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立華
摘 要:德育工作下學生個體能夠遵循社會道德準則和學校道德準則,其在學習和生活中表現出來較為穩(wěn)定的心理特征和傾向,在正確的內在信念系統(tǒng)支持下驅動學生做出正確的行為規(guī)范。學校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積極創(chuàng)造校園精神環(huán)境,在相關建設下學生能夠自覺意識到是非善惡,特有環(huán)境下形成的道德行為可以推動學生自覺調節(jié)行為,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德育視角;小學和諧校園文化;策略分析
學校在建設過程中會遇到一些阻礙因素,其導致小學校園和諧文化建設現實與期望之間的差距逐漸拉大。開展和諧校園文化建設不僅是為了學生個人發(fā)展,更是為了學校長久生存。校園文化本身可以說是學校的一個無形平臺,學校是否具有較高的教學質量、是否能夠滿足新時期需求,其與校園文化有著莫大的關系。教育者必須引起高度重視,不斷探究,增強小學校園和諧文化建設強度。
一、小學和諧校園文化建設的必要性
我們所說的和諧校園文化并不是一種單一純粹的形式,而是一種以和諧為中心的先進價值理念,其通過道德教育來優(yōu)化諸多影響因素,致力于營造一種和諧公正的校園氛圍。學校是人才培養(yǎng)的陣地,因此,在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方面應當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確保學生能夠在友好和睦的人際環(huán)境下健康茁壯成長。校園內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其都是文化建設的客體,只有確保學生、教師形成積極的態(tài)度才能夠加快和諧校園文化建設進程。只有高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才能夠達到精神的最高層次。
穩(wěn)定和諧的校園環(huán)境需要大家共同構造,只有學生和教師積極參與校園內部環(huán)境與活動、積極接受群體文化的熏陶才能夠為和諧校園文化建設助力。教師和學生作為主體,能夠將學習修養(yǎng)、內化德育內容轉換為自己的品格?;顒邮呛罄m(xù)工作的基礎,只有積極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才能夠凸顯校園文化特色,吸引師生投身建設和諧校園文化實踐。師生導之以行開始,或從動之以情開始,當其持續(xù)不斷地接受這一影響時,成為根本受益者。
二、小學校園和諧文化建設不足
1.小學校園物質文化建設德育價值不足
部分人員認為文化建設僅是一種思想建設,無須進行外力實體建設,沒有意識到校園的精神文化建設、制度文化建設和行為文化建設都需要一定的校園物質文化支持。由于對物質文化建設認識不足,導致建設矛盾不斷增加,校園文化建設與整體要求不一致。小學和諧校園文化建設是一個長期的、反復的、不斷前進的過程。由于缺少外力支持難以改進德育手段與方法。這種情況下建設環(huán)境很不穩(wěn)定,對于小學和諧文化建設造成了較大的負面影響。學生品格形成過程具有反復性,校園作為學生接受新知的場所,其德育質量最終會影響學生的發(fā)展。學校由于認知不足,沒有投入時間與精力做好優(yōu)化物質文化載體工作導致物質文化建設不足,學生在錯誤環(huán)境下產生錯誤認知,增加了校園不文明現象的發(fā)生率。
2.小學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的德育思想不足
小學校園難以保證教育影響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在進行德育工作時難以有目的、有計劃地把來自各方面對學生的教育影響加以組織調節(jié),各大因素難以相互配合,在這種情況下學生難以按照預期方向發(fā)展。精神文化建設是無形的,但是其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由于學校傳統(tǒng)文化不具有科學性與合理性,難以對學校進行道德滲透和思想滲透,難以激發(fā)群體的自覺行動。
通過研究發(fā)現,一部分學校的校訓毫無內涵、毫無價值可言。學校深陷重知識輕精神的泥潭,校訓難以體現學校的辦學理念,更難以傳達較高層次的精神追求。很多小學校園文化建設過于形式化,學校意識到了校規(guī)校訓是學生學習核心價值理念的主要途徑,其具有理想的想法卻沒有開展實際性的行動。學生只懂得埋頭學習,對校規(guī)知之甚少。由于現實教育中學生缺少領略精神文化的機會,無從談道德教育。
三、德育視角下小學和諧校園文化建設策略
新時期提出了新的要求,學校應當加大和諧校園文化建設本身的關注,將其進一步的拓展深化,另外,應當牢牢把握新時期德育發(fā)展的新主題,以德育為出發(fā)點與落腳點,采用內外部調控手段來改善校園建設模式,不斷向目標跟進。
1.建構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文化,推動和諧校園文化建設
校園環(huán)境并不是固定的、不可變更的,其可以通過后期建設來提升環(huán)境質量。校園管理者應當投入時間與精力完善利用校園基礎設施,做好文化載體工作,確保校園能夠成為一個無污染、無雜質的凈土。學校應當鼓勵學生和教師充分利用教學資源,開辟圖書角、學習角,無形中進行道德教育。學生在推動與鼓勵下開展道德行為,在這一過程中產生肯定喜好等內心傾向性,在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下健康快樂成長。
2.打造立德樹人的校園精神文化
精神引領未來,精神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中之重。為了確保師生具有正確的價值取向和思想觀念,應當把握學校精神實質,主動進行精神文化建設,為了確保師生個體頭腦中形成既定的道德準則,應當增強校風、學風宣傳力度,切實增強師生對規(guī)范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
小學和諧校園文化建設的未來趨勢是當沒有一個外在動力去管理和組織一個群體時群體仍然能夠依靠自身內在動力來尋求自我更深層次發(fā)展。學校應當在關鍵時期進行德育,不斷革新校風建設理念來為校風建設注入生命力與活力,師生完成角色與職責的統(tǒng)一,展現出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集體成員呈現協(xié)調的心理相容狀態(tài),自覺抵制不良心理傾向,從源頭上消除不良行為的產生,具有重要意義。
學校應當意識到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人生觀教育是德育內容的最高層次,其應當將和諧校園文化建設轉化為實質性教育,有意識地增強師生的相關意識,加快其道德品質的形成。全員自覺主動參與,順應和諧文明新風向,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錢月麗.德育視角下小學和諧校園文化建設初探[J].教育界(基礎教育研究),2015(11):92-93.
[2]呂曉紅.小學綠色和諧校園文化建設與德育滲透的思考[J].散文百家(下旬刊),2017(6):38.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