚其他人,這種霸道思維的形成就是在家庭環(huán)境中慢慢養(yǎng)成的。在找到實際原因之后,心理咨詢室的教師建立了對應的心理健康檔案,并且將近期青青在學校的表現轉述給家長,使得家長意識到過于寵溺孩子,對她的心理健康發(fā)展是不利的。接著與家長共同參與到實際心理健康矯正方案制訂中去。家長需要在平時的生活中與青青進行溝通,不能一味妥協(xié),這種妥協(xié)只會對其健全發(fā)展造成不良影響;同時要改變以往的親子溝通方式,引導青青去尊重家人的意見和建議;在對待同學和老師的時候,要以友愛和尊重的態(tài)度去面對,而不是隨意去抵抗。
幼兒園應該積極建立心理咨詢室,使得實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朝著專業(yè)化的方向發(fā)展。并選派合適的咨詢師,確保其懂得與幼兒進行良好溝通,并且采取對應措施制訂心理健康教育方案,這是保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性的重要措施之一。
二、開展各種親子拓展活動,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
在參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過程中,筆者漸漸發(fā)現很多個案的出現,都是因為父母沒有采用有效的溝通方式,多數情況下是選擇忽視幼兒的想法,以自己的判斷來界定幼兒的對與錯。這種武斷的做法以及缺乏關愛的作風,很容易使得幼兒心理健康出現問題。因此,在家園合作的機制中,應倡導積極開展各種親子拓展活動,增強幼兒與家長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并且結合實際心理健康的問題,設計對應的親子活動,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在更加理想的氛圍中進行。
比如教師發(fā)現部分幼兒與父母之間存在誤解,不會換位思考,彼此之間的信任機制沒有建立起來,因此常常出現對應的矛盾。面對這樣的問題,教師設計了如下的親子拓展活動?;顒用Q為“我不是你想的那樣”。活動目的為:通過親子肢體語言,實現彼此之間情感的溝通,確保在親子之間建立信任機制,引導學生或者家長懂得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詳細的活動步驟為:讓幼兒蒙上自己的雙眼,扮演“盲人”,家長作為“向導”;“盲人”需要在原地轉三圈之后,在“向導”的攙扶下進入對應的路線中去,“盲人”可以表達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向導”只能使用手勢或者動作幫助“盲人”繼續(xù)前進。在路程進行一半之后,“向導”和“盲人”交換身份,幼兒對扮作“盲人”的父母進行引導,“向導”依然是不能說話,只能使用手勢和動作來引導。最后,看看哪隊以最快的速度到達終點。在游戲結束之后,幼兒和父母還需要表達自己的想法,談談“在作為‘盲人或者‘向導的過程中有什么困難的地方?在這樣的拓展活動中能否發(fā)現自己存在的問題?當前親子之間的信任關系是怎樣的?”
由此可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以親子拓展的方式來進行,這有助于妥善處理好父母與幼兒之間的關系,營造良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格局,取得更加理想的教育教學效果。
三、注重總結和歸納,實現家園合作機制的反思
將家園合作模式融入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環(huán)節(jié)中去,要想確保實際融入效果的達成,就必須要學會總結和歸納,最為重要的就是要對當前家園合作機制進行準確的評價,在此基礎上反思當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不足,并且結合實際情況采取對應措施去改善和調整。家園合作機制的構建,需要在不斷的反思中進行調整。
比如幼兒園定期開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家園合作機制評價探討會,邀請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專家、心理咨詢師、教師、幼兒家長參與其中,對每個幼兒近期心理健康情況進行探討,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并將實際家園合作過程中家長的配合度、協(xié)作溝通的效率、心理健康方案運行情況等內容滲透進去,由此確保實際的家園合作機制的構建進入被評價的狀態(tài)。此時,家長可以找到自己在配合上存在的問題,教師可以找到家園配合機制中存在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并在此基礎上使得實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演變?yōu)槌掷m(xù)性的教育教學活動,這對促進實際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發(fā)展而言,是至關重要的。另外,家長可以建立對應的家長委員會,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幼師設計的相關教育教學工作內容進行評價,并且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對彼此之間存在的爭議進行探討,這樣可以使得家長與教師之間建立良好的矛盾分歧解決機制,由此確保彼此進入相互評價、相互監(jiān)督的狀態(tài),這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事業(yè)的全面發(fā)展而言,也是很關鍵的。
家園合作模式在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中效能的發(fā)揮,必須納入常態(tài)化的教育教學體系中去,此時就需要建立對應的監(jiān)督機制,這是引導我們不斷反思的關鍵性舉措。在這樣的反思過程中,可以找到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不足,由此確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朝著更加優(yōu)化的方向發(fā)展。
四、轉變家長錯誤的育兒觀念,重視幼兒心理健康
在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教師在學校開展的各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很容易被家庭教育因素影響。一些家長缺乏正確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價值觀,甚至一些家長眼中的健康成長是不包括心理健康的,他們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訴求不是很了解,也難以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實際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去。如果這樣的思維意識長期得不到轉變,無疑會使得家園合作機制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處于失效的狀態(tài),由此影響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
比如教師結合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了一次心理健康知識講座的會議,希望家長能夠積極主動參與。這樣的消息散開之后,就有很多家長給教師反饋:“開展這樣的活動有什么用啊?哪有小孩出現心理問題的?我家小孩怎么可能出現心理疾病呢?”很明顯,很多家長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都處于排斥的狀態(tài)。歸根究底,部分家長對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正確的認識,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從心理健康、智能開發(fā)、人格培養(yǎng)三個角度入手的,而不是精神疾病的代名詞。也就是說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有利于學生基本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的,同時這也是引導幼兒去辨識真善美和假丑惡、激發(fā)幼兒的潛能、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的重要舉措。在了解了一系列心理健康課程之后,很多家長都恍然大悟,轉變了自己對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的認知,并且也開始積極主動地配合幼兒做好對應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慢慢學會從心理健康的角度去審視幼兒的生活和學習行為,一旦發(fā)現對應的問題,就會與教師進行交流和溝通,由此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在良好的氛圍中得以開展。
從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引導家長正確看待幼兒心理健康工作是家園合作模式在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中發(fā)揮效能的關鍵性步驟。家園合作模式作為合作的教學模式,如果不能獲取家長的全面認可,家長自然難以積極主動地去配合,實際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就可能出現各自為政的情況,此時就可能造成幼兒的困惑,不知道應該聽從哪些教導。教師需要看到的是改變家長錯誤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價值觀,并非朝夕之事,需要制訂持久性的教育計劃,引導家長認識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價值。
綜上所述,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是當前幼兒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節(jié)點。對此,幼兒教師需要正確看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并且將家園合作機制滲透到實際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中去,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增強家庭與幼兒園之間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交互,確保所采取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都是切實可行的。
參考文獻:
[1]唐 英.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家園合作有效性策略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1):7-8.
[2]劉 穎.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園合作教育模式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23):59.
[3]楊 蘭.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園合作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7(13):47.
[4]珠效弘.家園合作共育對幼兒自信心和獨立性的影響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2):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