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娜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發(fā)展及素質教育的實施,在現階段的小學學科教學過程中越來越重視思想品德方面的教學,在小學品德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學習需求創(chuàng)設活動化的教學方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相關品德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對學生進行全面評價,促進學生們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及發(fā)展。為了分析小學品德活動化教學學生多元化評價途徑,筆者針對活動化教學過程中學生多元評價的作用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小學品德;活動化教學;多元評價
活動化教學屬于一種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f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以活動作為引導,引導學生自主參與、探究及討論的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tǒng)小學品德教學過程中教師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在活動化教學過程中能不斷豐富學生的學習經驗、情感體驗及認知,培養(yǎng)學生們的情感態(tài)度及科學的價值觀及品德品質,促進學生們綜合素質的發(fā)展。
1.小學品德活動化教學過程中學生多元評價的作用
在小學品德活動化教學過程中實施學生多元評價能幫助學生進行相應的自主學習及發(fā)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明確自己對于學生多元評價的全面認識,充分利用激勵方式對學生們的成長及學習進行關注,引導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自主評價、審視及反思進行改進、強化及成長,促進小學生綜合素質的養(yǎng)成及全面發(fā)展。小學品德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相應的思想品德教學內容,加深學生對思想品德及社會文明的進一步了解,促進學生們的發(fā)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探究意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與自我優(yōu)化及改善的能力,幫助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清楚及客觀地認識到自身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繼而采用針對性的方式進行改善及優(yōu)化,促進小學生綜合素養(yǎng)及道德品質的發(fā)展。
2.小學品德活動化教學學生多元化評價途徑
2.1創(chuàng)設貼合生活實際的情境開展教學,活躍課堂教學氛圍
在小學品德教學過程中實施活動化教學,主要是結合小學生的學習需求、認知基礎、學習能力,重視學生的實際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活動化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針對性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們切身感受及體會,融入教學情境中扮演、感受不同的角色,在活動化情境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們的綜合素質及自主學習意識,為課堂教學營造積極、愉快及和諧的氛圍,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及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們更加深入感受及了解所學的知識點內容,促進學生思想品德的發(fā)展。
2.2創(chuàng)新及調整相應的評價方式,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
在小學品德活動化教學學生多元評價的過程中,教師在對學生在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的實際表現進行評價時,應重視學生們良好心理素質、合作能力、創(chuàng)造性思維、科學的思想品德;針對學習評價的內容進行不斷的充實及補充。在小學思想教學過程中,學生們應在教學活動中針對自我動手操作能力、合作意識、心理素質、品德、創(chuàng)造性思維等方面進行評價,學生們的道德判斷與道德行為是否科學正確主要側重于平時活動化教學過程中的真實表現。在小學思品活動化教學過程中還應優(yōu)化評價方式,多元化性、發(fā)展性及層次性的評價活動化教學過程中學生們的實際表現及自我。在活動中根據思想道德目的發(fā)展性、鞏固性及漸進性的特點針對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實施相對應的客觀評價,引導學生發(fā)現自身學習的優(yōu)點及不足之處,并給予針對性糾正及改善。
2.3開展課后的延伸性活動教學,促進學生在生活中的發(fā)展
在小學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僅僅依靠課堂上的教學是遠遠不夠的,教師應在課后引導學生進行延伸及拓展性的學習,不斷深化課堂活動內容,引導學生參與各種課外實踐活動,在生活、實踐、社會及大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自身的品德品質。教師在課后可以利用周末時間組織學生們探望敬老院的孤寡老人,或參與清潔街道的活動,還可以參加及體驗我市的“誠信商店”,在走進生活及實踐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培養(yǎng)學生誠信、尊老愛幼、愛護衛(wèi)生及提高自我修養(yǎng)的品德與能力,引導學生們認識到品德教育的意義及重要性,并將課堂上學習的誠信方面的知識運用在實際生活過程中,提高學生們參與積極性,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鞏固學生的品德品質。
2.4組織生活化活動,讓學生到生活中實踐
作為思品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不能讓學生只成為聽眾,要不斷豐富和深化學生的生活經驗。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組織他們多看、多做、多參與合適的活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使思想品德教學過程成為學生反復親歷體驗的過程。
如:在教學《我的勞動感受》之前,可以組織一個“小鬼當家”的活動,讓學生當一天家,從早晨買菜做起,安排好家里一天的生活,洗洗碗筷,收拾房間等。在課堂上,可讓學生交流這一天的感受。通過讓學生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體驗勞動的艱辛,激發(fā)學生對勞動的熱愛和對勞動者的理解與尊重,使學生在輕松和諧的環(huán)境里體驗到勞動的苦與樂,從而更加熱愛勞動。
3.結語
在小學品德活動化教學過程中學生多元評價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在進行小學品德教學過程中應通過實施創(chuàng)設貼合生活實際的情境開展教學,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創(chuàng)新及調整相應的評價方式,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開展課后的延伸性活動教學,通過促進學生在生活中的發(fā)展等途徑及措施,促進小學品德活動化教學的順利組織及開展,提高學生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品德品質、核心素養(yǎng),不斷優(yōu)化及改善小學品德活動化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瞿曉婭.關于小學品德課上有效化活動教學研究[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6.15(2):00181-00181
[2]龍安澤.談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的活動化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6.20(16):235-236
[3]王宗紅.“玩”中學習 趣味無窮——小學思想品德“活動化教學”探討[J].小學生(下旬刊),2014.33(7):40-40