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瓊
【摘要】在我國的一些農村高中學校里,美術校本課程很大程度上只是形式課,美術教師“紙上談兵”,完全沒有發(fā)揮出應有的職責。農村教師專業(yè)發(fā)展還有待加強,農村學生的素質還有待提高。只有使農村高中教育為當地經濟建設、社會發(fā)展服務,才能逐漸縮小農村與城鎮(zhèn)的發(fā)展差距。文章主要圍繞農村高中美術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展開了分析探討。
【關鍵詞】農村高中;美術校本課程;開發(fā);實施
一、前言
作為一名美術教學者,應拋開一切雜念,用心去感受美術,享受其中,并完善自身的教學理念。德國著名教育家蒂斯多惠曾說過這樣一番話:“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并鼓舞?!泵佬g教學的過程,可以讓學生在潛移默化里感受藝術帶來的魅力,同時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fā)展。在教育資源匱乏的農村高中開設美術等藝術類課程已經是一種創(chuàng)新,更難能可貴的是一些農村高中已經自行設計美術課程,并且進行了初步的實施。而大部分農村高中因為缺乏相關課程設計經驗和項目經費,不得已停下開發(fā)的腳步。藝術類老師的課程設計不應該中斷,而應該迎難而上,不斷提升自己和所在地區(qū)的藝術類教學水平。
二、農村高中校本課程開發(fā)實施的重要意義
農村高中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和實施是實現農村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有效途徑。何為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學校課程設計的宗旨是以學校老師為根本,同時把校領導、學生、學生家長、社會相關教育人士作為主體,結合學校的教學理念和現有的設施設備建立課程。在教學資源相對匱乏的地區(qū),學校老師是學校課程設計的核心。課程設計過程中,學生的學習需求、老師的教學目標、學校所擁有的教學資源、課程設計的具體內容、所使用的教學工具、對課程設計的評價方式,都是農村高中老師所要考慮的因素。課程設計是一項龐大的工程,需要各方的相互配合和及時溝通,貫徹落實國家對于提高農村高中教學水平的方針。相關科目的課程設計是建立在農村高中教師的教學水平之上的,農村高中教師必須掌握與課程設計相關的理論和技能。這將大大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促使他們不斷學習,不斷提高教學水平,使農村教學質量得到快速提高。
三、從實際角度出發(fā),選擇適當的美術教本課程內容
(一)所選內容應具有普遍性
所謂普遍性,其實就是為了易于學生理解明白。美術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例如在學生的衣食住行中都有美術的存在,人人都有發(fā)現美的能力,不需要專業(yè)人士的幫助我們也可以做出存在于自己身邊的藝術作品。農村學校條件雖不如城鎮(zhèn)學校,但是從另一個方面看,農村教學更富有生活氣息,可以開發(fā)培養(yǎng)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的鄉(xiāng)土題材。教師在開展藝術鑒賞時大可借助身邊存在的美,讓學生從生活中感受美術。
(二)所選內容應具有應用性
應用性可分為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以及思維上的鍛煉。適當的操作鍛煉可以讓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的灌輸轉變?yōu)榉e極參與其中,讓學生與美術更親近,使學生更直接地感受美術的各種表現形式,從而提升他們對美術的理解能力以及對生活美化的審美能力。
(三)所選內容應具有拓展性
高中美術校本課程內容不一定要涉及十分廣泛,但是一定要具備拓展性。這種拓展性可以使美學領域由小見大,并且遵循了循序漸進的原則,易于學生理解,不僅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開拓學生的思維,而且可以拓寬學生的學習領域[1]。
(四)所選內容應具有開放性
這里所指的開放性是將美術滲透在生活中。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美學的不斷更新,美學具備無可比擬的開放性。因此,在農村高中美術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fā)揮美術教育的優(yōu)勢,盡力使學生接受美學的熏陶,形成良好的開放式理念。
四、遵循“以人為本”“因地制宜”的教學理念,認真設計每堂課的教學
在如今的新課改背景下,“以人為本”“因地制宜”的教學理念已成為核心理念。在農村高中美術校本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圖片、戶外寫生、演示等形式來引導學生動起手來,唯有實踐才能得出真理[2]。
在日常的校本課程學習中,教師應該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觀察、設計、創(chuàng)新、構思、動手制作等能力,多設計一些討論環(huán)節(jié)供學生進行交流,在互助中進步。定期開展一些比賽,讓所有學生都能參與其中,并鼓勵學生充分展開自己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創(chuàng)作出獨具特色的作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美術觀念以及審美標準,以適應當今時代發(fā)展的需求。
五、正確合適的評價體系是學生不斷進步的有力保障
將正確合適的評價體系貫徹在我校課程設計和課程實施的整個階段。我校針對學生專門設計了隨機評價、學期的各個階段評價,具體表現為老師對學生的評價、家長對學生的評價以及學生之間互相評價,全方位、多維度地發(fā)現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的進步[3]。合適的評價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自己的進步之處,增強他們不斷進步的信心,而且可以及時發(fā)現他們在學習、生活中的錯誤,并及時糾正,給予他們克服困難的信心,激發(fā)他們挑戰(zhàn)困難、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實現不斷進步的目的。
六、建立快速反應、快速處理、快速解決的“三快”教學特色
對于在日常教學中所遇到的困難和特殊事件,學校將發(fā)揮“三快”的校園特色,及時處理問題,并總結經驗和相關資料,不斷反思和改進,最終達到快速反應的目標。藝術課程的設計和實施是一個不斷培養(yǎng)學生藝術細胞的漸進過程,同時也是教學者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的過程。
七、結語
總的來說,在日新月異的網絡時代,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這一時代的變化也使得如今的人們越來越懶,衣食住行都依賴于網絡,不愿多出去走走,去博物館、藝術展覽中心的機會更是少之又少。學生對美術方面的了解非常膚淺,甚至將美術這門學科當作不起眼的邊緣學科[4]。因此,要將農村高中素質教育落實到位,可以從實際出發(fā),選擇適當的美術校本課程內容,樹立“以人為本”“因地制宜”的教學理念,認真設計每堂課的教學內容、正確合適的評價體系等,努力使得美術校本課程成為美術課程的必要補充。
【參考文獻】
[1]王艷紅.高中美術校本課程的開發(fā)研究[D].湘潭:湖南科技大學,2015.
[2]湯佩瑜.淺談農村高中美術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J].學周刊,2014(10):197.
[3]鄭冬梅,李遠蓉.農村高中校本課程開發(fā)實施的迫切性及其現實困難[J].當代教育論壇(學科教育研究),2007(06):10-11.
[4]何勇.農村高中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J].地理教學,2003(02):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